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是作者结合某工程事例,对某大厦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就如何充分发挥先期浇筑的梁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复核验算适当增加负弯矩钢筋从而解决了后期浇筑梁的施工荷载的传递,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转换托梁,裂缝控制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a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 building structure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aper briefly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rst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beams of the casting and through the review to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check in the negative moment reinforced and therefore solve the casting beam construction load late of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issues to discuss.
Keywords: structural layer, conversion "beam, the crac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最繁华的交通地段,高51层,其中地下室三层,地上48层,建筑总高度168米,建筑面积101000平方米。裙楼八层,上部两栋塔楼,结构设计在八层(标高为25.6~28.3m处)设置箱式结构转换层,通过箱式结构转换层将裙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成塔楼的剪力墙结构体系。
转换层结构设计特征
箱式结构转换层层高为2.7m,底板厚220,内配φ16@150双向双排钢筋(为方便模板拆除,在每单个箱体底板中部均留置了一个φ1200拆模孔);箱体侧壁为纵横交错的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等规格的KTL梁并与核心筒700宽的剪力墙相连结,构成一个整体,转换层顶板250厚,局部(D~E轴间的1~/轴段、/~4轴段、/~/轴段、/~9轴段)板厚1200,A、B两座塔楼之间4~6轴段裙楼屋面板厚300mm,外围一周挑板厚150、120、100。
箱式转换层砼强度等级:
核心筒剪力墙:C60;KTL(托梁):C50;其余构件:C40。
2 施工安排
2.1 箱式结构转换层KTL(托梁)体积大(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经计算其施工设计荷载达75KN/m2,若采用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靠下层楼面梁板来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使下层楼面梁板结构遭到破坏,若利用已浇筑的下面各楼层分层卸荷,支撑需回顶到地下室顶板上,这显然既不经济,又不能保证各层楼面因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叠加而导致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故不能采取常规方法施工。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700高(标高26.3m处),第二次浇筑2000高。
2.2由于箱式结构转换层下设计有钢管砼柱,为确保钢管柱砼浇筑质量,在箱式转换层底层板模板铺设好后,应先将钢管柱砼浇筑至箱式转换层底板下,然后再安装柱顶环梁及其它KTL托梁钢筋。
2.3在结构标高的22.3m~28.3m段剪力墙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至26.3m处,水平施工缝与箱式转换层水平施工缝一致,第二次浇至28.3m处,裙楼部位的圆柱及屋面梁板砼浇筑同箱式转换层第二次浇筑同时进行。
2.44~6轴裙楼屋面板下及屋面外围一周挑板下采用钢管排架支撑体系,箱式转换层上下板及梁采用钢管顶撑体系。
2.5 KTL(托梁)属大体积砼,必须加强砼养护工作。
3 工艺流程
制安箱式结构转换层底层板模板及托梁底模→安装绑扎托梁及环梁钢筋→在钢管柱顶端外环梁钢板上焊接竖向钢筋→绑扎转换层底层板钢筋→安装480高的梁侧模(因第一次浇筑砼700高)→设置剪力槽→浇筑第一次砼→处理施工缝→养护(7天)→制安梁侧模及转换层顶板模板→浇筑第二次砼→养护。
4 主要施工技术
4.1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1.1 KTL(托梁)模板及支撑体系
KTL(托梁)截面尺寸一般为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因考虑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梁下700高,在第一次浇筑砼前整个梁钢筋必须绑扎完毕,故在计算模板及支撑时,应考虑整个梁的钢筋重量。
4.1.2 裙楼屋面(26.8m标高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
裙楼屋面板厚为300,梁截面尺寸为500×1000,楼板底模18厚七夹板,小楞50×100间距350,立放,大搁楞50×100间距800,且立放,CH型φ48钢管顶撑支立。梁底模采用18厚七夹板,板下纵向三根50×100木枋,立放,顶撑间距按500×800支立。
