【摘 要】
:
采用热轧复合法制备了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并对其开展了不同温度的轧后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附近微观组织、金属间化合物等特征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和平面内压缩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不锈钢侧到钛侧,界面依次由σ相(富Cr的Fe基固溶体)、X相(富Cr的TiFe2相)、TiCr2 +TiFe2 TiFe等化合物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σ相和TiFe的层厚相较于X相和TiCr2 +TiFe2增加更明显.显微硬度测
【机 构】
: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热轧复合法制备了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并对其开展了不同温度的轧后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附近微观组织、金属间化合物等特征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和平面内压缩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不锈钢侧到钛侧,界面依次由σ相(富Cr的Fe基固溶体)、X相(富Cr的TiFe2相)、TiCr2 +TiFe2 TiFe等化合物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σ相和TiFe的层厚相较于X相和TiCr2 +TiFe2增加更明显.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Q235层硬度逐渐降低,而Ti层硬度则是先降低后升高,硬度升高主要与元素扩散有关.平面内压缩过程中,会发生TA2与不锈钢之间的层间开裂,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层间开裂越早,这主要与越厚的金属间化合物易萌生裂纹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SHPB)对碳钢焊接接头进行应变速率为1000~3500 s-1范围内的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压缩后的接头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碳钢焊接接头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不明显,但是表现出显著的应变强化,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材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更加剧烈,并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拟合了Q345/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本构关系,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以FeCl3·6H2O、Na3 PO4和NaAc为原料,以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在210℃的条件下反应8h制备了铁的磷酸盐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溶剂中乙二醇与水的量、Na3PO4的量、NaAc的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铁的磷酸盐纳米颗粒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手段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采用电镀技术在建筑用Al-Cu-Mg硬铝合金型材上制备了Ni涂层和Ni/GO涂层,对比分析了基材和涂层的显微形貌、硬度、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 表明,铝合金表面涂层中未见气孔或者裂纹等缺陷,整体较为致密,Ni涂层的C和O原子质量分数和原子分数都远小于Ni/GO涂层;表面镀Ni涂层和Ni/GO涂层都有助于提升表面硬度,Ni/GO涂层的硬度约为基材硬度的1.43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Ni涂层和Ni/GO涂层的耐蚀性能都优于基材,且Ni/GO涂层的耐蚀性最好;不同载荷作用下,Ni涂层和Ni/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对象,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模拟了C型缺口试样高温渗碳淬火的温度场、相变场、以及应力场,研究了高温渗碳淬火的变形规律.结果 表明,通过模拟与实测变形结果比对,建立的多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为准确模拟高温渗碳淬火变形规律;C型缺口试样渗碳淬火时热应力和马氏体相变应力交互作用,导致C型缺口张开位移呈现先增后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心部马氏体体积分数在50%时缺口张开位移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