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宽容论者的诞生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他学会并习惯了用假自我去体验自己,去和世界打交道時,就形成了害怕、逃避真自我,却更多地理解、认同、同情假自我的思维——情感模式。于是,一个伟大的宽容论者诞生。除了心理之外,一切看上去都很高尚。
  这个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比如,网络上有一种人被称之为“圣母婊”。在这里,为了避免低俗化的嫌疑,我就不用“圣母婊”这个网络称呼,而是把这些人称之为“宽容论者”,但意思一样。
  宽容论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谈爱心、宽容,不问是非,不问公平,只是要别人无原则地包容、原谅另一些人,否则就有道德错误。
  他们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乌合之众,而是有一套可能还比较学术的理念,并且把它当成了解决社会冲突问题的药方。我印象最深的就有这样的句式:“不能以公众狂欢的方式杀死一个人”“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一个人动不动就要别人宽容一些人渣,这种道德情感来自于哪里?有心理动机吗?如果说像特雷莎修女这类身体力行的人算是圣母,确实非常高尚的话,那么宽容论者只是在慷他人之慨,高尚似乎只是体现在其语言中。他们是怎么成为这种人的?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古话讲“做人”,已经明说了,人是做成的。关键是,“做”是什么意思?
  我想到了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它并不神秘。用我的心理学理论解释一下的话,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头脑上理解,心理上体验,人格上担当,身体上行动。一个人是宽容论者也是“知行合一”的结果。那我们就需要从头脑、心理、人格、身体这些人的存在的功能去找了。
  语言分析
  我曾经出了两道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的存在=头脑+心理+人格+身体),我们如果说他有格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宽容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我的用意在于训练一种对语言的敏感,进而对真相敏感。
  很显然,格局跟身体的功能没有关系。但它跟头脑是有關的。我们直觉到,一个有格局的人,好像是做大事的样子。而要做大事,必然有一种对世界的把控感或洞察,要认知很多东西,根本没有“盲目的格局”这种说法。而一个人有格局,也意味着心理结构的包容力比较强,很开放。当然,它更是跟人格息息相关,所谓“格局”,已经有人格在担当上很厉害的意思。
  所以,一个人要培养格局,无非是同时培养这几方面,缺一样的人都难说他有格局。
  宽容呢?
  这是一个好词。一般来说,好词都会被各社会群体抢占,用来作为利益博弈和心灵气质竞争的武器。而正因为如此,某一个群体所抢占到的好词,也容易因为自己的行为,被竞争对手污名化。这些例子很多,我就不列举了。
  总之,一说到宽容,我们就想到这个人挺高尚的。它是头脑的功能吗?明显不是。因为它没有思考,没有分析,没有预测,没有推理。换句话说,宽容不需要用脑子。
  那么宽容跟心理有没有关系?想象一下生活中的例子,有一个人渣,伤害了你,然后有圣母婊要你宽容他,你照做了。这个时候,你明显心理非常不舒服,压抑着痛苦、耻辱和仇恨。你要把它们吞下,而且不需要用头脑去考虑是非公平才可能做得到宽容。所以,宽容肯定跟心理有关。心理要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负责压抑那些杀伤你内心的诸如痛苦、耻辱、仇恨的情感情绪。
  宽容跟人格有没有关系呢?从直觉上我们发现,宽容体现出一种超越是非公平思考的道德观念,正是人格在驱动、支撑着一个人去宽容。另外,仅仅是心理上忍着那些杀伤内心的情感情绪,好像还不行,心理没那么大的能耐,还需要人格去帮忙,要靠人格的力量才可能成功地压抑。所以,宽容代表了一种对人格的透支。
  由此我们就明白宽容的本质了。它有三步曲。
  第一步:不用头脑,不问正义是非。
  第二步:用心理去忍受各种跟正义是非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情绪,比如被伤害时的痛苦、耻辱、仇恨,也就是说,让心理藏污纳垢。
  第三步:用人格去支撑这种心理的藏污纳垢,并且,尽量去洗,以显得自己道德高尚。
  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宽容对一个人心理对污垢的忍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来,一个人被伤害了,有愤怒,有耻辱,有仇恨是很正常的,是自然情感。但宽容要求他必须忍受,他就必须压抑这种自然情感。这个正常情况下难以做到。而被压抑的自然情感也会变成内心的一种毒。所以为了显得自己这样做挺高尚,他就必须透支人格。
  一个宽容的社会好像是挺不错的。但宽容对于一个人有没有后果?我发现后果严重。
  宽容属于用一种游戏规则去修改另一种游戏规则。比如杀人放火,大家习惯用正义的角度去思考,但宽容论者跳出来后,却把它从一个头脑思考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用心理去承受,用人格去宽恕的问题。这么不讲游戏规则,不讲逻辑,显然会给头脑带来一个后果:愚化。
  心理上的后果不用讲了,这种对自然情感的压抑,本身就是在制造心理上的问题。