裙楼屋面梁板模板顶撑下回顶三层,回顶位置、间距同屋面梁板下顶撑位置、间距。
4.1.3 墙、梁侧模
墙、梁侧模采用18厚七夹板制作,背枋50×100木枋,间距350,围楞采用2φ48钢管和φ12对拉螺杆组成,围楞间距:上下两道围楞距模板上下口均不超过250,中间为500,对拉螺杆间距为500。
4.2 钢筋工程
箱式结构转换层钢筋施工重点及难点在钢管砼柱顶环梁及与之相交的KTL托梁,梁主筋大部分为φ40的Ⅲ级钢,且配筋密集,上下主筋一层最多为18根,托梁腰筋为φ16@150,箍筋为φ16@100复合箍,拉筋为φ12@300,现场施工难度大,特别在柱顶环梁与托梁相交的节点部位,钢筋施工非常复杂。
4.2.1 钢筋接头
根据设计要求钢筋直径大于φ22的钢筋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环梁钢筋事先在钢筋加工间弯曲成半径大小不等弧形后直接用套筒冷挤压接头连接。
4.2.2 钢筋绑扎
箱式结构转换层底层模板安装完毕后,在模板上弹出梁的位置线及托梁钢筋位置线。
4.3 砼施工
箱式结构转换层砼浇筑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转换层梁下口700高以下部分(包括下部底板剪力墙),为防止砼尽可能少地污染已绑扎好的钢筋,砼采取自梁侧面下料的方法,具体见图2:
图2 梁(墙)700高模板支撑体系及砼下料示意图
第二次:转换层KTL托梁、环梁700高以上部分、顶板及裙楼屋面板砼一起浇筑。
以后浇带为界,每段箱式转换层KTL托梁砼浇筑分三条线(三台砼输送泵)同时由远及近浇筑,并采用塔吊密切配合,杜绝了砼施工冷缝的出现。
4.4 转换层KTL(托梁)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转换层KTL(托梁)砼浇筑分两次浇筑,为增加水平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沿梁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剪力槽,剪力槽高度为100,宽度500-600,剪力槽间距500-600。
为有效控制施工缝处砼收缩裂缝,将第一次浇筑高度上口设置的支座负筋,按通长钢筋设置。第二次浇筑砼时,在剪力槽的上口设置φ16@300的纵向钢筋约束砼纵向收缩,使两次浇筑的砼结合良好。
4.5 砼裂缝控制措施
(1)优化配合比。控制配合比不大于0.4,应用高效减水剂及Ⅰ级粉煤灰,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砼温升,提高砼的和易性、密实性及体积稳定性。优化砂石级配,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不超过1%。
砼配合比如下: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
(2)在托梁及环梁砼中增加物理性抗裂材料杜拉纤维,可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减少早期微裂缝的开展;减少砼干缩;增加砼的密实性,保护结构钢筋,延缓砼碳化速度。
(3)控制砼的入模温度在25℃左右。要求出厂水泥须冷却7天以上,砂石骨料喷凉水冷却,温度控制在14℃左右,对搅拌水加冰降温。
(4)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在能滿足泵送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小值,控制坍落度不大于160mm。
(5)采用二次振捣技术。由于转换层托梁第二次浇筑时砼体量大,分层浇筑时上下层易形成施工冷缝,故在砼浇筑时掌握好适当的时间进行二次复振,以增加砼的密实度,减少砼内部微裂缝的出现。
(6)砼浇筑12小时左右进行表面二次压光,以减少沉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
(7)加强砼养护,延缓拆模时间
(8)经与设计部门协商,将转换托梁腰筋直径减小,从而缩小间距,提高配筋率;另外又增加了部分构造钢筋,对防止裂缝的开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结束语
针对转换大梁砼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通过从设计、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成型后的养护等方面,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可确保转换大梁的施工质量,本工程箱式转换层施工至今已半年有余,未出现任何有害裂缝。
(注:文中未标注单位的均为mm)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转换托梁,裂缝控制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a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 building structure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aper briefly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rst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beams of the casting and through the review to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check in the negative moment reinforced and therefore solve the casting beam construction load late of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issues to discuss.
