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困境,探究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城市化进程中体育發展,首先要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鉴定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其次政府要注重体育人文关怀,加强体育软硬件设施建设;最后实行跨区域、大区域均衡发展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发达、欠发达地区齐头并进。
【关键词】 城市化 体育 困境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过程,是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体育发展带来机遇,体育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但是城市化所导致的人口数量的上升、城市面积扩大、经济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等等问题,对体育的发展也有一定阻碍作用,不利于体育的发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困境
1.1城市化冲击体育文化传承
城市化对体育文化冲击最大的方面就是传统体育文化。城市化进程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农业文化向城市转移的一个过程,很多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乡土村落中孕育的,并在其中传承和发展,城市化对乡土村落的改造,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的空间受到挤压,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最主要的就是根的意识,而现在传统体育文化的根正在被掘起,没有根的文化又如何传承给子孙后代。传统体育文化要想得以生存下去就要转移发展空间,在新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文化既要适应新的环境,又要面对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情况下就会使传统体育文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异化。传统文化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要将这块瑰宝完整的传承下去,很多时候那么“原汁原味”的东西就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即使保存下来的也都是被异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更多多依靠的家庭结构或者师徒关系,城市文化的传承依靠的是社区传统和城市精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动性加快,使得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结构遭到破坏,出现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逐渐断层、流失。
1.2城市化导致体育权利缺失
城市化将农业人口转移至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由于居住环境的变迁,农业人口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有所差异,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体育权利的缺失。城市化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带来很多便利,新一代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更容易适应城市的生活,一些老年人出于对家乡的感情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仍选择栖息于农村,成为留守老人,甚至连自己的下一代也留给老人抚养。很多农村抵触偏远山区,经济落后,体育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的缺失。城市化人口数量的剧增,导致政府兼顾各个区域、各个阶层的人群困难加大,就好比我们家庭一样,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么家长是二对一,甚至是多对一,而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的时候,那么家长就是二对二,甚至是二对多,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估计到每个孩子。那么这种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最初政府的对接面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剧增,城市面积增大,人口阶层的变动等等,使政府对接面增大,进而造成很多边缘人群的体育权利被忽视。
1.3城市化限制体育人口发展
城市化的结果是人口数量剧增,城市的空间环境是一定的,人口数量增加时人均空间量就会减少,很多研究表明,体育活动空间会影响人们体育活动锻炼的参与程度,人们对活动空间的依赖性很大,一旦这个活动空间被压缩或者失去这个活动空间,那么就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就有可能中断体育锻炼,使体育人口发展停滞不前。城市化建设要求城市重新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规划体育空间布局时缺乏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个体自身能力与城市快速发展不匹配,导致个体在参与体育锻炼时遇到各种障碍,会降低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城市化进程中人均公共资源量减少和农业人口缺乏社会归属感,都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4城市化锁定体育产业布局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各个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使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表1),中国四大区域无论是城市规模、数量还是城市化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且东部、东北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且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市体系、公共资源、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体育资源配置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体育产业同体育资源配置平均发展水平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城市化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越快。目前东部、东北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在东部、东北部很好实现,中、西部很难发展体育产业,就导致体育产业出现我国东部体育产业发展好,而中、西部相对较差这样的一个布局。
2.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对策
2.1文化相融,拓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城市化的本质是发展文化,而不是割舍文化,要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鉴定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并非完全是被动的、不可抗拒性的,而是根据城市化情境主动去适应城市生存空间,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对城市和体育文化跨领域进行融合、协调,通过体育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有效互动,达到以体促建,城市建设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2.2软硬并举,构建和谐
体育发展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体育人文关怀,加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视,全民健身战略为公民体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保护,但如何真正将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有待政府府进一步完善体育权力立法,加强宏观监管机制,为人民提供均衡的公共体育服务。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城市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人文科技及环境等的建设,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体育健身,充分发挥城市的空间资源的作用。
2.3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打破体育产业布局的局限性,就要均衡城市化发展,促进东部、东北部与中、西部城市化协调发展,政府一方面支持东部、东北部地区利用自身实力来发展城市各项体育“软服务”,一方面对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资源等硬件设施的区域性政策支持,以实现中国四大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往我国想的更多的是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如何协调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扩大内需,让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3.结语
