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中走动的时间长了,接触过很多老板,也接触到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老板周围都有几个得力干将,职务是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得力干将和老板相似的,企业中的问题往往比较多,甚至出现两虎相斗的现象;如果两者是互相补充的,企业往往比较健康。
看看大的企业也是如此。海尔有了张瑞敏和杨绵绵,才平衡:一个做战略,一个做执行。海信有了周厚健在掌舵,于淑敏才能冲在前面。联想的柳传志充满了智慧,才有了杨元庆和郭为的发挥余地。互相搭配才能互补,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较高境界。
可是,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困难的。人,都是觉得自己厉害,尤其是老板层面的人物更是如此。老板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充满自信。他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自己的性格是最适合企业的。所以,在用人时,难免看好那些性格和习惯都与自己类似的人。只有这样,老板才感觉安全。
事实上,用和自己风格不同的人是危险的。他的想法不同于自己,整天要说服他,给他洗脑,多累呀。很多时候,正因为他是对的,才让某些老板更加难堪。有些老板甚至把意见不同上升到忠诚的高度,非我思维,其心必异。
但如果老板希望做大事业,就要勇于突破自己,用和自己互补的人作为搭档。这才是真正做事业的心态。如果下属和你完全一样的话,下属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有两个脑袋呢?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尽管在工作上两个人难免产生各种摩擦、难免引发不同思维的撞击,但这绝对是好事。正因为有了这些摩擦和撞击,才有了更新、更好的火花,对企业的成长也更为有利。《论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事实上,性格和能力的互补,也能使彼此互相容忍、和睦相处。
一般来说,管理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是比较简单的。老板要用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加强执行能力、加快企业成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一旦企业发展起来,就要用和自己互补的人,找到“魏征”型的人物,经常劝谏自己,经常提出异议,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正因为两个人有配合,老板才有“唱戏”的余地,才便于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个感性的老板在煽情,一个理性的总经理在执行。一个外向的老板在激励,一个内向的总经理在操作。一个老板在思考,一个总经理在实践。这才是完美的配合,才是成长的必备。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实,管理之道也是如此。最可怕的,就是两个强人走在一起,企业内讧不断,最终势必元气大伤。
看看大的企业也是如此。海尔有了张瑞敏和杨绵绵,才平衡:一个做战略,一个做执行。海信有了周厚健在掌舵,于淑敏才能冲在前面。联想的柳传志充满了智慧,才有了杨元庆和郭为的发挥余地。互相搭配才能互补,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较高境界。
可是,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困难的。人,都是觉得自己厉害,尤其是老板层面的人物更是如此。老板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充满自信。他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自己的性格是最适合企业的。所以,在用人时,难免看好那些性格和习惯都与自己类似的人。只有这样,老板才感觉安全。
事实上,用和自己风格不同的人是危险的。他的想法不同于自己,整天要说服他,给他洗脑,多累呀。很多时候,正因为他是对的,才让某些老板更加难堪。有些老板甚至把意见不同上升到忠诚的高度,非我思维,其心必异。
但如果老板希望做大事业,就要勇于突破自己,用和自己互补的人作为搭档。这才是真正做事业的心态。如果下属和你完全一样的话,下属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有两个脑袋呢?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尽管在工作上两个人难免产生各种摩擦、难免引发不同思维的撞击,但这绝对是好事。正因为有了这些摩擦和撞击,才有了更新、更好的火花,对企业的成长也更为有利。《论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事实上,性格和能力的互补,也能使彼此互相容忍、和睦相处。
一般来说,管理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是比较简单的。老板要用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加强执行能力、加快企业成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一旦企业发展起来,就要用和自己互补的人,找到“魏征”型的人物,经常劝谏自己,经常提出异议,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正因为两个人有配合,老板才有“唱戏”的余地,才便于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个感性的老板在煽情,一个理性的总经理在执行。一个外向的老板在激励,一个内向的总经理在操作。一个老板在思考,一个总经理在实践。这才是完美的配合,才是成长的必备。古人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实,管理之道也是如此。最可怕的,就是两个强人走在一起,企业内讧不断,最终势必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