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设备资产已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和经济效益。几十年来,机械已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周期维修方式及一系列的非常先进的保养方法和技术。机械设备由于受施工条件,环境及使用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在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过早的损坏及报废,给行业施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修与保养,保证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是保障设备正常进行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机械;检修;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27-01
机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零件由于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种原因,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为失效。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预定等级或发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设备的故障分为自然故障和事故性故障两类。自然故障是指机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零件的变形、断裂、蚀损等,使机器零件失效所引起的故障。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维护和调整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通的、有代表性的失效模式。机械失去工作能力称为故障,机器零件丧失规定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机械的故障和零件的失效是分不开的。由于零件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零件变形、断裂、蚀损等使零件失效而引起的故障,此类故障也叫做自然故障。磨损是零件失效的最主要和普遍的形式。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力的作用,使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变形。金属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零件在外力载荷作用下,首先发生弹性形变,当载荷所引起的应力超出弹性极限而继续增加时,材料可能产生塑性形变,最后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发生断裂。零件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表面发生的点状剥落称为疲劳点蚀;零件受周围介质的化学及电化学作用使表层金属发生的破坏称为腐蚀;零件在温度变化和介质作用下表面产生针状孔洞,并不断扩大称为穴蚀。疲劳点蚀、腐蚀和穴蚀统称为蚀损。机械装配工艺是决定机械修理质量得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被装配的零件本身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不合格的零件都不能装配。为此零件装配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必须选择正确的配合方法以满足配合精度的要求。机械修理的大量工作是恢复相互配合件的配合精度,可采取选配、修配、调整等方法来满足这一要求。配合间隙需考虑热胀的影响,对于由不同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的配合件,当装配时的环境温度于工作时的温度相差较大时,由此引起的间隙改变应进行补偿。分析并检查装配尺寸链精度,通过选配和调整来满足精度要求。处理好机件装配顺序,其原则是: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设备、工具。注意零件的清洗和润滑。装配的零件必须首先进行彻底的清洗,对于动配合件要在相对运动面上涂清洁的符合工作要求的润滑剂。注意装配中的密封,防止“三漏”。要采用规定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不能采用任意的代用品。要注意密封面的质量和清洁。注意密封件的装配方法和装配紧度,对静密封可采用适当的密封胶密封。注意锁紧装置的装配要求,符合安全规定。重视装配中间环节的质量检查。机械失去工作能力称为故障,机器零件丧失规定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机械的故障和零件的失效是分不开的。由于零件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零件变形、断裂、蚀损等使
对于人为的事故性故障的消除主要靠提高使用、管理、维修人员素质,加强责任心的方法来达到。而对自然故障则只能通过调整和修理的方法来达到,一般利用调整螺栓紧度或调整垫片厚度来恢复配合件原有的配合关系,修理时不用对配合件进行加工(或只进行刮研),而只用增加垫片或调整垫片厚度的方法使其恢复到原始配合间隙。在进行修理时对配合件中较贵重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恢复其几何形状,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尺寸,然后将配合件中另一个磨损的零件废弃而更换一个新的与经过加工的零件相配合的零件,使该配合件的配合间隙恢复到初始间隙,如修轴换轴瓦,修缸套换活塞等都是。这种修理方法要考虑零件结构上能够加工的可能性和零件修理后允许的机械强度,在此前提下应尽量增加修理次数;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备品备件的供应其修理尺寸应加以标准化。此法对于配合件的每个零件均予加工整形,并对其中的一个零件给以合理的缩径或扩孔,然后在其中补充一个同样材料或质量更高的衬套,以过盈压入或螺纹拧入或焊至原零件上,然后加工至配合尺寸,使配合性质达到要求。
金属焊接是借原子间的扩散和连接作用使分离的金属焊件牢固地结合成整体的,根据焊接设备不同,焊接有气焊和电焊等,许多断裂和磨损零件多半是采用补焊和堆焊方法修复的,有些零件在焊后再经过车、磨削加工,以达到恢复原几何形状和尺寸。滑动轴承的巴氏合金磨损到限后,将残余合金熔渠去,重新浇铸上新的巴氏合金的工艺过程叫做补铸法。用此法可以完全恢复旧滑动轴承的性能标准。电镀是利用直流电通过电解液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实现金属在镀件表面上沉积的过程。喷涂是把熔化的材料微粒用高速气流喷敷在已经准备好的粗糙零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机械结合层。
