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人民币继续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位列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和澳元之后。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飞跃,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快速上升。
跻身“七大”
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它在国际流通中的比例。毫无疑问,美元是国际结算的最强者。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的国际大佬地位就从未被撼动过。欧元作为后起之秀,随着欧元区的扩大和巩固,国际地位飙升,如今已成为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英镑是老牌的国际货币,英国在二战中因战火涂炭,国力式微,四处举债,被迫让出国际货币老大的宝座。日元、加元和澳元也因所在国的经济实力较强而流通性较广。
人民币原本在国际流通中地位滞后,影响力也较小。然而,近30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后,人民币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坚挺,其国际地位日益攀升。更是由于中国坚持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在离岸结算、货币投资、国际储备这“三步棋”上下了很大功夫,人民币走向海外的步伐自信而稳健。
2012年人民币就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在全球贸易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达到7%,超过了欧元。2013年,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额增长了13%,按此增长速度持续下去,到2020年人民币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增长玄机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美国市场的需求,美国的人民币支付总额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升了327%,跃升为全球第五位,排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之后。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与美国企业进行贸易中越来越偏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的选择,既有助于降低汇兑成本,又可能获得更优惠的贸易融资。比如,中国进口企业在对外支付时,通常需要到银行开具信用证,目前美元信用证的账期一般是90天,而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的账期可以延长到180天。通过开具人民币信用证,中国进口企业能够延长获得贸易信贷的时间。渣打银行在今年3月公布的人民币环球指数报告中,首次将纽约列为第五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伦敦并列。同时,纽约也填补了亚洲、欧洲以外的时区,有助于人民币离岸中心全时区覆盖。
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机会。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没有明显的贬值,人民币被广泛认为在中国强大经济的支持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我国金融改革又在加速,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改革扩大了投资机会,许多外国企业愿意持有人民币,其手中的人民币不仅可以结算支付,还可以进行投资交易。近年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新加坡、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以及法兰克福的相关当局,陆续表达了建立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浓厚意愿。作为正在崛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交易机会。虽说美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待见,但华尔街不会放过任何一点从投资人民币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跨境套利交易。中外企业利用人民币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利差,通过在海外借入人民币贷款,以虚假贸易或关联交易的形式将其调回国内使用,造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虚增,繁荣之中有泡沫。
其实,高增长率也是因为过去人民币结算额的基数很低。况且这种高增长也不值得骄傲。例如,尽管过去一年美国的人民币结算额增长很快,可是2014年4月美国的人民币结算额仅占全球人民币结算额的2.6%。再就是人民币虽已成为全球第七大结算货币,但全球人民币结算额也仅占全球货币结算额的1.43%,与美元的42.51%和欧元的30.99%相比差距太大。即便是与英镑的8.55%相比,也还有较大距离。
任重道远
放眼未来,人民币海外结算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目前我国贸易的定价权和货币选择权有限,人民币结算的国际空间仍然有限,但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不会小觑这一事实。经济实力增强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更多推力,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大宗货物人民币计价方面,在未来某个阶段可能会有巨大增长。此外,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目前,国际局势正向有利于人民币海外结算增长的方向发展。一个可喜的动向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借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去美元化的“东风”而更上层楼。前不久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中国与俄罗斯达成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以上的能源买卖协议,这笔交易将会选择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而过去几周以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公司因担心西方制裁可能把它们踢出美元市场门外,正准备在订立合同时转用人民币及其他亚洲货币进行结算,并在亚洲地区开设账户。面对欧美可能对俄罗斯开展进一步制裁的威胁,6月5日,俄罗斯第四大石油供应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久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开宣布抛弃美元,将支付货币转换成欧元和人民币。
为了实现人民币结算继续快速增长,中国政府要抓住现在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通过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及充分发挥已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作用等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货币。专家指出,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一旦欧美经济复苏,时间窗口就会变小。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只靠跨境贸易还是不够的,政府在对外投资中要注重人民币与美元合理搭售,解决境外人民币有无的问题,扩大人民币全球覆盖面。
其次,人民币不但要“走出去”,还要在海外“留得住”,要多兜几个圈,最后还能比较顺畅地“回流”,中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美元或者欧元的纠缠,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才不必为买哪家的债券而烦恼,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会得到提升。
再次,加大货币互换力度。货币互换应从防范国际间支付危机模式,主动转向日常应用模式。要充分发挥人民币互换协议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日常的贸易、投资当中。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规模达2.22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是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应当付诸使用。
