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记得还是上小学时,在老师办公室里,见到一把茶壶,上面刻有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老师让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字读起,结果全都可以读通: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变化如此丰富,让我们大感惊奇。
这位老师后来端着这把茶壶,到我们班上了一堂语言课。他一连给我们讲了几个关于词序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是于右任写告示,现在已是流传甚广的名人轶事。于右任是大书法家,一日他在墙角贴出告示:“不可随处小便”。谁知刚贴出不久,便被一年轻人揭走,他把它剪裁成“小处不可随便”。你看,本是一句寻常告白,竟成了大可玩味的人生格言。
词序,或者说是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不同的词序,可以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唐代诗人孟浩然屡试不第,《新唐书》上有一段记载,说他一日应王维邀入内署,恰巧碰到玄宗,吓得躲到床下。王维如实奏明圣上,皇帝说“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孟浩然钻出来后,皇帝问他有什么大作,他便吟诵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当读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皇帝大为不快,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就此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也许因为有这段掌故吧,“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成了名句。清代铁嘴铜牙的纪晓岚,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把它改为“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分明成了讽刺庸医的一副对联。
词序的巧妙变化,如今已是宣传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走进教学大楼,常常可看到这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话强调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第三句话表明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词序变化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刀痕斧迹。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语,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创作者的智慧。1999年在长沙参加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样一副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下去观看这档节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
这位老师后来端着这把茶壶,到我们班上了一堂语言课。他一连给我们讲了几个关于词序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是于右任写告示,现在已是流传甚广的名人轶事。于右任是大书法家,一日他在墙角贴出告示:“不可随处小便”。谁知刚贴出不久,便被一年轻人揭走,他把它剪裁成“小处不可随便”。你看,本是一句寻常告白,竟成了大可玩味的人生格言。
词序,或者说是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不同的词序,可以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唐代诗人孟浩然屡试不第,《新唐书》上有一段记载,说他一日应王维邀入内署,恰巧碰到玄宗,吓得躲到床下。王维如实奏明圣上,皇帝说“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孟浩然钻出来后,皇帝问他有什么大作,他便吟诵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当读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皇帝大为不快,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就此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也许因为有这段掌故吧,“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成了名句。清代铁嘴铜牙的纪晓岚,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把它改为“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分明成了讽刺庸医的一副对联。
词序的巧妙变化,如今已是宣传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走进教学大楼,常常可看到这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话强调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第三句话表明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词序变化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刀痕斧迹。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语,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创作者的智慧。1999年在长沙参加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样一副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下去观看这档节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