喷焊工艺是在喷涂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将喷涂层再行重熔处理,而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层类似堆焊性能的涂层。粘接是利用粘接剂与零件之间所起的化学、物理和机械等综合作用力来粘接零件或粘补零件的裂纹、孔洞、磨损等缺陷的一种修复工艺。
轴承根据轴径与轴承之间摩擦性质不同,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根据润滑状态,滑动轴承可分为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两类。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和轴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吸附而形成一层极薄的油层,称为边界油膜,它使轴径与轴瓦表面有一部分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则被油膜隔开而不直接接触,因而减少了滑动面的摩擦系数。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与轴瓦表面有较厚的润滑油层,把滑动表面完全分开而不直接接触。这时滑动表面间的摩擦变成润滑油层内部的液体摩擦,因而摩擦系数大大减少。根据轴承所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两类。常用的向心滑动轴承主要有以下三种型式:整体式轴承,常见的整体式轴承是在机器的机架上镗出轴承孔,有时在孔内镶有轴套;剖分式轴承,即为一剖分式滑动轴承,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机架上。通过轴承盖上的润滑装置,可将润滑油送到轴径表面;调心轴承,这种轴承的轴瓦外表面做成球面形状,可在轴承盖和轴承座的相应的球面上作适当的转动,以适应轴的弯曲所产生的轴线偏斜。
摩擦表面产生粘着是粘着磨损的前提,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摩擦表面的状态主要是指表面自然洁净程度和微观粗糙度。摩擦表面越洁净,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的粘着。因此,应当尽可能使摩擦表面有吸附物质、氧化物层和润滑剂。例如,润滑油中加入油性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粘着磨损;而大气中的氧通常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能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和发生粘着,有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材料成分和金相组织相近的两种金属材料之间最容易发生粘着磨损。这是因为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形成固溶体的倾向强烈,因此,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应当是形成固溶体倾向最小的两种材料,即应当选用不同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材料。此外,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因此也可选用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金属问化合物的材料。如果这两个要求都不能满足,则通常在摩擦表面覆盖能有效抵抗粘着磨损的材料,如铅、锡、银等软金属或合金。
[关键词]机械;检修;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27-01
机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零件由于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种原因,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为失效。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预定等级或发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设备的故障分为自然故障和事故性故障两类。自然故障是指机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零件的变形、断裂、蚀损等,使机器零件失效所引起的故障。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维护和调整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通的、有代表性的失效模式。机械失去工作能力称为故障,机器零件丧失规定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机械的故障和零件的失效是分不开的。由于零件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零件变形、断裂、蚀损等使零件失效而引起的故障,此类故障也叫做自然故障。磨损是零件失效的最主要和普遍的形式。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力的作用,使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变形。金属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零件在外力载荷作用下,首先发生弹性形变,当载荷所引起的应力超出弹性极限而继续增加时,材料可能产生塑性形变,最后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发生断裂。零件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表面发生的点状剥落称为疲劳点蚀;零件受周围介质的化学及电化学作用使表层金属发生的破坏称为腐蚀;零件在温度变化和介质作用下表面产生针状孔洞,并不断扩大称为穴蚀。疲劳点蚀、腐蚀和穴蚀统称为蚀损。机械装配工艺是决定机械修理质量得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被装配的零件本身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不合格的零件都不能装配。为此零件装配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必须选择正确的配合方法以满足配合精度的要求。