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过庭在“古质今妍”问题上的思想悖论

来源 :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质今妍”问题的讨论最早溯源于虞龢的〈论书表〉:“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1既涉及“古质今妍”与虞龢的书法观,又间接引出了“四贤”位序排名问题.“四贤”排序之探讨是书学史上一个公案,从虞龢到孙过庭,历代围绕着“四贤”展开了诸多历史讨论,而恰是“古质今妍”观念的不同,因此产生了异同的品评标准.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孙过庭《书谱》中所阐发的关于“四贤”排序的理论依据,从而勾稽以王羲之为准绳,并分判“四贤”位序的理路,又可郄视其本身在“古质今妍”问题的思想悖论.“四贤”排序与“古质今妍”思想是书法自觉以来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时期历史文本呈现的思想轨迹,揭示了书法观念自身的建构过程与基本意涵.
其他文献
家有小姑娘,三岁多,正处于语言敏感期。最近被姥姥带着,特别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学到的方言。比如,两个大人坐在沙发上,她总爱挤到中间来坐,然后笑眯眯地说:“窄处旮旯里下雪哩。”(ze shu ge la li ha xue li)让爸爸帮忙洗水果,不说“洗一下”,而是说帮她“淘一下”(tao yi ha)。尤其喜歡一首童谣:  拖罗罗 筛面面  舅舅来了bo xuan xuan(bo为“烙”意;xu
期刊
擅长说话的人一定懂得,话不在于说得多,有时候甚至不说更好。正如顾城那首著名的《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我们站着,不说话”,这既是一件美妙的事儿,也道出了一种难得的写作境界——善于写作的人,一定是掌握了分寸,不多写,写一句就又胜千言万语了。  近日夜读,恰好读到唐代诗人王维作的《画学秘诀》一文,文章本身是诗人在谈论古人作画的技术。其中有这一句,
期刊
《木钟集》为南宋朱熹高弟子陈埴的代表作,“其言纯粹中正,今世学者罕有其比”,《木钟集》是后世读者从朱熹门人角度探究朱子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故有必要对其版本进行考证.
文章结合清儒对上古声调中“去入关系”的阐释,以部分方言区“鼻”字音为例,共时考察了“鼻”字音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为入声的区域分布情况,认为“鼻”字音可能是上古汉语入
在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周围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华夏民族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战争,同时自身也受着华夏民族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诗经》中部分反映华夏民族与西北民族之间
近年来,随着钱存训的《书于竹帛》《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以及苏精的《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等专著的出版,有关晚清民初汉字文化及其载体书籍的演变历程,不断引
期刊
摘 要 阅读力决定着阅读活动中阅读者的主体性成长。在个体成长视域中,阅读力表现为个体成长的能力和力量。具而言之,个体阅读本质在符号认知、对话过程、主体目标三重维度上表明,阅读力在整体上由识记力与理解力、提取力与批判力、选择力与建构力共同组成,指涉个體存在、发展、实现的能力结构,呈现为个体生活之构成性、智慧性、体认性的力量形态,并在能动、自主、自为三个层次上显示其参与和助力个体成长的逻辑。  关键词
1890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在维也纳规模宏大的环城大道纪念性楼宇项目中,藉着历史绘画的天赋与才能,与他的弟弟恩斯特·克里姆特以及同学弗朗茨·
期刊
包公故事文本形态的演变,按时代可分为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宋代是包公从历史人物步入故事人物、文学人物的阶段,为后世戏曲小说形象的塑造积累了经验.元代记载包公故事的
位于柏林喧嚣都市周边的港口城市汉堡,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现代艺术史学科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家园.诗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称汉堡是个沉闷的、实利主义的商人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