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說过: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和游戏的内容都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设置和适宜的指导,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和积极参与游戏的意识,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那如何激发幼儿区域游戏的兴趣?如何在区域游戏中融入生活内容?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累积生活经验?如何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发展?为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生活教育;区域游戏;生活化
一、 区域游戏环境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师对于区域游戏的发展应从其外部环境开始,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有形的物质世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更直接和主观的,相较于自我的感知和他人的影响,环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先通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有目的地安排区域游戏环境,将教育意图有机地渗透在区域游戏的环境中。
二、 区域游戏材料的生活化
对幼儿来说,区域游戏的材料是引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和动作。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在游戏区域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别,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比如:在“建构区”,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大多是牛奶盒、鞋盒、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纸筒芯等,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大胆的探索、操作,今天牛奶盒是马路上的斑马线、饮料瓶是路灯、鞋盒搭成了大厦、易拉罐是小汽车,明天这些材料又称为了公园中的一株植物,或是超市里的一个柜台,“变废为宝”“一物多玩”在游戏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益智区”,根据孩子进去对于各种生活工具产生的兴趣,我们投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玩具在区域中,孩子拿着“扳手”、“菜刀”、“网子”、“量筒”、“海绵”等材料进行游戏探索,特别是对于“什么样的工具能够抓住小鱼”这一问题,孩子们穿上雨靴走进小鱼池,自己去捕捉小鱼,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捕捉”的乐趣,同时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在“美工区”,我们更是投放了生活中收集来的废旧材料,鸡蛋托、宣传单、棉签、蛋糕盘、塑料瓶、枯树枝、大纸箱、鞋盒等材料都是孩子们创作的对象,不仅萌发了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同时也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和艺术探索的欲望,每一次都对操作材料有新的认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作品。可见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无尽探索的宝藏。
三、 区域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教育只有用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的教育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在选择区域游戏内容的时候,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抓住幼儿生活周边环境中的事和物来展开。在区域游戏中生活化的游戏内容也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常识问题、进行初步的社会交往……
比如:在“益智区”,小班的孩子们对自己往往有很多的好奇,他们想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以根据主题“六个好宝贝”,我们开展了“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活动,孩子们通过用鼻子闻一闻密封罐里的酱油、醋、香水等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辨;孩子通过用耳朵倾听录音机中各种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感知讲述这个声音来自哪有什么样的意思;孩子们通过蒙着眼睛用小手触摸不同感觉的东西(麻绳、毛巾、木块、宣传纸、纸巾等)猜猜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什么,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多种感官能力。
所以,我们在区域游戏的开展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紧密的关联,这样既可以互相联系,又做到了相互的促进。
四、 区域游戏指导的生活化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区域游戏,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指导中只注重片面传授和要求的弊端,而且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幼儿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和材料的作用。陶行知提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教师应给予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机会与权力。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要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
比如:小班的孩子刚开始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不懂得按照游戏材料的特点或是种类进行整理,所以我们每次游戏后都要进行送“玩具宝宝回到自己家”的小游戏,我们会鼓励孩子去观察材料的外形特点和收纳篮上的“门牌标志”,孩子们在多次活动后就掌握了整理玩具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甚至还会自己动脑筋,将一次性纸杯叠在一起再收到“家”里。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几个孩子用废旧材料搭出了公园的外墙,豆妹从游戏架上又找来了一些孩子们带来的旧玩具,有小汽车、小飞机、小船等,有了这些玩具,孩子们是玩得很开心,但是建构活动就耽搁下来了,这个时候我走进孩子中去“哇,今天的公园里还有那么多小汽车、小飞机呀,我要去公园的哪里玩呀?”作为一名“客人”引导孩子们把玩具和公园的游乐设施结合起来,孩子们在“提醒”下马上能够想到:飞机式的“旋转木马”、公园停车场、公园池塘游船。
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保其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获得发展,就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继续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作者简介:张沐轩,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美景幼儿园。
关键词:生活教育;区域游戏;生活化
一、 区域游戏环境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师对于区域游戏的发展应从其外部环境开始,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有形的物质世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更直接和主观的,相较于自我的感知和他人的影响,环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先通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有目的地安排区域游戏环境,将教育意图有机地渗透在区域游戏的环境中。
二、 区域游戏材料的生活化
对幼儿来说,区域游戏的材料是引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和动作。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的材料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在游戏区域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别,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比如:在“建构区”,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大多是牛奶盒、鞋盒、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纸筒芯等,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大胆的探索、操作,今天牛奶盒是马路上的斑马线、饮料瓶是路灯、鞋盒搭成了大厦、易拉罐是小汽车,明天这些材料又称为了公园中的一株植物,或是超市里的一个柜台,“变废为宝”“一物多玩”在游戏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益智区”,根据孩子进去对于各种生活工具产生的兴趣,我们投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玩具在区域中,孩子拿着“扳手”、“菜刀”、“网子”、“量筒”、“海绵”等材料进行游戏探索,特别是对于“什么样的工具能够抓住小鱼”这一问题,孩子们穿上雨靴走进小鱼池,自己去捕捉小鱼,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捕捉”的乐趣,同时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在“美工区”,我们更是投放了生活中收集来的废旧材料,鸡蛋托、宣传单、棉签、蛋糕盘、塑料瓶、枯树枝、大纸箱、鞋盒等材料都是孩子们创作的对象,不仅萌发了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同时也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和艺术探索的欲望,每一次都对操作材料有新的认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作品。可见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无尽探索的宝藏。
三、 区域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教育只有用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的教育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在选择区域游戏内容的时候,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抓住幼儿生活周边环境中的事和物来展开。在区域游戏中生活化的游戏内容也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常识问题、进行初步的社会交往……
比如:在“益智区”,小班的孩子们对自己往往有很多的好奇,他们想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以根据主题“六个好宝贝”,我们开展了“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活动,孩子们通过用鼻子闻一闻密封罐里的酱油、醋、香水等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辨;孩子通过用耳朵倾听录音机中各种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感知讲述这个声音来自哪有什么样的意思;孩子们通过蒙着眼睛用小手触摸不同感觉的东西(麻绳、毛巾、木块、宣传纸、纸巾等)猜猜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什么,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多种感官能力。
所以,我们在区域游戏的开展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紧密的关联,这样既可以互相联系,又做到了相互的促进。
四、 区域游戏指导的生活化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区域游戏,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指导中只注重片面传授和要求的弊端,而且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幼儿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和材料的作用。陶行知提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教师应给予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机会与权力。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要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
比如:小班的孩子刚开始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不懂得按照游戏材料的特点或是种类进行整理,所以我们每次游戏后都要进行送“玩具宝宝回到自己家”的小游戏,我们会鼓励孩子去观察材料的外形特点和收纳篮上的“门牌标志”,孩子们在多次活动后就掌握了整理玩具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甚至还会自己动脑筋,将一次性纸杯叠在一起再收到“家”里。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几个孩子用废旧材料搭出了公园的外墙,豆妹从游戏架上又找来了一些孩子们带来的旧玩具,有小汽车、小飞机、小船等,有了这些玩具,孩子们是玩得很开心,但是建构活动就耽搁下来了,这个时候我走进孩子中去“哇,今天的公园里还有那么多小汽车、小飞机呀,我要去公园的哪里玩呀?”作为一名“客人”引导孩子们把玩具和公园的游乐设施结合起来,孩子们在“提醒”下马上能够想到:飞机式的“旋转木马”、公园停车场、公园池塘游船。
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保其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获得发展,就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继续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作者简介:张沐轩,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美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