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素材演练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世界的心。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向湖北高校捐赠了一批物资,包括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在打包物资的纸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图饰、“加油中国”字样外,还有一行很有文化底蕴的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随后,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湖北防护服,一句寄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又让国人记起高中语文教材上的《秦风·无衣》,出自先秦《诗经》里的一首昂扬军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个典故来自于鉴真东渡的故事。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亲王,动用全日本的绣衣工匠制作了一千件袈裟,绣上十六字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布施给唐朝众僧。正是这首偈子,深深打动了鉴真大师,遂十年间六次东渡,九死一生,终到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化,还把唐朝先进的医学带到了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律宗之祖”“文化之父”。
  悠悠古风,有暖暖深情,有激昂滚烫——这短短十六个字的优雅表达,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感动,也引发我们诸多的思考。有人感叹:“汉语言之美,美得泪目。”有人感慨:“一个异域国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他们对中华文字的解读,以华夏文明风度来致意疫情下的中国,说实话有点汗颜!”有人反思:“没想到日本人用16个字,就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小小的上了一课。”有人发声:“中国与日本有令人遗憾的不幸历史。但这八字诗提醒了许多人,1300年前中日之间也有很多美好的历史。”有人发问:“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我们该怎样看待日本的表达?我们今天又该如何回答?”多元的思考,理性的认识,温暖的感动,文化的视野,还有许多……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新颖,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题自拟。
  风月同天,何以回应?报之以歌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韩懿洁
  日本组织对中国新冠肺炎捐赠时寄语十六字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日两国曾是同种文化的教化、同片土地的培育,他们此刻并不只是日本人,还是接受过文化最本真美感、洁净的馈赠的人类,剔除杂念且饱含敬意的。
  在历史的悠悠歲月中,“风月同天”,美妙文字、浓厚文化曾滋养两国的人民。曾看到视频中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街头寒风中为中国新冠肺炎募捐,这种“与子同裳”的善意是纯粹而真诚的。正如风月之美往往不在于风的清、月的皎,而在于清风吹拂下的生气,皎月浸润下的剔透。文化之美往往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这些虚无缥缈却又可视可感的美好凝结而成的东西。
  风送声讯,万物倾听,同栖穹顶之下必事相知。月吟悲欢,万物呼吸,共叹一粟之渺定情相通。
  因为共感身为人类的渺小,而促成相互温暖的举措。知晓你的不幸,我便深深感到痛惜,不因“他的痛苦俯仰皆是,他的惆怅人皆有之”而冷漠,而“顾左右而言它”。风月有情,历史有心。不只是中日两国人民“风月同天”,所有漫步在地球之上的人类,孰不是过着短暂的一生,繁多的悲欢,永远无知,永远渺小?人类在风月这万物精华之中生长,自然汲取从容、繁育宽广。我们首先是人类,然后才被国界分隔。人类清楚共同的敌人是苦难,是命运,才会发出“与子同裳”这一令人动容的鼓励。
  对于这十六字言,我们何不在恰当的时机报之以歌?
  远隔山川,身处异域,但是共沐一缕清风,同享一抹月色,被美与善所包围,我们的回答无需多虑,也并不复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下一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是一种期许,也是一种诚恳,更是一种和平的呓语。回应这种寄望,只需侧耳倾听更多温柔的声音,报以同样滚烫动情的吟唱。
  【教师评点】文章立意高远,引人思考。十六字赠言,不仅体现了日本纯粹而真诚的善意、体现了两国文化上的共通性,更是人类共同对美与善、对和平、对命运共同体相知相助的期盼。行文紧扣材料中的“风月同天”“与子同裳”,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文化、人情、人类命运方面进行深入解读,落脚到材料中“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寄望,首尾圆合,思考始于材料而不囿于材料,阐述清晰,主题突出。(指导教师/邬双)
  因我心知此情,与卿共赏风月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欣霖
  HSK在送抵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物资上另附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然而也有很多人为此探讨其与“武汉加油”两者之间孰更胜一筹。但不管是怀抱一腔热血的简洁激昂,还是悠然隽永的诗词情怀,都属于传递情感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生而为人的同理悲悯,破开江海之隔而置放于字里行间;是流淌其间的情谊,触动我们这些信息接收者的心弦——一笺心语寄风月,何人不共此时情。
  我们能对一行诗词、一句“加油”潸然泪下,从来在于那种不关乎身份、国籍而至情至深的表达建立于同为人类的共情之上。HSK基于这些纯粹的情感所书写的语言,不自觉地包裹上一方牵挂,在每一位读到它的人的胸口颤动。此层情感的刹那相通,早已抵过千言万语,文字对内里的修饰被破除,那么谁又会在乎最初的形式?!
