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标准。而体育这门学科对于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能力有着独到之处,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较多的游戏活动。即使是对于智障儿童,他们也非常喜欢体育游戏活动,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他们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进行交往,从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体育游戏;智障儿童;生活能力;主动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大量的数据能够直观看出,智障儿童的智力比正常儿童要低很多,集中表现在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并且不少的儿童在长期的训练中起色不大。但是很多时候,智障儿童对于体育这样的学科,兴趣比其他学习要高一些,源于体育活动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出现主动与他人沟通等行为。因此,教师就要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体育学科的独特性,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加入相应的游戏成分,促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借助于体育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更对于其情绪、身体和认知起到积极作用。
一、智障儿童的特点及对其开展体育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因存在智力缺陷,智障儿童具有表达、行为、交往能力水平低下问题。其主要特点包括对活动认知的表现迟钝,感知信息能力有限;因较易情绪紧张,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情绪起伏波动剧烈,有时候会明显的不合群,具有性格孤僻的特点;因身体发育问题,其协调能力不佳,对动作控制方面远逊与常人。智障儿童在校园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难以与其他同学正常的沟通、交流,有时候因其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反应剧烈会对课堂授课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不仅使教师的正常授课受到影响,同时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觉得比较孤僻,不能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当下校园的教育活动中,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关注及关心持续上升,如何为其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融入班级,在建立其规则意识的同时,使其兼具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促进智障儿童教育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步骤。
鉴于此,考虑到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其在学校生活中的现状问题。促进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针对性,使特殊儿童在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因其感受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他们内心深处就会体现出相应的竞争意识,同时会考虑如何進行协作才能获得最佳的游戏效果,并且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这些都是体育游戏活动为智障儿童带来的积极性作用。
二、借助于体育游戏活动,促使智障儿童积极主动进行沟通
所谓游戏教学,是指“为促进人的身体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的形成,增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和美的感受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体育游戏,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通俗易通,让儿童能够有效完成的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具备运动性,提升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因智障儿童身体发育问题,导致其行为与普通儿童具有较大差异,其身体素质水平低下,严重者还伴有一定的行为缺陷,这样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儿童呈现出来的这一特点,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一定的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可进行“带球跑”活动,让同学们以移动拍球的形式“带球跑”,然后绕过障碍物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创设良好的气氛,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性活动中,从而更好地训练孩子的身体机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二)体育游戏应注重情绪调节作用,使智障儿童在活动中放松身心
在校园生活中,智障儿童的不适还源于对外界环境的戒备。在进行体育游戏中,教师要通过游戏设置,使智障学生感到放松。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出“数字喊跑”的游戏活动,让全班同学在一起喊出声音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加油,从而让智障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同时,教师要对孩子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规范,让孩子在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施以规则变通,使智障儿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加强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三)设置情境教学,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
如果体育教师单纯进行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将具体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开展“快来救救我”游戏教学,让同学们扮演消防员和被困群众,消防员掷到指定位置模拟救援绳,群众要以蹲踞式跳远的方式拿到救援绳,然后双方在制定时间内以跑步的形式撤退到安全区。在引导儿童参与到相应活动中的时候,可以让儿童进行只有组合,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在思考和运动中对其智力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
(四)施以规则教学,建立智障儿童的秩序感
当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可以针对儿童实际,设计出“点石游戏”,让同学们在追逐跑中,获胜者进行“点石”,对于别点石的孩子,需要静止15秒才能被其他同学解除。教师讲解具体的游戏规则,目的是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活动,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培养智障儿童积极交往的过程中,借助于相应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使智障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主动性。在其智力水平有效提升的过程中,其更愿意与教师、同学们主动交流,在促进智障儿童能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的同时,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伟.浅析体育游戏在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论坛,2015年第32期;
[2] 邓芳,骆意,何爱.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菏泽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智障儿童;生活能力;主动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大量的数据能够直观看出,智障儿童的智力比正常儿童要低很多,集中表现在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并且不少的儿童在长期的训练中起色不大。但是很多时候,智障儿童对于体育这样的学科,兴趣比其他学习要高一些,源于体育活动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出现主动与他人沟通等行为。因此,教师就要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体育学科的独特性,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加入相应的游戏成分,促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借助于体育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更对于其情绪、身体和认知起到积极作用。
一、智障儿童的特点及对其开展体育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因存在智力缺陷,智障儿童具有表达、行为、交往能力水平低下问题。其主要特点包括对活动认知的表现迟钝,感知信息能力有限;因较易情绪紧张,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情绪起伏波动剧烈,有时候会明显的不合群,具有性格孤僻的特点;因身体发育问题,其协调能力不佳,对动作控制方面远逊与常人。智障儿童在校园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难以与其他同学正常的沟通、交流,有时候因其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反应剧烈会对课堂授课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不仅使教师的正常授课受到影响,同时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觉得比较孤僻,不能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当下校园的教育活动中,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关注及关心持续上升,如何为其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融入班级,在建立其规则意识的同时,使其兼具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促进智障儿童教育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班集体生活的重要步骤。
鉴于此,考虑到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其在学校生活中的现状问题。促进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针对性,使特殊儿童在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因其感受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他们内心深处就会体现出相应的竞争意识,同时会考虑如何進行协作才能获得最佳的游戏效果,并且会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这些都是体育游戏活动为智障儿童带来的积极性作用。
二、借助于体育游戏活动,促使智障儿童积极主动进行沟通
所谓游戏教学,是指“为促进人的身体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的形成,增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和美的感受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体育游戏,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通俗易通,让儿童能够有效完成的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具备运动性,提升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因智障儿童身体发育问题,导致其行为与普通儿童具有较大差异,其身体素质水平低下,严重者还伴有一定的行为缺陷,这样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儿童呈现出来的这一特点,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一定的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可进行“带球跑”活动,让同学们以移动拍球的形式“带球跑”,然后绕过障碍物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创设良好的气氛,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性活动中,从而更好地训练孩子的身体机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二)体育游戏应注重情绪调节作用,使智障儿童在活动中放松身心
在校园生活中,智障儿童的不适还源于对外界环境的戒备。在进行体育游戏中,教师要通过游戏设置,使智障学生感到放松。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出“数字喊跑”的游戏活动,让全班同学在一起喊出声音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加油,从而让智障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同时,教师要对孩子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规范,让孩子在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施以规则变通,使智障儿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加强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三)设置情境教学,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
如果体育教师单纯进行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将具体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开展“快来救救我”游戏教学,让同学们扮演消防员和被困群众,消防员掷到指定位置模拟救援绳,群众要以蹲踞式跳远的方式拿到救援绳,然后双方在制定时间内以跑步的形式撤退到安全区。在引导儿童参与到相应活动中的时候,可以让儿童进行只有组合,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在思考和运动中对其智力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
(四)施以规则教学,建立智障儿童的秩序感
当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可以针对儿童实际,设计出“点石游戏”,让同学们在追逐跑中,获胜者进行“点石”,对于别点石的孩子,需要静止15秒才能被其他同学解除。教师讲解具体的游戏规则,目的是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活动,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培养智障儿童积极交往的过程中,借助于相应的体育游戏活动,能够使智障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主动性。在其智力水平有效提升的过程中,其更愿意与教师、同学们主动交流,在促进智障儿童能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的同时,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伟.浅析体育游戏在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论坛,2015年第32期;
[2] 邓芳,骆意,何爱.智障儿童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菏泽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