城市化建设和体育发展都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理清城市化进程对体育发展的挑战成为促进体育发展的关键点,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体育更好的发展,需要协同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另外体育活动作为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体育,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
【关键词】 城市化 体育 困境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过程,是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体育发展带来机遇,体育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但是城市化所导致的人口数量的上升、城市面积扩大、经济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等等问题,对体育的发展也有一定阻碍作用,不利于体育的发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困境
1.1城市化冲击体育文化传承
城市化对体育文化冲击最大的方面就是传统体育文化。城市化进程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农业文化向城市转移的一个过程,很多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乡土村落中孕育的,并在其中传承和发展,城市化对乡土村落的改造,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的空间受到挤压,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最主要的就是根的意识,而现在传统体育文化的根正在被掘起,没有根的文化又如何传承给子孙后代。传统体育文化要想得以生存下去就要转移发展空间,在新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文化既要适应新的环境,又要面对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这种情况下就会使传统体育文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异化。传统文化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要将这块瑰宝完整的传承下去,很多时候那么“原汁原味”的东西就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即使保存下来的也都是被异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更多多依靠的家庭结构或者师徒关系,城市文化的传承依靠的是社区传统和城市精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动性加快,使得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结构遭到破坏,出现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逐渐断层、流失。
1.2城市化导致体育权利缺失
城市化将农业人口转移至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由于居住环境的变迁,农业人口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有所差异,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体育权利的缺失。城市化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带来很多便利,新一代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更容易适应城市的生活,一些老年人出于对家乡的感情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仍选择栖息于农村,成为留守老人,甚至连自己的下一代也留给老人抚养。很多农村抵触偏远山区,经济落后,体育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的缺失。城市化人口数量的剧增,导致政府兼顾各个区域、各个阶层的人群困难加大,就好比我们家庭一样,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么家长是二对一,甚至是多对一,而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的时候,那么家长就是二对二,甚至是二对多,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估计到每个孩子。那么这种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最初政府的对接面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剧增,城市面积增大,人口阶层的变动等等,使政府对接面增大,进而造成很多边缘人群的体育权利被忽视。
1.3城市化限制体育人口发展
城市化的结果是人口数量剧增,城市的空间环境是一定的,人口数量增加时人均空间量就会减少,很多研究表明,体育活动空间会影响人们体育活动锻炼的参与程度,人们对活动空间的依赖性很大,一旦这个活动空间被压缩或者失去这个活动空间,那么就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就有可能中断体育锻炼,使体育人口发展停滞不前。城市化建设要求城市重新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规划体育空间布局时缺乏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个体自身能力与城市快速发展不匹配,导致个体在参与体育锻炼时遇到各种障碍,会降低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城市化进程中人均公共资源量减少和农业人口缺乏社会归属感,都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4城市化锁定体育产业布局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各个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使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表1),中国四大区域无论是城市规模、数量还是城市化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且东部、东北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且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城市体系、公共资源、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体育资源配置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体育产业同体育资源配置平均发展水平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城市化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越快。目前东部、东北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在东部、东北部很好实现,中、西部很难发展体育产业,就导致体育产业出现我国东部体育产业发展好,而中、西部相对较差这样的一个布局。
2.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对策
2.1文化相融,拓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城市化的本质是发展文化,而不是割舍文化,要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鉴定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并非完全是被动的、不可抗拒性的,而是根据城市化情境主动去适应城市生存空间,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对城市和体育文化跨领域进行融合、协调,通过体育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有效互动,达到以体促建,城市建设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2.2软硬并举,构建和谐
体育发展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体育人文关怀,加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视,全民健身战略为公民体育权利提供了法律保护,但如何真正将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有待政府府进一步完善体育权力立法,加强宏观监管机制,为人民提供均衡的公共体育服务。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转型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城市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人文科技及环境等的建设,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体育健身,充分发挥城市的空间资源的作用。
2.3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打破体育产业布局的局限性,就要均衡城市化发展,促进东部、东北部与中、西部城市化协调发展,政府一方面支持东部、东北部地区利用自身实力来发展城市各项体育“软服务”,一方面对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资源等硬件设施的区域性政策支持,以实现中国四大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往我国想的更多的是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如何协调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扩大内需,让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3.结语
城市化建设和体育发展都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理清城市化进程对体育发展的挑战成为促进体育发展的关键点,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体育更好的发展,需要协同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另外体育活动作为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体育,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