  有人说,“跟身处灾难中的人们卖弄文学的间离和互文,悖离了文学的人文内涵。”然而灾难面前不是不需要文学,而是不需要纯粹卖弄辞藻去哗众取宠的文本。而真正能泛起人类共通情感的文学性文本,是灾难中为受难者带来的一抹亮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那是来自另一个国家在灾难时刻,借以互通的文学悄然点起的关于相伴相惜的星光。
  很大程度上,在我们被剥离出语言的情感有所思的同时,信息来源者的“身份”也是激起另一层感慨的来源。前有谷崎润一郎在《细雪》中,借雪子之口荡开对中华文化留恋的“此身行作出岫云,日暮犹试嫁衣裳”,今有我们对赠予的鉴真偈语回望盛世的相依之景。两国传统文化间的相似性所引发的共情,是基于文化同源、异域聆听乡音的珍惜。它的强烈却收束于含蓄的表达,反而如晚钟久久回荡。   每次在archidaily上翻阅建筑方案,日本事务所营造的庭院之景总能在心底泛起涟漪。在日本枯山水造园手法之中,窥见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借鉴,对草木相通的别有钟情,以及寂寥禅意的诠释,甚至仅仅是线条几何与光影的拼接也能溯源至文化脉络深处。除了建筑方面,和服的留存、沏茶的古艺等等,日本基于文化所做的坚守与创新,很大程度上也给予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重新审视与自省。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文化上的“乡愁”,不只是前行时的相熟,也有回首时相似的相惜。终其一生,人们追求的不过是在人间遇到能通情共情的事物罢了,能在渺渺人海中找到理解自身或者与之相似的那份情感,就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感动。因我心知此情,与卿共赏风月。
  【教师评点】相对于前一篇,这篇作文的立意更见深远。作者紧扣材料,通过中日為武汉加油口号的不同风格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正动人的语言,不在于形式,而是流淌其间的情感——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情感;接着从“生而为人的同理悲悯”和“两相守望的文化‘乡愁’”两方面论证日本的赠言为何打动人心的原因,身为人类的共情与文化同源的共情,这并非卖弄词藻哗众取宠,而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伴相惜相望相助。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例举日本在文化上的坚守与创新来反思我们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视野开阔,思考理性而有见地,引人深思。文章例证与引证丰富,正面论证与驳论相结合,思考深入,文采斐然,令人赞叹。其实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当时也只是平常的问答,语言质朴无华,却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与“武汉加油”朴素表达中的深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可稍微提一下。(指导教师/邬双)
  身悬隔,心同在
  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二(4)班 林侃
  这几天,有几句中国的传统古语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局给武汉高校捐赠物资,在上面特地标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湖北防护服,郑重印下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虽然,只是寥寥两句话,却让国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即使只是隔着屏幕见到新闻,也感动不已。
  总有人说,灾难是一面照妖镜,看到了人间大恶,但也会体会到世间大爱。如果在平常,我们可能不会对这两句话有多大的触动,但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随着包裹一同到来的偈子,就不再是停留于书面的千百年前人们的一句感慨、一个心声,甚至也不止是一句“加油”打气那么简单了。在这个时间段,它由日本人民送出,交到中国人民手上,乃至进一步同我们两国相邻相交的历史联系起来,我想这是只有我们这一地区国家的人民才能够理解的表达,这是全然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热烈和直接,仅仅只是一句多年以前的诗,却可以一把捧出这一方水域盘旋的情感。
  我们还是要回到诗句本身去看一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盛唐时期,日本来中国学习佛法,绣在赠送袈裟上的一首偈子。鉴真大师便是因了这偈子才东渡至日本传法。突然也想起中国西行求法的玄奘,同为求法的人,同是求法的事,我以为他们的所言所行不是在求法,而是在修心。因为法不可求,低声下气或趾高气昂都求不到法,它只有调度自己的真心修来,或者借上面偈子的后一句话:“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而这包援助物资和上面的这句话,便是一份缘——被藏在跨过两个国家千年岁月而略显含蓄的话语的一份缘。既是缘,自然能够融化限制,连接心愿。
  只有情感上的共通,才会具有力量上的给予和支持,跨海而来的物资便是明证,而来自《秦风·无衣》里的那一首战歌,同样也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汉语里把兄弟称作袍泽不是没有道理的,哪怕要同袍、同泽、同裳,却依然可以同仇、偕作、偕行。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了如此切身的感受——无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未来又将可能发生什么,但人类的命运都会联系在一起,都有要共同面对乃至共同抵抗的东西。有人说对待这些物资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我倒觉得在此时此刻,在这两句话面前,我们纠结的不应该是那些政治上的分歧和历史的恩怨,而应该以同样的真挚来回答:“身悬隔,心同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教师评点】作者选取了一个聪明的点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即这几句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如果只是单纯的对于新闻素材进行一个概述的话,就可能会囿于表面的看法而有一种平淡浅显之感,所以作者在对于这次疫情日本人民所释出的友善之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几句诗歌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并且所代表的内蕴又是怎样的情感,也因此才发现原来这一份真挚的情感上的共鸣,已经跨越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千年岁月;也因为这样,才会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显得更加动容,文章也因此显得真诚、感人。(指导教师/张晗)
