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5日,上海,繁忙的浦东国际机场。
这座位于东海边的机场拥有4条跑道,每天有800多架飞机在这里起飞或者降落。机场的工作人员早已习惯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而在今天,有一架飞机起飞时的长啸却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
首飞时刻
下午2点,涂着象征天空蓝色和大地绿色的C919,开始沿着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滑行。C919第一次飞行,搭载了包括机长蔡俊在内的5名首飞机组成员。半分钟的呼啸后,飞机抬起前轮,仰着白白胖胖的机头,冲上天空,消失在白茫茫的云雾之间。C919向上海北边的南通上空飞去,巡航速度300千米每小时。起飞后1小时19分钟,C919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稳稳地降落在第四跑道,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C919参加接力赛
2点起飞,3点19分降落,咱们的C919完成了首次天空之旅。为了让大飞机舒展翅膀,我们脚踩大地,已经潜心钻研了几十年。
大型飞机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的皇冠。1980年,经过10年探索和实践,我国首次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首飞成功,它的名字叫运-10。之后的4年里,运-10的试飞航线画过大江南北的天空,7次飞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运-10的研制没有继续下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波音和空客,慢慢成为我们最熟悉的两架大客机的名字。它们一个贴着美国的生产标签,另一个贴着欧洲的。
时间来到2007年。这一年,我们下定决心造大客机,而且要让中国人能坐着它,飞到很远的地方旅行。运-10手中的接力棒,就这样交给了C919。
五湖四海造飞机
C919是个大块头,全长38.9米,翼展35.8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始于工程师们的图纸。图纸上的C919,被拆成机头、机身、机翼、舱门和翼身整流罩等部段,分别由成都、西安、南昌、沈阳、哈尔滨等地制造。2014年,在全国各地工程师们的精心呵护下,C919的各个部件都已完工,从五湖四海赶到上海团圆。旅途最“辛苦”的,要属机头了。中航工业成飞民机生产的机头,全长6.66米,由4000多个零件组成,是C919的大脑,非常精密。机头先被请上卡车,离开成都。到了岷江边的乐山,机头下车,接着又上船,顺着岷江驶入长江,经过三峡大坝,钻过长江大桥的桥洞,18天后才来到上海。
从总装到一飞冲天
C919的零件终于在上海总装中心团聚。
在飞机总装界,有这样一句俗话:“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就算把波音客机在你面前拆了,也不可能把它再装起来。”飞机不同部件的对接,对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飞机外壳上开个洞,再把它补上,人眼必须看不出来补过。通过激光定位和跟踪法,对接精度比过去高出两个数量级。
2015年11月2日,首架C919大客机总装下线,离它腾空而起又近了一步。可是还没享受够人们赞美的目光,它就被迅速拉進魔鬼测试中。在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测试答卷后,2017年4月23日,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高速滑行,加速到正常起飞时抬起前轮的速度,距离起飞只剩一步之遥,之后渐渐减速直到停止。
这是首飞前地面试验的最后一项。C919终于具备了首飞的一切条件,只剩挑个天气好的日子了。12天后,C919迎来了它的飞天首秀,在观看首飞的嘉宾中,就有当年运-10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C919的下一个目的地
历经10年技术攻坚,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C919完成了首飞。对于众多大飞机迷来说,有一个问题憋得都要难受死了:到底啥时候能让我们坐啊!
这还得问设计师。未来将会有6架C919的孪生兄弟飞上天,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同时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投入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工作。最后给大家个准话,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傅国华说,从首飞到正式投入航线,还得等上3年。
3年不算太长。那时候,我们就能坐着自己生产的大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从上海飞到拉萨。而且,C919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这意味着,在外国的天空,也将飞过我们中国生产的大客机。
这座位于东海边的机场拥有4条跑道,每天有800多架飞机在这里起飞或者降落。机场的工作人员早已习惯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而在今天,有一架飞机起飞时的长啸却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
首飞时刻
下午2点,涂着象征天空蓝色和大地绿色的C919,开始沿着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滑行。C919第一次飞行,搭载了包括机长蔡俊在内的5名首飞机组成员。半分钟的呼啸后,飞机抬起前轮,仰着白白胖胖的机头,冲上天空,消失在白茫茫的云雾之间。C919向上海北边的南通上空飞去,巡航速度300千米每小时。起飞后1小时19分钟,C919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稳稳地降落在第四跑道,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C919参加接力赛
2点起飞,3点19分降落,咱们的C919完成了首次天空之旅。为了让大飞机舒展翅膀,我们脚踩大地,已经潜心钻研了几十年。
大型飞机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的皇冠。1980年,经过10年探索和实践,我国首次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首飞成功,它的名字叫运-10。之后的4年里,运-10的试飞航线画过大江南北的天空,7次飞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运-10的研制没有继续下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波音和空客,慢慢成为我们最熟悉的两架大客机的名字。它们一个贴着美国的生产标签,另一个贴着欧洲的。
时间来到2007年。这一年,我们下定决心造大客机,而且要让中国人能坐着它,飞到很远的地方旅行。运-10手中的接力棒,就这样交给了C919。
五湖四海造飞机
C919是个大块头,全长38.9米,翼展35.8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始于工程师们的图纸。图纸上的C919,被拆成机头、机身、机翼、舱门和翼身整流罩等部段,分别由成都、西安、南昌、沈阳、哈尔滨等地制造。2014年,在全国各地工程师们的精心呵护下,C919的各个部件都已完工,从五湖四海赶到上海团圆。旅途最“辛苦”的,要属机头了。中航工业成飞民机生产的机头,全长6.66米,由4000多个零件组成,是C919的大脑,非常精密。机头先被请上卡车,离开成都。到了岷江边的乐山,机头下车,接着又上船,顺着岷江驶入长江,经过三峡大坝,钻过长江大桥的桥洞,18天后才来到上海。
从总装到一飞冲天
C919的零件终于在上海总装中心团聚。
在飞机总装界,有这样一句俗话:“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就算把波音客机在你面前拆了,也不可能把它再装起来。”飞机不同部件的对接,对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飞机外壳上开个洞,再把它补上,人眼必须看不出来补过。通过激光定位和跟踪法,对接精度比过去高出两个数量级。
2015年11月2日,首架C919大客机总装下线,离它腾空而起又近了一步。可是还没享受够人们赞美的目光,它就被迅速拉進魔鬼测试中。在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测试答卷后,2017年4月23日,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高速滑行,加速到正常起飞时抬起前轮的速度,距离起飞只剩一步之遥,之后渐渐减速直到停止。
这是首飞前地面试验的最后一项。C919终于具备了首飞的一切条件,只剩挑个天气好的日子了。12天后,C919迎来了它的飞天首秀,在观看首飞的嘉宾中,就有当年运-10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C919的下一个目的地
历经10年技术攻坚,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C919完成了首飞。对于众多大飞机迷来说,有一个问题憋得都要难受死了:到底啥时候能让我们坐啊!
这还得问设计师。未来将会有6架C919的孪生兄弟飞上天,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同时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投入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工作。最后给大家个准话,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傅国华说,从首飞到正式投入航线,还得等上3年。
3年不算太长。那时候,我们就能坐着自己生产的大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从上海飞到拉萨。而且,C919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这意味着,在外国的天空,也将飞过我们中国生产的大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