Keywords: structural layer, conversion "beam, the crac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最繁华的交通地段,高51层,其中地下室三层,地上48层,建筑总高度168米,建筑面积101000平方米。裙楼八层,上部两栋塔楼,结构设计在八层(标高为25.6~28.3m处)设置箱式结构转换层,通过箱式结构转换层将裙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成塔楼的剪力墙结构体系。
转换层结构设计特征
箱式结构转换层层高为2.7m,底板厚220,内配φ16@150双向双排钢筋(为方便模板拆除,在每单个箱体底板中部均留置了一个φ1200拆模孔);箱体侧壁为纵横交错的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等规格的KTL梁并与核心筒700宽的剪力墙相连结,构成一个整体,转换层顶板250厚,局部(D~E轴间的1~/轴段、/~4轴段、/~/轴段、/~9轴段)板厚1200,A、B两座塔楼之间4~6轴段裙楼屋面板厚300mm,外围一周挑板厚150、120、100。
箱式转换层砼强度等级:
核心筒剪力墙:C60;KTL(托梁):C50;其余构件:C40。
2 施工安排
2.1 箱式结构转换层KTL(托梁)体积大(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经计算其施工设计荷载达75KN/m2,若采用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靠下层楼面梁板来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使下层楼面梁板结构遭到破坏,若利用已浇筑的下面各楼层分层卸荷,支撑需回顶到地下室顶板上,这显然既不经济,又不能保证各层楼面因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叠加而导致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故不能采取常规方法施工。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700高(标高26.3m处),第二次浇筑2000高。
2.2由于箱式结构转换层下设计有钢管砼柱,为确保钢管柱砼浇筑质量,在箱式转换层底层板模板铺设好后,应先将钢管柱砼浇筑至箱式转换层底板下,然后再安装柱顶环梁及其它KTL托梁钢筋。
2.3在结构标高的22.3m~28.3m段剪力墙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至26.3m处,水平施工缝与箱式转换层水平施工缝一致,第二次浇至28.3m处,裙楼部位的圆柱及屋面梁板砼浇筑同箱式转换层第二次浇筑同时进行。
2.44~6轴裙楼屋面板下及屋面外围一周挑板下采用钢管排架支撑体系,箱式转换层上下板及梁采用钢管顶撑体系。
2.5 KTL(托梁)属大体积砼,必须加强砼养护工作。
3 工艺流程
制安箱式结构转换层底层板模板及托梁底模→安装绑扎托梁及环梁钢筋→在钢管柱顶端外环梁钢板上焊接竖向钢筋→绑扎转换层底层板钢筋→安装480高的梁侧模(因第一次浇筑砼700高)→设置剪力槽→浇筑第一次砼→处理施工缝→养护(7天)→制安梁侧模及转换层顶板模板→浇筑第二次砼→养护。
4 主要施工技术
4.1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1.1 KTL(托梁)模板及支撑体系
KTL(托梁)截面尺寸一般为1600×2700、1500×2700、1200×2700、700×2700,因考虑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梁下700高,在第一次浇筑砼前整个梁钢筋必须绑扎完毕,故在计算模板及支撑时,应考虑整个梁的钢筋重量。
4.1.2 裙楼屋面(26.8m标高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
裙楼屋面板厚为300,梁截面尺寸为500×1000,楼板底模18厚七夹板,小楞50×100间距350,立放,大搁楞50×100间距800,且立放,CH型φ48钢管顶撑支立。梁底模采用18厚七夹板,板下纵向三根50×100木枋,立放,顶撑间距按500×800支立。
裙楼屋面梁板模板顶撑下回顶三层,回顶位置、间距同屋面梁板下顶撑位置、间距。
4.1.3 墙、梁侧模
墙、梁侧模采用18厚七夹板制作,背枋50×100木枋,间距350,围楞采用2φ48钢管和φ12对拉螺杆组成,围楞间距:上下两道围楞距模板上下口均不超过250,中间为500,对拉螺杆间距为500。
