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lb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对传统教育和理论灌输有抵触情绪,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第一,历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史教师所教的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教师应是学生的领路人,车尔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取得好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塑造,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江泽民同志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过全面的、明确的要求,他指出:“首先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党和国家的要求,也决定了我们历史教师的政治方向素质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应旗帜鲜明地讲理想、讲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坚持全面发展、教书育人的方向。
  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它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正可谓“细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爱国主义教学中,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和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坦普尔在他的著作中说:“现代世界已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在众多的发明中最负声望的当推“四大发明”,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作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科技是近代欧洲科技发展的源泉。但十五世纪,西方国家更是参考我国的火药配方制成炸药,制成火力威猛的枪炮,不但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堡垒,而且打开了清朝的国门。用指南针原理制造了先进的罗盘仪,装备军舰和飞机对外扩张;在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首创古登堡印刷机,使教士得以有大量的宣传品撒向神州大地……“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从中外科技发展史的对比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这让我们自豪,但我们不能用古代的辉煌来安慰今天的落后,同时我们也不能因现在落后而颓废,它应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为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第三,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但教师的立场、观点和引导却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对不同类型的素材,施以不同教育方法。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如能富有魅力地讲述,也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讲四大发明,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历史教育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极好方法。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将秦始皇陵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如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和风细雨般地慢慢渗透,就一定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愉快的事情印象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需要的好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兴趣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1积极诱导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新课标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指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农村学生在数学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孩子见识较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呢?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彻底消除这方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手段也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较大程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具体、形象。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期刊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国家教委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而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而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  1.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
期刊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1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
期刊
数学猜想就是让学生提出新的见解,预见新的事物,揭示新的规律,数学猜想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大胆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让学生在猜想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1确立猜想理念  猜想是依据已知的数学知识,对未知知识做出判断,是科学假设在数学中体现。猜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要运用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而且要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
期刊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么就让我们都换一种教育方法吧!我们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赏识教育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
期刊
当下小学生写作文,空洞乏味、千篇一律的占很大的比重,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其实,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关键在于发掘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源于现实生活。只要我们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写作价值的素材。现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1细致用心  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细致用心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用眼去看,
期刊
【摘 要】 发现交流”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发现交流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实施“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
期刊
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