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张潇清】
1990年11月,进入瑞士联合银行,担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助理。
1992年7月,加入AT&T中国公司,从业务经理做到业务总监、通讯业务部总经理。
1999年7月,担任环球电讯中国区总经理。
2002年6月至今,担任亚洲网通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在所有人眼中,张潇清都是个不折不扣的上帝宠儿。她天生美貌,聪明,年纪轻轻即出人头地。但只有张潇清自己知道,每种风光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张潇清将这一切诠释成:生活爱你的方式,是先将你打倒,将一切归零。
两次刻骨铭心的人生“归零”
初涉人世,来不及展露锋芒,张潇清即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人生归零。
第一次是发现追寻已久的翻译工作并不合适自己。第二次是出国梦碎。
十年寒窗之后,张潇清终于以全市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梦寐以求的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但她很快发现,这个期待中的职业竟和她的性格格格不入:做翻译要求一丝不苟,不能有太多的思想,而自己却是一个天马行空般的不羁女生,根本无法适应那样的严格限制。
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让她翻译一段英文,她即兴发挥,把这段中规中矩的原文翻译得文采飞扬,当她感觉良好地等待赞赏时,老师却紧皱眉头吐出了一连串的“NO”:作为翻译者,你不能掺杂个人情绪,不能抛开原文,任意发挥。
这使张潇清经营了很多年的盛大梦想碎裂了。她连着好几个夜晚睡不着。她拿着一支手电筒趴在被窝里给父母写信,边写边流泪,尽情倾泻自己对现状的失望和对前途的茫然。
之后,张潇清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决定出国深造。
为了新的梦想,她比以前更努力地钻研学习,终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并且在毕业后不久顺利地拿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然而,打击再一次降临: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留学被严厉限制,她的申请也被驳回。
这次,张潇清显现出了与先前完全不同的镇定,她决定退而求其次。“就算出不了国,在外资企业工作总是可以的吧。”1990年年底,张潇清果断地离开原单位,跳槽到了瑞士联合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后来我渐渐懂得,在年轻时遭遇挫折是一件好事,因为就算一切归零,也还有机会重新成长。不像到了一定的年纪,只能浑浑噩噩地将就。所以在重新出发时,请学会对生活给你的归零机会感恩。”若干年后,提及往事,张潇清感慨万端。
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
在成名后接受访谈时,张潇清从不讳言“我只是把瑞士银行当做一个跳板”。
当时,瑞士联合银行仅招聘一个行政秘书,但有一百多人报名。面试时的阵容让张潇清吓了一跳:居然有3间面试房,每间房里都一字排开着数位专程从国外赶来的主考官。那架势不像在招一个普通员工,倒像是考剑桥或者牛津。
“外语要过硬,同时一定要诚信。”这是后来张潇清总结的到外企面试的两个关键点。
几天后,张潇清被告知,她被录用了。
上班第一天,盼望着尽快被肯定的张潇清就开始主动拜访客户。她穿着工整的职业装,带着练习了千百遍的得体微笑,敲开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的门。交流的过程就像张潇清想象的那样顺利,她和那些客户的首次相处非常融洽。有位银行总裁和她谈到高兴之处,赞扬她是他所见过的“最能干的经理人”。
然而,张潇清没有想到,她的做法却让她的老板大为光火。老板郑重其事地告诉她:这里需要的是一个给我安排日程的秘书,而不是一个能干的业务经理。
怎么办?这时的张潇清冷静下来,换了别的女孩子,也许会忍辱负重,一份薪水优厚的外资工作毕竟得来不易。但张潇清不,她告诉自己:必须第二次跳槽。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通用电气新任CEO伊梅尔特的一句话,一个好的工作应该同时吸引头脑、心灵和钱包。”
她开始不动声色地寻找新的机会。
有一天吃午饭时,她听同事说美国电信业巨头AT&T中国公司在招聘员工。吃完饭,她就直接去这家公司。“当时我没想那么多,说去就去了。”
仍然是流利的英语口语,仍然是诚实恳切的态度,再多了份岁月和经历磨练出来的自信,张潇清的气质打动了当时任AT&T通讯事业部总经理的周光宇。面试结束2小时后,他就告诉张潇清,他们欢迎她来公司工作。
但张潇清再一次显示了她的勇气,她提出了一个让周光宇始料未及的请求:AT&T招聘的是行政秘书,但她不愿再换一个地方继续干这份工作了!“若是招行政秘书,我恐怕就不能去了,但若有业务助理的职位,我可以考虑。”
张潇清最后如愿以偿。声名显赫的AT&T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更改了它的招聘意向。
“为自己打工”