  编辑/关晓星 李跃
其他文献
7月20-21日,河南省多地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在20日的16时到17时,接近106个西湖的水被倒进郑州。  地铁灌水、医院被淹、汽车漂浮、人员受困……这场大雨,我们看到了自然的残酷,也体会到众志成城的力量:包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在内的七个省份,共1800名指战员奔赴河南救援;公共场所相继开放,留上千人过夜,提供热水和简餐;多家企业捐款驰援河南,部分企业开通暴雨互助通道;各地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有关部门近日专门下发文件,将互联网营销员、在线学习服务员、城市管理网格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列为新职业。  这些新职业与原有的教师、医师、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一起构成了新的动态发展的职业样态。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现在的你,正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着准备;将来的你,也一定会在众多的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读了以上材料,
期刊
高考真题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素材支持  素材一  中国北方第一高岛叫做灵山岛,上世纪80年代,灵山岛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长大了得出去上学。肖永生1981年退役回乡后,便辞去公职,用33年时间,耗资60万元,用500多个品种、100多万只流光異彩的贝螺原壳,在岛上建起了一座贝壳楼。100万只贝壳,除了部
期刊
7月23日晚,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圣火熊熊燃烧,照亮夜空。  一年多前,当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奥运会推迟举行时,全球正笼罩在疫情阴云之下。奥运火种能否延续?奥运健儿能否圆梦?一切都是未知数。  一年来,疫情防控措施的完善、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合作抗疫的加强,为奥运会重启创造了条件。尽管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東京仍处于疫情紧急状态,但在国际奥委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奥运时间终于如约开启。  新秀:他们
期刊
春风轻轻吹,它似一双无形的大手,柔和地唤醒世间万物。柳树的枝叶被春风和春雨染成嫩绿色,一个个绿芽苞悄悄地爬满了枝条。春风像是一位理发师,用一把巨大的梳子和剪刀為柳树姑娘整理着秀发。我拉着风筝的线,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奔跑,风筝呼扇呼扇地向天空飞去。我开心地边跑边叫:“我的风筝飞起来啦!” (章士鑫)
期刊
风,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风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我们定能捕捉到风的足迹。  风儿的脾气古怪,温柔时,她是恬静的少女。看,风儿带着梦想的纸鸢,在蓝天中展翅飞翔;瞧,风儿摇动着五彩的旗子,告诉我们,精彩的运动会拉开了序幕;看,风儿指挥着白云,用变幻多姿的形态装点蔚蓝的天空;瞧,风儿托着妹妹吹出的七彩泡泡,在草地上空飘浮……听,“沙沙沙”的小夜曲多么悠扬,那是风儿正在抚摸香樟的绿叶;“哗啦
期刊
不好了,出大事了!我身上奇痒无比,据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妈观察,我得了“荨麻疹”。  老妈下楼配药、买药,我在楼上洗衣服。洗刷刷,洗刷刷,老妈说这样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呼哧呼哧”,衣服洗完了,老妈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开始看《哈利·波特与密室》,以此来转移对痒痒的注意力。  谁知,那些调皮的包一下子又开始作乱了。老妈叮嘱过不准挠,可实在是太痒了!我控制不住地开始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呜呜”—
期刊
金秋的风又来了,大树被他摇晃着,叶子纷纷飘落下来。满地的落叶就像一个个脆弱的小兵,被将军般的大风一吹而起,远远地看去,像一只只金蝴蝶在上下翻飞。  风狂野地吹来,吹得我的头发乱舞。他还扯着我的围巾把我向后拉扯,真是疯狂啊!风送来了一阵奇怪的味道,混合着土壤、玉米、稻子、河水以及其他的氣味。哦,这是秋天的气味,带着幸福的味道。(尹可欣)
期刊
这天,调皮的大风决定去人间转一转。风有颗好奇的心,见到任何东西都想凑上去瞧一瞧。他凑到小花身旁,小花被他吹弯了腰;他跑到土坡前,土坡扬起阵阵尘土……大风经过的地方,一片东倒西歪的景象。看到这一切,他得意极了。  他看到前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就得意洋洋地冲过去。大樹一动不动,他又猛吹了几下,大树只是飘落了几片叶子,依然顶天立地,风只好失望地转身离去。(陈学萍)
期刊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风车,我舉着它向前跑。风车迎着风,“呼啦啦”地转起来。爸爸问:“玩得开心吗?”我回答:“开心,要是能看见真正的大风车,我会更开心的。”于是我们坐着车来到田野里。我终于看见大风车啦!他像巨人一样站在山坡顶上。一阵大风吹来,把我的风车吹到了天上,也把大风车的叶片吹动了,他们发出“呜呜”的声音。“风车有什么用呢?”我好奇地问。“风车可以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希望你好好学习,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