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感动一代中国观众的“阿信”原型田加津的儿子;他曾经把一家小小的蔬菜店打造成全球流通业巨头;他又在花甲之年亲眼见证了自己公司的倒闭,一夜之间从身家亿万沦为一贫如洗……
大火烧了一切 只能去泡温泉
和田一夫的人生听起来颇有些传奇,他年轻时跟着父亲经营在日本热海的一家叫“八佰伴”的小蔬菜店。有一年台风席卷了该地区,别人忙着抗台、关店,颇有经商头脑的和田一夫却反其道而行之,冒着恶劣的天气花7个小时到临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量收购了当日价格暴跌的蔬菜。隔天,整个热海市场如同预料中一样,几乎没有东西可卖,平常10元日币一根的萝卜涨到了150元日币。可是,储备了大量货源的和田一夫却意志坚定——自己的蔬菜一分钱都不涨。顾客感动极了,拍着这位年轻人的肩膀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意之道,八佰伴会发财的。”果真是金玉良言,台风过后,小蔬菜店营业额激增。
然而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毁了这一切。因为生意繁忙,和田一直忘记母亲百般关照的投保火灾险,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母亲再次催他加入保险的当天,自家的店就遭了火灾。
火灾刚发生时,和田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他心里想:这火离我们商店还有一条街,远着呢。然而,风向突变,转眼间,大火就吞没了商店,什么都没抢出来。商店烧光了,全家无处落脚,和田陷入深深的自责。父亲却很乐观,他带着全家去泡温泉,打趣地对和田说:“要是你把东西都搬出来的话,今晚我们就得看东西,不能像这样毫无顾忌地泡温泉了。”
就在火灾发生的第二天,和田家在废墟上搭起了帐篷,重新开始了买卖。凭着良好的信誉,顾客有增无减。不久,他们在周围买下了更大的一块土地,正是这块土地,使小小的蔬菜店扩建成了热海的第一家超级市场,成为了日后40年间,在世界16个国家拥有分店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的事业起点。
那一年,和田一夫21歲。
首家公司破产 母子到处还债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对于和田一夫来说,所有的失败都是紧接着成功而来的。和田人生中第二次失败正发生在他成功地将八佰伴推向了世界以后。
“1971年,当我在巴西郊外开出了海外第一家购物中心时,我就开始在地图上画圈,我出神地看着地图上的新加坡、香港、伦敦、美国、加拿大……我一心想把圈画到那上面去。”
不料1975年,石油危机袭击了巴西,通货极度膨胀,早上标的价格傍晚就要翻几番,严重时连买一支铅笔都要拿一叠钱。巴西政府为了应对外汇不足,把进口商品的关税从20%调到了600%。此外,巴西八佰伴的借款是以美元计算的,收进来的当地货币暴跌,还款就怎么也还不清了。结果巴西八佰伴背负了50亿日元的债务,最终只能申请破产。
此后,和田花了3年时间才还清所有债务。当时担任八佰伴顾问的母亲,拖着疼痛的腿脚为和田到各家各户赔礼道歉。
财富一夜清零期待东山再起
遭受了人生第二次失败的和田再度崛起,后来,八佰伴竟然陆续在香港、马来西亚、台湾开业……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和田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他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间,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石破天惊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令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过度扩张和市场定位不准,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陷入严重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他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人生经历到第68个年头时,没有什么要比这一记重创更要一个老人的命了。
一夜间,和田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居室。
“我开始整天闭门思过,根本就不出门,也不愿露面。我在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只能靠退休金过日子。最不习惯的是每次坐出租车下车的时候,总是坐在那里不动——秘书替我开车门的习惯已经延续了30年,我忘记现在得自己开门走下车了。”
在人生的最低谷,和田一夫梦见了自己已去世的父亲,梦里,他又重新回到了热海的那一场大火,爸爸仿佛在说:“一夫!别再愁眉不展了!过去的已经过去!立刻站起来!”