  人格上呢?因为一直在用心理藏污纳垢,一直企图用人格去洗,所以真正的圣母,其实是不多的。它需要一个人极高的心理和人格修炼。像特雷莎修女这样的人恐怕凤毛麟角。而多数人,如果要显得自己这么高尚,恐怕只是伪君子,心理和人格根本做不到,只能装。
  宽容论者呢?估计直接就是伪君子。他们不是让自己去这么高尚,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慷他人之慨,通过这种“宽容”的宣扬以显得自己高尚。这个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且还非常有快感。
  他们为什么那么乐于去宣扬宽容呢?我发现了一个心理动机:合理化。他们得把自己藏污纳垢给合理化(因为强调一次就意味着合理化一次),而认同的人越多,他们就越显得合理,并且越显得高尚。因此,他们其实和某些宗教徒一样,从骨子里,就倾向于把所有其他人也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心理产物
  我们可以问一问这个问题:如果A伤害了B,或者B的家人,而B恰好有监护权或能代表亲人意愿,那么,谁有道德上的资格选择宽容?   答案很清楚:只有B才有这个资格,其他人,其他机构,一概没有。因为,只有B是切身的利益相关者,其他的不过是利益无关者。并且,是否选择宽容,属于B自由意志的范围。他选择宽容,是已经问了是非,预设了正义的存在,而没有用宽容去践踏正义。
  在这里,宽容或许是一种个人的美德,但跟社会无关,不能说其他人就应该敬仰效仿。绝对不可以说宽容比就正义高尚,和正义构成了一个价值等级并且排位比正义高。正如选择宽容不代表做对了什么一样,选择正义的惩罚也不代表他做错了什么。
  所以,圣母只是代表个人修为。
  但如果那些利益无关者按捺不住跳出来了,大声嚷嚷要B宽容,不宽容好像就有錯,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并不是在承认正义的基础上用宽容去化解一些东西(宽容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是面对解不开的结之时的一种明智的社会冲突解决方案),而是根本不承认正义的合理性,认为正义是有错的,力图用宽容的游戏规则去取代正义的游戏规则。这种慷他人之慨的行为,看似高尚,其实是心理的一种特产。
  于是,我看到了一幅其实挺滑稽的画面,一群理论家,看似说得头头是道,其实,这些推理,不过是服务于情感的反应而已。
  真假自我
  宽容论者的宽容,看似一种高尚的理念,也不过是自身心理的特产。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尔诺·格鲁恩发现:这些宽容论者之所以对受害者不闻不问,而对施害者同情,这种其实很反常的情感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有一种自我憎恨。他们从受害者那里,认出了当初的自己——而这个自己,现在他们不仅害怕,也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了。
  但这个解释并不充分。如果说看到受害者,他们会看到当初的自己,这个自己是指什么?他们看到施害者时,又看到了什么?
  为了清楚地阐明宽容论者是怎么进化成这种样子的,我们必须引入两个心理学的概念:真自我、假自我。限于篇幅,我假定很多人都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所以就不解释了。
  一旦這样,我们发现,宽容论者害怕从受害者身上认出的那个当初的自己,它的名字叫作真自我。他们从凶手身上认出的那个自己,是假自我。而这个假自我,正是他们现在体验世界时的主角。所以,他们是有感情的,因此也对凶手有感情。
  我们来想象一下他们的成长史。
  假设有这样一个人,小C。在她小的时候,父母“为了他好”,限制他的自由和爱好,不让他玩,要他上这个班学那个课。在一开始,他肯定不喜欢,因为这压抑了他的天性,也就是说,压抑了他的真自我。
  但他的真自我太弱,不喜欢又能怎样?父母严厉地管束和打骂。他的真自我受到伤害,害怕父母。于是,启动了心理保护,把真自我给压抑,然后让假自我去面对父母,去讨好父母的欢心,从而获得安全感和“爱”。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同时去害怕,去恨真自我,因为真自我的冒头,会让他受到来自父母的伤害。所以,他必须对真自我没有感情。
  恨真自我,这正是格鲁恩老师所说的“自我憎恨”。那些宽容论者,那位修女只要一想到受害者,一看到受害者家属,立马就会回到自己小时候真自我弱小无力,被压抑伤害的处境,就会害怕、逃避,就不可能有感情。
  在压抑真自我,同时用假自我去和父母——进而是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小C心里最清楚,自己用假自我去迎合父母,有多无奈,有多么值得同情。为了让自己迎合父母没有屈辱感和痛苦感,他必须去合理化父母的行为,认为父母这样做也是为了他好之类。所以,当他们看到施害者时,在心理上,也一眼就认出了当初无奈的、值得同情的自己,以及可以合理化其行为的父母。
  去憎恨施害者,等于同时推翻自己成长的历史、打破心理保护、否定现在的假自我。没几个人能做到。弗洛伊德等人在临床心理中早已发现,要打破这种心理保护,要找回心理患者过去的真自我,非常之难。
  事实上,小C在成长中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真自我一点都不宽容,要压抑——很多人会在以后心理保护的多次重复、恶化中发展到扼杀——但对用假自我去迎合父母,对父母压制自己却很宽容。当他学会并习惯了用假自我去体验自己,去和世界打交道时,就形成了害怕、逃避真自我,却更多地理解、认同、同情假自我的思维—情感模式。于是,一个伟大的宽容论者诞生。除了心理之外,一切看上去都很高尚。
  (摘自《南风窗》)
其他文献
