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扇王菲耳光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王菲的不满由来已久,这种不满首先有着一个宏大的背景--对香港殖民文化气候的厌恶,殖民文化气候的典型特征就是轻松美学、小资情调和商业品性--艺术等同于酒足饭饱之后的一个呵欠或者消费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
  香港就是王菲们的天堂,这个长期漂移在中华文明母体之外的孤儿,甚至连最初的思乡之情也已被剥夺殆尽。根植于这片弹丸之地上的娱乐圈,一切讲究速度和效率,讲究包装和化妆,讲究阉割和伪饰。香港和台湾不同,台湾有其文化整体性和民族心理认同感,台湾人的歌声尽管也有商业气息,但其炽热的文化乡愁和敏感的批判意识始终不绝如缕,所以邓丽君、罗大佑、郑智化、李宗盛、童安格、齐豫只能出现在台湾,而不是香港。香港乐坛半个世纪以来,除了beyond之外,乏善可陈。
  这种差别实在很明显,也很致命,因为这关系到两个地域的根本文化品性和发展前途,我可以举两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作比较:香港的王家卫可以导《东邪西毒》也可以导《东成西就》,而台湾的杨德昌则终生都属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两个人,一个是超现实主义和唯美倾向,一个是超级现实主义和悲悯情怀。所以王家卫是手拿高脚酒杯的小资,杨德昌是拄杖而行的苦吟诗人。
  另一个例子就是同样带着庙堂面具的歌曲,童安格的《把根留住》比刘德华的《中国人》就是更真实,更具有痛感和亲和力。前者发自肺腑,词曲唱一气呵成。而后者充满令人厌恶的应景心态,以及商业时代的泡沫气息。这一点都不奇怪,没事就喜欢皱眉头作便秘状的刘天王刚从长城上下来,说不定就在某个歌厅蹦蹦跳跳地唱起了《开心的马骝》,这对他可一点都不困难。
  香港文化内在的支离破碎、纯消费性质以及缺乏原则,在王菲身上更为浓重,最可怕的是这一事实还经常有意无意地被篡改、被遮蔽。王菲,这个商业时代的香港娱乐偶像,几乎成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笑话。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王菲?必须归结于这个时代小资的横行,中国的小资是个很奇怪的阶层构成,一方面因为财富的暴涨,使他们在硬件上急于摆脱农业文明笼罩下的无形身份,所以他们崇洋;另一方面因为文化积淀的滞后,他们无法从根本上培养起和他们的财富相对称的价值形态。所以他们崇洋不到位,只能把“洋”在地域上界定为日韩和港台,在方向上界定为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是最通俗易懂的消费文化层次,所以小资标新立异而不愤世嫉俗,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小资敏于痛痒但缺乏革命冲动,因为温和的、中庸的、杂交的、复制的文化商品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这种舒适感是一把寒光闪闪的手术刀,直指小资们早已疲态尽显的下半身。
  王菲的歌声最大程度地提供了这种舒适感,在内容和意境上复制中国古典的怨妇传统以及“空白”美学,红豆、棋子、月亮……这些意象我们如此熟悉,但这些和王菲本人毫无关系,她只是个传声筒,甚至这些和那个叫林夕的作词人也毫无关系,这个被很多人命为才子的写手,是个十足的具有范本意义的小偷,他之所以屡被提及,不在于他本身对世界的关心和理解,而是那个香港人感到陌生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化氛围:温庭蕴、周邦彦和秦观们惆怅的时空。那么,王菲对这一氛围的二度表达,不是无病呻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是什么?
