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策略

来源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基于微信平台的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给人民群众财产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和威胁,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大毒瘤.当前,微信诈骗犯罪形式种类繁多,具有犯罪嫌疑人年轻化、犯罪成本低、诈骗方法简便、赃款转移迅速、团伙作案、跨地域广等特点,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力、微信社交和支付功能的便捷性被不法利用、用户防范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了微信诈骗犯罪频发.为了遏制微信诈骗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提升打击效能,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警示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微信监管力度、强化大数据技术在侦查中的作用、提高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等措施实现针对性的侦防,为有效治理微信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高校巡察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高校在巡察监督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时代高校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然而,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巡察工作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足.未来推进高校巡察监督高质量发展,应当牢牢坚持政治巡察定位、精准把握巡察监督内容、探索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融合,更好地实现巡视巡察传导监督机制并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
学位
学位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对于抽象危险犯应严格恪守立法的规范判断,认定过失的抽象危险犯无可罚性基础、过失的醉驾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需在应然层面以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视角展开,明确推理的逻辑起点是客观行为而非结果,因此首先要考察客观行为是否符合刑法意义上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层面,论证过程必须贯彻刑法基本立法理念和刑法价值功能,进而认定醉酒驾车行为人的主观罪过至少为间接故意.而在如何出罪的问题上,有两条路径:其一,行为在客观上没有法益侵害性或者没有法益侵害可能性的,不可能构成危险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