醒来,千金虽然散尽,却又是一个新起点。
几年前,和田一夫在一个研修班上认识了一个学IT的“小朋友”,和他合伙创办了一个后来经营不错的网站。
“只要5年,你们就会看到我的成果。”他自信满满地说。
(李 松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大火烧了一切 只能去泡温泉
和田一夫的人生听起来颇有些传奇,他年轻时跟着父亲经营在日本热海的一家叫“八佰伴”的小蔬菜店。有一年台风席卷了该地区,别人忙着抗台、关店,颇有经商头脑的和田一夫却反其道而行之,冒着恶劣的天气花7个小时到临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量收购了当日价格暴跌的蔬菜。隔天,整个热海市场如同预料中一样,几乎没有东西可卖,平常10元日币一根的萝卜涨到了150元日币。可是,储备了大量货源的和田一夫却意志坚定——自己的蔬菜一分钱都不涨。顾客感动极了,拍着这位年轻人的肩膀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意之道,八佰伴会发财的。”果真是金玉良言,台风过后,小蔬菜店营业额激增。
然而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毁了这一切。因为生意繁忙,和田一直忘记母亲百般关照的投保火灾险,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母亲再次催他加入保险的当天,自家的店就遭了火灾。
火灾刚发生时,和田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他心里想:这火离我们商店还有一条街,远着呢。然而,风向突变,转眼间,大火就吞没了商店,什么都没抢出来。商店烧光了,全家无处落脚,和田陷入深深的自责。父亲却很乐观,他带着全家去泡温泉,打趣地对和田说:“要是你把东西都搬出来的话,今晚我们就得看东西,不能像这样毫无顾忌地泡温泉了。”
就在火灾发生的第二天,和田家在废墟上搭起了帐篷,重新开始了买卖。凭着良好的信誉,顾客有增无减。不久,他们在周围买下了更大的一块土地,正是这块土地,使小小的蔬菜店扩建成了热海的第一家超级市场,成为了日后40年间,在世界16个国家拥有分店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的事业起点。
那一年,和田一夫21歲。
首家公司破产 母子到处还债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对于和田一夫来说,所有的失败都是紧接着成功而来的。和田人生中第二次失败正发生在他成功地将八佰伴推向了世界以后。
“1971年,当我在巴西郊外开出了海外第一家购物中心时,我就开始在地图上画圈,我出神地看着地图上的新加坡、香港、伦敦、美国、加拿大……我一心想把圈画到那上面去。”
不料1975年,石油危机袭击了巴西,通货极度膨胀,早上标的价格傍晚就要翻几番,严重时连买一支铅笔都要拿一叠钱。巴西政府为了应对外汇不足,把进口商品的关税从20%调到了600%。此外,巴西八佰伴的借款是以美元计算的,收进来的当地货币暴跌,还款就怎么也还不清了。结果巴西八佰伴背负了50亿日元的债务,最终只能申请破产。
此后,和田花了3年时间才还清所有债务。当时担任八佰伴顾问的母亲,拖着疼痛的腿脚为和田到各家各户赔礼道歉。
财富一夜清零期待东山再起
遭受了人生第二次失败的和田再度崛起,后来,八佰伴竟然陆续在香港、马来西亚、台湾开业……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和田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他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间,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石破天惊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令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过度扩张和市场定位不准,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陷入严重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他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人生经历到第68个年头时,没有什么要比这一记重创更要一个老人的命了。
一夜间,和田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居室。
“我开始整天闭门思过,根本就不出门,也不愿露面。我在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只能靠退休金过日子。最不习惯的是每次坐出租车下车的时候,总是坐在那里不动——秘书替我开车门的习惯已经延续了30年,我忘记现在得自己开门走下车了。”
在人生的最低谷,和田一夫梦见了自己已去世的父亲,梦里,他又重新回到了热海的那一场大火,爸爸仿佛在说:“一夫!别再愁眉不展了!过去的已经过去!立刻站起来!”
醒来,千金虽然散尽,却又是一个新起点。
几年前,和田一夫在一个研修班上认识了一个学IT的“小朋友”,和他合伙创办了一个后来经营不错的网站。
“只要5年,你们就会看到我的成果。”他自信满满地说。
(李 松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