在机关工作,同事之间心齐气顺、相互补台,机关就是天堂,既有利于效率提升,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如何形成良好的气氛,关键在于各安其位。  1  居上级地位,要做到处事公平,给人以阳光和期盼感,不厚此薄彼,不武大郎开店,不掩盖下级光芒。人各有长短,难以量化比较,用人必须看优点、用长处,不评头论足,不随意给人贴标签,不插手下级管理,下级就不会左顾右盼,才会更加专注工作,共同达成团队目标。  下级能力强,要窃
期刊
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一次同事聚會上,坐在我身边的组长对我说:“兄弟,后天礼拜天,你中午来我家,咱们继续喝。”说完还拍了拍我的肩膀。周日上午,我买了一瓶酒,站在路边却忽然想起来根本不知道组长家在哪。回家找出同事通讯录,打电话过去,那头是一位女士接的电话,她说组长一大早就出去钓鱼了,要晚上才回来。年轻的我觉得自己受了愚弄。  现在,已逾四秩的我,也早已学会习惯性地在与人分别时说:改天咱聚聚……其
期刊
前段时间,宁波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说是死者不守规则,有人怪动物园票价太高。抛开这些争议,生活中缺乏规则意识的现象比比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志很明显,却总有人点着烟;公共泳池必须戴泳帽,可总有人没戴。从高速上的穿越者,到醉酒后的驾驶者、加油站的吸烟者,难道这些人犯错付出的代价都要怪他们太穷?还是因为很多人骨子里深信的是潜规则而不是规则?  所谓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
期刊
写短文、说短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用尽“洪荒之力”,他的文章也短不下来,就像穿衣服一样,总是搞得肥肥大大的,怎么也做不到“合身”。  文章短不下来,有时不是内容冗长,而是一开始标题就起错了。标题是什么?标题就好比唱歌的调调,嘴一张,起高了,下面肯定唱不好。我刚学写材料的时候,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同事告诉我,领导大会发言标题是有套路的,那就是“统一思想,强化认识,不断掀起×× 工作的新热潮”。你可
期刊
为了保证会议顺利进行、圆满成功,一般都安排专人主持,主持人大多都是领导干部。有效的主持能使会议前后连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提升会议的效果。那么,领导干部主持会议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简明扼要,不要重复啰嗦  会议主持词一般由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导语要直奔会议主题,简介会议程序、与会对象和与会要求;过渡语要简洁自然,衔接巧妙;结束语要晓畅明快,收缩有力。  大多数会议上,主持人的导
期刊
如果你问田野里的花:“你觉得你有用吗?毕竟,你什么也不做,只是一而再地長出相同的花。”  花会回答:“我很美,美是我生存的理由。”  如果你问大河:“你觉得你有用吗?你所做的,只是让河水保持朝着同一个方向流淌。”  大河会回答:“我并没在尝试着去成为有用的东西,我只是努力要成为一条河。”  在上帝的眼里,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从树上掉落的树叶,你头上的头发,都是有用的,甚至昆虫也不是因为
期刊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干部对业务一知半解,并以之搪塞群众,这种“夹生干部”的存在已成为提升基层行政效能的一大痼疾,亟待引起重视。  东部某省一名乡镇干部说,由于一些上级部门干部对基层情况并不熟悉,也未经实地调研或提前了解情况,导致出台的一些政策举措与乡镇实情背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地农改厕的过程中,上级部门在未对农村情况调研的前提下,主张全部推行双瓮式的厕所,结果导致冬季管道冻了不能使用
期刊
近日,“穷里子”的国家级贫困县汝城县被湖南省委巡视组刺破了“阔面子”。修建广场公园11个、市政道路项目26个,违规修建办公楼10栋……2008年以来,该县几乎一半的财政收入都用在大搞城市开发和“面子工程”,仅修建广场就花了4800余万元,而一些基本民生问题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现在尽管汝城县委原书记已经被免职处理,但“阔面子”与“穷里子”的强烈反差,引发警醒,令人深思。  
期刊
语言学家杰弗里·普勒姆曾引用了一则波斯格言:  一个人,如果无知,而且不知道自己无知,那么他就是一个蠢货,一定要远离他。  一个人,如果无知,但是知道自己无知,那么其人可教,一定要教化指导他。  一個人,如果有识,但是不知道自己有识,那么他是在沉睡,一定要唤醒他。  一个人,如果有识,而且知道自己有识,那么他就是先知,一定要跟随他。  (摘自《雜文月刊》)
期刊
【材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L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商品粮的重要基地。乡村,在L省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L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国一些地方一样,L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也较为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