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新型活性燃料,以高还原性的二氰胺阴离子为基,结合含氮配体1-甲基-1,2,4三唑和过渡金属中心Mn、Co、Ni、Cu、Zn、Cd,制备出6种活性金属配合物燃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机械感度;利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燃烧热,并计算生成焓;将6种活性金属配合物与高氯酸铵(AP)以质量比为1∶4混合,制备出混合含能材料并用DSC进行热分析,采用EXPLO5计算了混合物的爆轰参数.结果
【机 构】
: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248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新型活性燃料,以高还原性的二氰胺阴离子为基,结合含氮配体1-甲基-1,2,4三唑和过渡金属中心Mn、Co、Ni、Cu、Zn、Cd,制备出6种活性金属配合物燃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机械感度;利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燃烧热,并计算生成焓;将6种活性金属配合物与高氯酸铵(AP)以质量比为1∶4混合,制备出混合含能材料并用DSC进行热分析,采用EXPLO5计算了混合物的爆轰参数.结果 表明,Mn、Zn、Cd配合物的分解峰温度为210.9~395.1℃;撞击感度均大于40J,摩擦感度大于360N,表明对机械钝感;6种配合物中,Co的配合物的最大燃烧热为9623.2 kJ/mol,Cu的配合物有最大的生成焓为1731.9 kJ/mol;6种含能混合物分解峰温为295.9~384.1℃;安全性能好,最小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值分别为34J和288N;爆轰性能均优于TNT;燃速可达到18.5 mm/s;理论计算每百克产气量最高可达3.37mol,表明活性金属配合物有潜力用于一些复合含能材料的燃料组分.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60]富勒烯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顺-2双(苯并呋喃)[60]富勒烯衍生物与NO之间的相互作用;对7种不同相互作用体系构型进行几何优化、能量计算、电子性质分析、Wiberg键级分析和独立梯度模型分析.结果 表明,NO与顺-2双(苯并呋喃)[60]富勒烯衍生物相互作用的本质是由色散力主导的范德华弱相互作用;NO以物理形式吸附在顺-2双(苯并呋喃)[60]富勒烯衍生物表面和笼型结构内部,且以N原子端为主;结合能绝对值排序为Ⅶ\'>Ⅸ
为促进附着能模型的合理使用及含能材料晶形预测方法更好地发展,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来附着能模型在含能材料晶形预测中的应用,对比了相同体系下部分晶形的预测结果,详细阐述了附着能在真空中和溶剂中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模型的构建,重点讨论了分子力场、模型尺寸、晶面-溶剂相互作用等因素对附着能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介绍了附着能模型的最新进展,包括溶剂效应的校正、过饱和度的探索、晶形预测新策略等,推动含能材料晶形预测方法向更精确的生长机制模型迈进.附参考文献82篇.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多,大断面、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不断涌现,可靠、有效的隧道火灾探测越来越重要.选取了6种典型的隧道断面,综合考虑探测器类型、纵向风速、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等因素,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分析了系列火灾场景下温度、烟气分布、探测器报警时间、报警位置偏移量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断面尺寸、纵向风速越大,感温探测器报警时间越长.通过对顶棚烟气温度的分析,发现特大断面隧道中线型感温探测系统采用差温报警较定温报警更有效.在使用差温报警时,纵向通风会使报警位置发生偏移,报警位置偏移量d与隧道纵
开展了一系列小尺寸实验研究隧道内不同火源受限情况下的火焰形态和顶棚射流火焰长度.实验中采用四个长宽比范围1~8的矩形气体燃烧器作为火源,并通过改变火源的摆放位置和贴壁方向(长边贴壁和短边贴壁)来改变火源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当火源置于开放空间非受限场景时,随着火源长宽比的增大,火源卷吸空气周长增大,导致火焰高度不断减小.对于贴壁火,当矩形火源的长边贴壁时,随着长宽比的增大,其火焰高度同样不断减小;由于卷吸不对称,火焰贴着墙壁向上方蔓延,其火焰高度明显高于开放空间条件下的值.当火源短边贴壁时,火焰高度虽然仍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71(65~76)岁。直肠指检(DRE)阳性59例(19.2%)。中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60.55(23.55~100.00)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PV)39.35(28.29~5
比较了不同降速剂在丁羟(HTPB)推进剂、双基推进剂、改性双基推进剂、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4种类型固体推进剂中的降速效果,并归纳总结了不同推进剂中降速剂的降速机理.HTPB推进剂降速剂研究较多的是(NH4)2C2O4和金属盐;普通降速剂和功能降速剂均能降低双基推进剂的燃速;改性双基推进剂以蔗糖八醋酸酯(SOA)研究居多,在2~15 MPa范围内,使得推进剂燃速降低2.3~8.12mm/s;在相同的条件下,NEPE推进剂中的复合或双功能降速剂具有较好的降速效果.建议今后降速剂的重点研究方向应集中
以3-氨基-1,2,4-三氮唑(1)为原料,通过重氮-N-偶联反应得到了具有三氮烯(N=N NH)结构的双(1,2,4-三唑基)三氮烯(2);利用其酸性,设计并合成了基于该阴离子的5种离子型含能化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DSC-TG)联用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理化性能测试,并利用Kamlet-Jacobs方程预测了其爆轰性能.结果 表明,中性化合物2以及4种含能离子化合物的热分解温
为研究钨合金破片对固体推进装置的毁伤效应,依据功能等效和强度等效原则,设计了固体导弹发动机缩比等效靶标,并以球形钨合金破片为毁伤元,开展了质量为3.1g与4.7g的钨合金破片分别以不同入射角、不同初速侵彻固体导弹发动机靶标的实验,对3种典型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当钨合金破片侵彻比动能在垂直靶标方向上的分量小于7.81×106 J/m2时,在贯穿发动机外层壳体后仅对推进剂造成结构破坏;当钨合金破片侵彻比动能在垂直靶标方向上的分量为1.03×107 J/m2时,侵入推进剂后还剩余少量动能,会先破坏推进
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的2种典型形式是一次蛇行和二次蛇行,又被称为车体蛇行和转向架蛇行.当车辆发生一次蛇行时,车体左右晃动幅度较大,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以及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文章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300 km/h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仿真车体一次蛇行失稳情况;结合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原理,研究发现车体一次蛇行是由于在行车过程中转向架的蛇行频率被车体的蛇行频率俘获所引起的.通过改变车辆系统的一系定位刚度,从而改变同等运行速度下转向架的蛇行频率,避开了车体的频率俘获区间,可有效抑制一次蛇行,提高车辆运
为了研究二茂铁衍生物在HTPB推进剂中的迁移规律及对推进剂燃速的催化作用,利用“三明治”试件模拟70℃下二茂铁类衍生物在HTPB推进剂体系中的迁移过程,并以此来评价二茂铁衍生物的迁移性能;在相同HTPB推进剂配方条件下,测定了不同二茂铁衍生物对推进剂燃速的催化作用;通过Gaussian程序计算得到二茂铁衍生物的偶极矩、能量等理论性质,并分析与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二茂铁衍生物的分子偶极矩与取代链段密切相关,增塑剂癸二酸二异辛酯分子的偶极矩受链段构象的影响明显,常温下趋向于偶极矩较大的构象,高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