进入AT&T后的张潇清,全力投入了这场长达7年的工作之中。
有一个观念是必须提及的,这是张潇清事业成功的关键,那就是张潇清觉得“不能想着自己是在外企打工,而要告诉自己是在为自己打工。你正在做着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财富或者业绩的积累。”
事实证明了张潇清观念的正确性。在AT&T,张潇清的职位步步高升,很快从业务助理做到了业务总监。同时,她还由此获得了意外的机会。
1997年,张潇清去了美国。因为AT&T有个全球轮训的计划,主要是给表现出色的员工更多的锻炼机会。
在美国,张潇清继续发挥“主动做事”的工作风格。有一次,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举办了一个叫做“转卖者大会”的展会,场面非常盛大,集中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有名的电信公司,连国务卿鲍威尔也去做了主题演讲。张潇清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本来不负责业务推广的她赶到了这里。
当张潇清像往常一样,热力十足地在展会上东奔西跑时,她没有想到,已经有人注意上她了。不久,猎头找上门来,告诉她总部在加拿大的环球电信想“挖”她过去。当时张潇清不以为然,没想到加拿大环球电讯是动真格的,1999年2月份张潇清回到中国,3月份环球电讯的人就跟了过来。
环球电讯
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张潇清一直被去或不去环球电讯的问题所折磨。她在一封发给环球电讯高层的邮件里写道:这次跳槽,对我来说不是一次单纯的为了更高薪水或者为了转换环境的变动,而是关系到我能否争取到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
身居要职的米歇尔在环球电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中国只是他负责的全球业务中的极小的一块。但米歇尔却三番五次亲自来北京游说张潇清。
环球电讯为何如此看重当时并不算特别有名的自己?米歇尔后来为张潇清解开了谜团:他们先是欣赏她的能干和敬业,而从她寄给高层的那封邮件里,他们折服于她的自信和野心。
1999年7月,张潇清正式上任环球电讯中国区总经理一职。
然而,蓝图虽好,要从无到有地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谈何容易。当时的张潇清虽说是领导者,但包括游说客户、谈判业务,都要张潇清自己来跑。
张潇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拜访客户的尴尬。那一次,她和客户约好8点半见面,但那时的环球电讯在国内毫无名气,客户没听说过这个公司,根本就忘了这个约定。张潇清抱着一大叠资料,在小区门外孤单地徘徊了1个小时又1个小时。
那时的张潇清压力很大,经常会在夜里突然惊醒。头疼的时候,她也会想到当初放弃AT&T是否是正确的选择。然而,一切已经归零,她已经没有退路。
她彻底放下了自己,一次次地主动请客户聊天喝茶;尽量详尽地调查客户的个人喜好,准备的客户资料常常多达近百页;尽可能多出席高层的社交活动,以期赢得更广泛的人脉资源。她娴熟的高尔夫球技和流利的英语也再一次发挥了作用,成为她在社交中的两件利器。
张潇清的表现是如此出色,以至于2002年中国网通计划收购环球电讯时,毫不犹豫地将她留任为亚洲网通(隶属于中国网通)的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简单生活
与事业上的风生水起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张潇清简单随意,像再平常不过的邻家女人。
比如说,她一般很少开车,大部分时间打出租。从她的住所到公司大约是四十五分钟车程,她会利用这段时间,在车上听音乐,吃早餐,写一天的日程计划。
比如说,她从不泡吧,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或者去健身房。她甚至在北京几个黄金地段的健身中心,拥有为数不少的忠实学生。“深呼吸……放松……呼出你所有的不快和压力……”,当刚从写字楼里出来的她,匆匆赶到瑜伽教室,换上运动衣,从嘴里吐出这一连串温柔话语时,你会怀疑,这是片刻之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那个女子吗?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她的家庭。她的先生是她大学同学,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她呵护体贴,在她无缘无故耍小性子挑起争端时,他总会责无旁贷地担当灭火器,这让她逐渐养成了对于家庭的归宿感、依恋感和幸福感。有次记者采访,问到如果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她会如何处理。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可能因为事业而牺牲家人。”
显然,对于张潇清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她用不到“归零”这两个字。用她的话来说,“这个时候的我本来就是个零”。这个零,是一种松弛的、人性化的、自然无负担的私人化状态;也是她勇于将职业一次次归零的勇气之源。(编辑/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