此外,还要考虑从资本项目下为周边国家提供人民币供给,并促使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允许周边国家央行或主权基金将互换协议的剩余额度以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或者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交易,以扩大人民币的投融资功能,提高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跻身“七大”
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它在国际流通中的比例。毫无疑问,美元是国际结算的最强者。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的国际大佬地位就从未被撼动过。欧元作为后起之秀,随着欧元区的扩大和巩固,国际地位飙升,如今已成为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英镑是老牌的国际货币,英国在二战中因战火涂炭,国力式微,四处举债,被迫让出国际货币老大的宝座。日元、加元和澳元也因所在国的经济实力较强而流通性较广。
人民币原本在国际流通中地位滞后,影响力也较小。然而,近30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后,人民币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坚挺,其国际地位日益攀升。更是由于中国坚持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在离岸结算、货币投资、国际储备这“三步棋”上下了很大功夫,人民币走向海外的步伐自信而稳健。
2012年人民币就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在全球贸易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达到7%,超过了欧元。2013年,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额增长了13%,按此增长速度持续下去,到2020年人民币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增长玄机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美国市场的需求,美国的人民币支付总额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升了327%,跃升为全球第五位,排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之后。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与美国企业进行贸易中越来越偏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的选择,既有助于降低汇兑成本,又可能获得更优惠的贸易融资。比如,中国进口企业在对外支付时,通常需要到银行开具信用证,目前美元信用证的账期一般是90天,而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的账期可以延长到180天。通过开具人民币信用证,中国进口企业能够延长获得贸易信贷的时间。渣打银行在今年3月公布的人民币环球指数报告中,首次将纽约列为第五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伦敦并列。同时,纽约也填补了亚洲、欧洲以外的时区,有助于人民币离岸中心全时区覆盖。
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机会。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没有明显的贬值,人民币被广泛认为在中国强大经济的支持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我国金融改革又在加速,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改革扩大了投资机会,许多外国企业愿意持有人民币,其手中的人民币不仅可以结算支付,还可以进行投资交易。近年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新加坡、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以及法兰克福的相关当局,陆续表达了建立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浓厚意愿。作为正在崛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交易机会。虽说美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待见,但华尔街不会放过任何一点从投资人民币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跨境套利交易。中外企业利用人民币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利差,通过在海外借入人民币贷款,以虚假贸易或关联交易的形式将其调回国内使用,造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虚增,繁荣之中有泡沫。
其实,高增长率也是因为过去人民币结算额的基数很低。况且这种高增长也不值得骄傲。例如,尽管过去一年美国的人民币结算额增长很快,可是2014年4月美国的人民币结算额仅占全球人民币结算额的2.6%。再就是人民币虽已成为全球第七大结算货币,但全球人民币结算额也仅占全球货币结算额的1.43%,与美元的42.51%和欧元的30.99%相比差距太大。即便是与英镑的8.55%相比,也还有较大距离。
任重道远
放眼未来,人民币海外结算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目前我国贸易的定价权和货币选择权有限,人民币结算的国际空间仍然有限,但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不会小觑这一事实。经济实力增强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更多推力,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大宗货物人民币计价方面,在未来某个阶段可能会有巨大增长。此外,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目前,国际局势正向有利于人民币海外结算增长的方向发展。一个可喜的动向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借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去美元化的“东风”而更上层楼。前不久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中国与俄罗斯达成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以上的能源买卖协议,这笔交易将会选择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而过去几周以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公司因担心西方制裁可能把它们踢出美元市场门外,正准备在订立合同时转用人民币及其他亚洲货币进行结算,并在亚洲地区开设账户。面对欧美可能对俄罗斯开展进一步制裁的威胁,6月5日,俄罗斯第四大石油供应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久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开宣布抛弃美元,将支付货币转换成欧元和人民币。
为了实现人民币结算继续快速增长,中国政府要抓住现在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通过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及充分发挥已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作用等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货币。专家指出,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一旦欧美经济复苏,时间窗口就会变小。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只靠跨境贸易还是不够的,政府在对外投资中要注重人民币与美元合理搭售,解决境外人民币有无的问题,扩大人民币全球覆盖面。
其次,人民币不但要“走出去”,还要在海外“留得住”,要多兜几个圈,最后还能比较顺畅地“回流”,中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美元或者欧元的纠缠,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才不必为买哪家的债券而烦恼,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会得到提升。
再次,加大货币互换力度。货币互换应从防范国际间支付危机模式,主动转向日常应用模式。要充分发挥人民币互换协议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日常的贸易、投资当中。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规模达2.22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是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应当付诸使用。
此外,还要考虑从资本项目下为周边国家提供人民币供给,并促使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允许周边国家央行或主权基金将互换协议的剩余额度以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或者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交易,以扩大人民币的投融资功能,提高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