4.2 钢筋工程
箱式结构转换层钢筋施工重点及难点在钢管砼柱顶环梁及与之相交的KTL托梁,梁主筋大部分为φ40的Ⅲ级钢,且配筋密集,上下主筋一层最多为18根,托梁腰筋为φ16@150,箍筋为φ16@100复合箍,拉筋为φ12@300,现场施工难度大,特别在柱顶环梁与托梁相交的节点部位,钢筋施工非常复杂。
4.2.1 钢筋接头
根据设计要求钢筋直径大于φ22的钢筋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环梁钢筋事先在钢筋加工间弯曲成半径大小不等弧形后直接用套筒冷挤压接头连接。
4.2.2 钢筋绑扎
箱式结构转换层底层模板安装完毕后,在模板上弹出梁的位置线及托梁钢筋位置线。
4.3 砼施工
箱式结构转换层砼浇筑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转换层梁下口700高以下部分(包括下部底板剪力墙),为防止砼尽可能少地污染已绑扎好的钢筋,砼采取自梁侧面下料的方法,具体见图2:
图2 梁(墙)700高模板支撑体系及砼下料示意图
第二次:转换层KTL托梁、环梁700高以上部分、顶板及裙楼屋面板砼一起浇筑。
以后浇带为界,每段箱式转换层KTL托梁砼浇筑分三条线(三台砼输送泵)同时由远及近浇筑,并采用塔吊密切配合,杜绝了砼施工冷缝的出现。
4.4 转换层KTL(托梁)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转换层KTL(托梁)砼浇筑分两次浇筑,为增加水平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沿梁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剪力槽,剪力槽高度为100,宽度500-600,剪力槽间距500-600。
为有效控制施工缝处砼收缩裂缝,将第一次浇筑高度上口设置的支座负筋,按通长钢筋设置。第二次浇筑砼时,在剪力槽的上口设置φ16@300的纵向钢筋约束砼纵向收缩,使两次浇筑的砼结合良好。
4.5 砼裂缝控制措施
(1)优化配合比。控制配合比不大于0.4,应用高效减水剂及Ⅰ级粉煤灰,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砼温升,提高砼的和易性、密实性及体积稳定性。优化砂石级配,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不超过1%。
砼配合比如下:
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
(2)在托梁及环梁砼中增加物理性抗裂材料杜拉纤维,可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减少早期微裂缝的开展;减少砼干缩;增加砼的密实性,保护结构钢筋,延缓砼碳化速度。
(3)控制砼的入模温度在25℃左右。要求出厂水泥须冷却7天以上,砂石骨料喷凉水冷却,温度控制在14℃左右,对搅拌水加冰降温。
(4)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在能滿足泵送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小值,控制坍落度不大于160mm。
(5)采用二次振捣技术。由于转换层托梁第二次浇筑时砼体量大,分层浇筑时上下层易形成施工冷缝,故在砼浇筑时掌握好适当的时间进行二次复振,以增加砼的密实度,减少砼内部微裂缝的出现。
(6)砼浇筑12小时左右进行表面二次压光,以减少沉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
(7)加强砼养护,延缓拆模时间
(8)经与设计部门协商,将转换托梁腰筋直径减小,从而缩小间距,提高配筋率;另外又增加了部分构造钢筋,对防止裂缝的开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结束语
针对转换大梁砼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通过从设计、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成型后的养护等方面,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可确保转换大梁的施工质量,本工程箱式转换层施工至今已半年有余,未出现任何有害裂缝。
(注:文中未标注单位的均为mm)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