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问题是关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构建全面而完整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探寻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将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将从三个子系统、三个层次提出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思路,从主体需求出发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机制。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体系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8-02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存在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的特点,为此构建全面而完整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将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找到适合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才能为高职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若没有动力,高职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实践,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阶段性研究,搭建起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架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推动文化体系实施的动力源。
1 高职校园文化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交叉文化類型,既有文化共识性,又有文化特殊性。文化共识性体现在文化多元性、先进性、主体性方面,文化特殊性指高职教育的交叉亚文化性、实用实践性、主体能力不强、职业特征明显、社会化倾向浓重。
2 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系统完整地搭建高职院校文化系统,即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子系统有机融合,通过核心层(精神层)、中介层(制度层)、表象层(物质层、行为层)将每一子系统分别呈现,从而形成层次鲜明、相互贯通、特色突出的高职校园文化统一体。
2.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此指狭义的校园文化本身,即与其他办学层次共性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根本使命在于“教书育人”,校园文化最能全面体现一所院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水平。从其构成看,由三个层次组成。
2.1.1 校园精神建设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秦延红,2000年)。校园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华,是学校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定位的精神追求,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体。校园精神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校风、校训、校歌、校标、校友。
2.1.2 校园制度建设
校园制度是校园精神实现的重要保障,健全的校园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建设就其制定本意而言,是为了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发展机制,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进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校园制度建设就是为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设。校园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人为本,民主集中,因校制宜,系统全面,与时俱进,刚柔并济。从管理对象看,校园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从管理层次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含学校制度、院(系)制度和班级制度;从制度性质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括共性制度和个性制度。
2.1.3 校园物质行为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中最直接的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份,它是指校园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展示,包括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通过师生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能够感受到活的文化形态。校园表象文化的建设应遵循参与性、发展性、可解读、实用性、艺术性等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办公设施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环卫、交通、食宿、休憩、照明等)、宣传媒介建设(校史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橱窗、板报、标识牌等)、校园景观小品建设(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等)、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运动场、体育馆、影院、水吧、网吧、练功房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大体包括: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政风建设、社团建设、德育建设、文体活动开展等。
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子系统的有益补充,是高职校园文化特殊性的主要表现部分。世界500强企业皆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将筛选、提炼、融合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恰当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校企精神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差异性主要源于精神层面。学校毕竟带有公益性,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企业经营更多带有功利性,效益至上是其终极目标,在人才使用和培养上更注重效率和效益。二者的融合需要以共性为基础,搁置差异。将企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浓缩进校训、校风中;将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企业精神专题讲座,聘请企业精英以身示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科技、体育、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企业精神与各种活动于一体。
2.2.2 校企制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建设要融合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学院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多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制度层营造企业管理的文化氛围。行政管理方面,可以将企业人事制度引入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引进和教职工忧患意识,实行校企人才互换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企业指导或顶岗,企业精英进学校任职、任教;适当融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减少浪费。教学管理方面,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企业制度融入课堂教学,规范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制度。学生管理方面,将生产安全教育、质量意识教育、企业法律教育和企业纪律教育等内容融入日常管理。后勤管理方面,可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实现社会化管理。 2.2.3 校企物质行为融合
物质文化层面,在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各种设施等外在物质设施方面,可以将按照行业特征进行精心设计,在学校文化的物质层体现出行业、企业专业化的文化特质。同时,可以校企合作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在校园文化各种宣传媒介中,融入企业印记。文化行为方面,将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的养成作为校企行为融合的重点,通过职业示范、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模拟企业行为文化。
2.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现实基础,是校园文化孕育的土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社会文化主旋律。高职校园文化在社會文化传承和社会文化引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时代责任。
2.3.1 社会精神
社会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精神建设涵盖社会理想、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等内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引领时代精神。
2.3.2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了社会制度的体系,它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上。将法律法规引入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其培养的人才应是法律意识强、知法懂法的社会人。民主集中制在校园的广泛应用,也为学生理解社会提供了现实教材。
2.3.3 社会物质行为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办学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职师生身处社会大环境之下,其行为必然也要符合甚至引领社会正面行为的要求。
3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探索如何解决好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就存在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参与性不强等问题,经常出现校方积极主办、师生冷眼旁观的尴尬局面,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寻求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需求正是文化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满足高职校园文化主体不断增长、变化的文化需要,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高职校园文化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在需求,即校内师生的文化需求;二是外在需求,即社会、企业对于高职校园文化的需求。只有通过充分调研,切实把握各主体的文化诉求,在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彻底解决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万辉君,简成茹.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4):101-103.
[2]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68.