  王菲是矛盾和虚伪的,正是因为她后面的商业机制和文化空间比她更矛盾更虚伪,王菲的冷漠表情和奇装异服(外观)和她的靡靡之音(内涵)之间构成了巨大的矛盾,对小资听众来说,正像扇了他们一个耳光,然后再报之以轻声安慰,这和他们的现状极度契合:物质丰盈--时髦服饰和高档化妆品手到擒来。心灵空虚--千年以降,同样的俗词艳曲仍被奉为荒漠甘泉。所以被小资们引为经典的王菲的冷漠表情和不合作态度根本不是文化性格和自觉意识的合成之物,而是一种商业姿态,甚或是有闲阶级们貌似独立实则无力关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工业品牌的魔力几乎消解了隐身其中的强大毒素,小资们在不痛不痒的歌声中柔肠寸断,感受一种没有根基的浮泛的“品味”。
  在香港这个地方,甚至在中国这个崇尚中庸之道的国度里,真正的艺术几无生存之地,这里的人民不喜欢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歌哭与歌笑,所以那些真正全身心投入艺术而不求显达的创作者们难以成功,而王菲的轻歌曼舞则稳稳当当地登堂入室,欺世盗名。
其他文献
期刊
移民只为去读书    到达加拿大的那一天好像是6月2日,只记得经过了长达17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终于来到了渥太华国际机场。伴随着我的只有两个同样沉重的箱子和我的双手,口袋里是我最重要的两样宝贝:一万加元,和一张加拿大的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闭上双眼,我几乎可以看见自己躺在学校里美丽的大草坪上看书,几乎可以闻到指间枫叶的香气,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说句实话,我对到达加拿大以后将要
期刊
编者按:凡是钓鱼,都要有诱饵。本期案件聚焦的两个案例说的就是“诱饵”的故事。当诱饵还沾着甜蜜的毒药的时候,设诱饵的人和被诱的“鱼”将付出同样的代价,因为所有的索取都需要代价。    “百岁将军”设“财富”圈套   文/成兵哥 傅胜珍  图/李平基     这是一出人物身份特殊、非常耐人寻味的“戏剧”:一方是 “104岁国民党将军”,一方是公安厅职业警官。这一对角色围
期刊
马医生的女儿  一位出名的内科大夫有个小女儿,凡遇别人问她是什么人,她总说自己是“马医生的女儿”。母亲加以纠正,理由是这样说叫人觉得势利。她对女儿说:“从今以后,你说自己是马小妹就行了。”  过了几天,医生的一位同事碰到她:“你不是马医生的小女儿吗?”  小女孩说:“我以为是,但妈妈说不是……”    好好干  一个大老板一天心血来潮巡视他的一家工厂,看着看着瞧见一个员工正埋头努力地工作着。  他
期刊
作者简介  何菲,本刊记者。生于上海,200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影视戏剧文学系。多家报刊专栏撰稿人。发表小说、散文、剧本、评论等约120万字。曾担任《蚀金风暴》、《新七十二家房客》等电视剧编剧、畅销学生读物《七彩读写》系列责任编辑,出版专题散文集《快乐离婚》,散文合集《上海男人:与野性擦肩而过》、《上海女人:永远的小资情怀》。文字机智流丽,对都市情感、社会文化有细腻独到的见解和表达。  《可靠》
期刊
音乐是情人。一旦开始调情,弄得你五迷三倒,不知如何是好。本来挺聪明的人,让它一纠缠,也乱了阵脚。人生本来并没有那么黯淡或光辉,本来就是那么些平常小事:吃饭,睡觉,聊天,工作,晒太阳,买东西……等等。但让情人一挑唆,突然你开始对什么都发电:太阳本来就是那么一团光,但在爱情的感召下,你楞觉得太阳也能思想。本来睡觉是平静的,闭上眼,睡得能跟死猪比,才是睡;但有情人在身边,睡觉成了动荡的事,死猪般的贪睡欲
期刊
在城市里被人遗弃    城市里忽然出现了群体活动的流浪猫。  流浪猫是遭主人遗弃的猫,论身世,原本大都是陪伴主人的小乖乖。  自从偶尔发现延中绿地来了流浪猫之后,我总要顺便或特地去探望它们。我虽不曾带吃的去,可它们得益于人类经常光顾它们流浪的地盘,所以总能吃饱的——好心人给它们投食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了。这足以说明,它们原来的主人颇有眼光,在作出遗弃它们的决定之际,是充分考虑到它们日后生存问题的。 
期刊
儿女是父亲最自豪的别墅  文/陈志宏    美女编辑阿红,不知用她婉转悦耳的嗓音打动了多少作者。但有一次,她想邀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为杂志写一篇随笔,就结结实实地碰了几次钉子。  头一回打电话,她以热心读者的身份在电话里大肆恭维二月河的大作《康熙大帝》写得多么气势磅礴,《雍正王朝》更是多么闻名遐迩。并且告知由他的书改编成的电视不论是她爸妈还是她小弟都喜欢得不得了,简直是妇孺皆知。一番话后才抛出自己
期刊
迷人七色土  毛里求斯南部的“七色土”景区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拥有七种不同颜色泥土的地区之一。据地质学家分析,这些泥土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经氧化后而变色,因腐蚀而形成一个个波浪纹的小山丘,经太阳的照晒折射出不同颜色。    市场出现“异形”怪蟹 两螯展开可达一米五  近日,福州水产品批发市场冒出一只大怪蟹,不少市民啧啧称奇。这只大怪蟹重6公斤多,全身红白相间,八足两螯,全部展开,可达1.5米左右,蟹
期刊
不知道喜欢看电影的人最近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电影里的男主人翁总是以作家的身份游走在屏幕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读信的那个男人,是个作家,一个风度翩翩,被一个小女孩崇拜并爱了一辈子的新潮作家。他在女人还在穿旗袍、男人还在着长衫的年月就一身空军服一样的皮衣皮裤。戴一幅黑洞洞的宽边眼镜,帽檐拉下来一点,衣领竖起来一点,就完全遮住了他那张作家的脸。四合院里的其他人家还在煮饺子过年,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