机械修理的大量工作是恢复相互配合件的配合精度,可采取选配、修配、调整等方法来满足这一要求。配合间隙需考虑热胀的影响,对于由不同膨胀系数的材料构成的配合件,当装配时的环境温度于工作时的温度相差较大时,由此引起的间隙改变应进行补偿。分析并检查装配尺寸链精度,通过选配和调整来满足精度要求。处理好机件装配顺序,其原则是: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设备、工具。注意零件的清洗和润滑。装配的零件必须首先进行彻底的清洗,对于动配合件要在相对运动面上涂清洁的符合工作要求的润滑剂。注意装配中的密封,防止“三漏”。要采用规定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不能采用任意的代用品。要注意密封面的质量和清洁。注意密封件的装配方法和装配紧度,对静密封可采用适当的密封胶密封。注意锁紧装置的装配要求,符合安全规定。重视装配中间环节的质量检查。机械失去工作能力称为故障,机器零件丧失规定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机械的故障和零件的失效是分不开的。由于零件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零件变形、断裂、蚀损等使
对于人为的事故性故障的消除主要靠提高使用、管理、维修人员素质,加强责任心的方法来达到。而对自然故障则只能通过调整和修理的方法来达到,一般利用调整螺栓紧度或调整垫片厚度来恢复配合件原有的配合关系,修理时不用对配合件进行加工(或只进行刮研),而只用增加垫片或调整垫片厚度的方法使其恢复到原始配合间隙。在进行修理时对配合件中较贵重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恢复其几何形状,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尺寸,然后将配合件中另一个磨损的零件废弃而更换一个新的与经过加工的零件相配合的零件,使该配合件的配合间隙恢复到初始间隙,如修轴换轴瓦,修缸套换活塞等都是。这种修理方法要考虑零件结构上能够加工的可能性和零件修理后允许的机械强度,在此前提下应尽量增加修理次数;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备品备件的供应其修理尺寸应加以标准化。此法对于配合件的每个零件均予加工整形,并对其中的一个零件给以合理的缩径或扩孔,然后在其中补充一个同样材料或质量更高的衬套,以过盈压入或螺纹拧入或焊至原零件上,然后加工至配合尺寸,使配合性质达到要求。
金属焊接是借原子间的扩散和连接作用使分离的金属焊件牢固地结合成整体的,根据焊接设备不同,焊接有气焊和电焊等,许多断裂和磨损零件多半是采用补焊和堆焊方法修复的,有些零件在焊后再经过车、磨削加工,以达到恢复原几何形状和尺寸。滑动轴承的巴氏合金磨损到限后,将残余合金熔渠去,重新浇铸上新的巴氏合金的工艺过程叫做补铸法。用此法可以完全恢复旧滑动轴承的性能标准。电镀是利用直流电通过电解液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实现金属在镀件表面上沉积的过程。喷涂是把熔化的材料微粒用高速气流喷敷在已经准备好的粗糙零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机械结合层。
喷焊工艺是在喷涂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将喷涂层再行重熔处理,而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层类似堆焊性能的涂层。粘接是利用粘接剂与零件之间所起的化学、物理和机械等综合作用力来粘接零件或粘补零件的裂纹、孔洞、磨损等缺陷的一种修复工艺。
轴承根据轴径与轴承之间摩擦性质不同,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根据润滑状态,滑动轴承可分为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两类。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和轴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吸附而形成一层极薄的油层,称为边界油膜,它使轴径与轴瓦表面有一部分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则被油膜隔开而不直接接触,因而减少了滑动面的摩擦系数。液体摩擦滑动轴承是在轴径与轴瓦表面有较厚的润滑油层,把滑动表面完全分开而不直接接触。这时滑动表面间的摩擦变成润滑油层内部的液体摩擦,因而摩擦系数大大减少。根据轴承所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两类。常用的向心滑动轴承主要有以下三种型式:整体式轴承,常见的整体式轴承是在机器的机架上镗出轴承孔,有时在孔内镶有轴套;剖分式轴承,即为一剖分式滑动轴承,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机架上。通过轴承盖上的润滑装置,可将润滑油送到轴径表面;调心轴承,这种轴承的轴瓦外表面做成球面形状,可在轴承盖和轴承座的相应的球面上作适当的转动,以适应轴的弯曲所产生的轴线偏斜。
摩擦表面产生粘着是粘着磨损的前提,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摩擦表面的状态主要是指表面自然洁净程度和微观粗糙度。摩擦表面越洁净,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的粘着。因此,应当尽可能使摩擦表面有吸附物质、氧化物层和润滑剂。例如,润滑油中加入油性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粘着磨损;而大气中的氧通常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能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和发生粘着,有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材料成分和金相组织相近的两种金属材料之间最容易发生粘着磨损。这是因为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形成固溶体的倾向强烈,因此,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应当是形成固溶体倾向最小的两种材料,即应当选用不同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材料。此外,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因此也可选用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金属问化合物的材料。如果这两个要求都不能满足,则通常在摩擦表面覆盖能有效抵抗粘着磨损的材料,如铅、锡、银等软金属或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