[3] 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 孙蔚.建立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1-93.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体系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8-02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存在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的特点,为此构建全面而完整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将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找到适合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才能为高职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若没有动力,高职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实践,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阶段性研究,搭建起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架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推动文化体系实施的动力源。
1 高职校园文化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交叉文化類型,既有文化共识性,又有文化特殊性。文化共识性体现在文化多元性、先进性、主体性方面,文化特殊性指高职教育的交叉亚文化性、实用实践性、主体能力不强、职业特征明显、社会化倾向浓重。
2 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系统完整地搭建高职院校文化系统,即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子系统有机融合,通过核心层(精神层)、中介层(制度层)、表象层(物质层、行为层)将每一子系统分别呈现,从而形成层次鲜明、相互贯通、特色突出的高职校园文化统一体。
2.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此指狭义的校园文化本身,即与其他办学层次共性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根本使命在于“教书育人”,校园文化最能全面体现一所院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水平。从其构成看,由三个层次组成。
2.1.1 校园精神建设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秦延红,2000年)。校园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华,是学校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定位的精神追求,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体。校园精神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校风、校训、校歌、校标、校友。
2.1.2 校园制度建设
校园制度是校园精神实现的重要保障,健全的校园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建设就其制定本意而言,是为了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发展机制,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进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校园制度建设就是为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设。校园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人为本,民主集中,因校制宜,系统全面,与时俱进,刚柔并济。从管理对象看,校园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从管理层次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含学校制度、院(系)制度和班级制度;从制度性质看,校园制度建设应包括共性制度和个性制度。
2.1.3 校园物质行为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中最直接的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份,它是指校园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展示,包括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通过师生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能够感受到活的文化形态。校园表象文化的建设应遵循参与性、发展性、可解读、实用性、艺术性等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办公设施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环卫、交通、食宿、休憩、照明等)、宣传媒介建设(校史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橱窗、板报、标识牌等)、校园景观小品建设(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等)、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运动场、体育馆、影院、水吧、网吧、练功房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大体包括: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政风建设、社团建设、德育建设、文体活动开展等。
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子系统的有益补充,是高职校园文化特殊性的主要表现部分。世界500强企业皆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将筛选、提炼、融合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恰当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校企精神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差异性主要源于精神层面。学校毕竟带有公益性,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企业经营更多带有功利性,效益至上是其终极目标,在人才使用和培养上更注重效率和效益。二者的融合需要以共性为基础,搁置差异。将企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可以浓缩进校训、校风中;将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企业精神专题讲座,聘请企业精英以身示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科技、体育、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企业精神与各种活动于一体。
2.2.2 校企制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建设要融合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学院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多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制度层营造企业管理的文化氛围。行政管理方面,可以将企业人事制度引入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引进和教职工忧患意识,实行校企人才互换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企业指导或顶岗,企业精英进学校任职、任教;适当融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减少浪费。教学管理方面,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企业制度融入课堂教学,规范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制度。学生管理方面,将生产安全教育、质量意识教育、企业法律教育和企业纪律教育等内容融入日常管理。后勤管理方面,可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实现社会化管理。 2.2.3 校企物质行为融合
物质文化层面,在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各种设施等外在物质设施方面,可以将按照行业特征进行精心设计,在学校文化的物质层体现出行业、企业专业化的文化特质。同时,可以校企合作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在校园文化各种宣传媒介中,融入企业印记。文化行为方面,将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的养成作为校企行为融合的重点,通过职业示范、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模拟企业行为文化。
2.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子系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现实基础,是校园文化孕育的土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社会文化主旋律。高职校园文化在社會文化传承和社会文化引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时代责任。
2.3.1 社会精神
社会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精神建设涵盖社会理想、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等内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引领时代精神。
2.3.2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了社会制度的体系,它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与道德上。将法律法规引入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其培养的人才应是法律意识强、知法懂法的社会人。民主集中制在校园的广泛应用,也为学生理解社会提供了现实教材。
2.3.3 社会物质行为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办学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职师生身处社会大环境之下,其行为必然也要符合甚至引领社会正面行为的要求。
3 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探索如何解决好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就存在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参与性不强等问题,经常出现校方积极主办、师生冷眼旁观的尴尬局面,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寻求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需求正是文化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满足高职校园文化主体不断增长、变化的文化需要,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高职校园文化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在需求,即校内师生的文化需求;二是外在需求,即社会、企业对于高职校园文化的需求。只有通过充分调研,切实把握各主体的文化诉求,在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彻底解决高职校园文化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万辉君,简成茹.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4):101-103.
[2]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68.
[3] 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 孙蔚.建立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