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一般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和定律,进而形成物理理论。物理学实践性强,抽象、概念多,对于高中的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本人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点实施:
1.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各种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使学生积极有效参加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更新奇有趣的世界,激发了兴趣。
二、讲清物理概念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头脑中有一系列清晰、准确地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基础,可见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一概念都有精确的含义,学习物理和理解这些概念肯定不能马虎了事,必须精确到位,养成这种谨慎的思维习惯。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分析要深入、透彻。例如:在讲加速度时要充分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可举例加深理解。
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1)使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必指向圆内”。(2)使学生使学生抓住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一重要特征,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欲满足这一条件,则必然在速度方向上没有加速度分量,结合质点在抛物线顶点的情形得出,“向心加速度在任何一点必定和速度垂直”的结论。(3)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是圆,速度方向总沿着圆的切线方向,则垂直于切线的只能是圆的半径.由以上三个特点得出:“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在任一点的加速度都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故此称为“向心加速度”.
三、重视物理规律、公式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物理规律的意义、适用条件、物理规律和有关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学习。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可以运用“理想实验”的思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推想到无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最后把规律总结出来。
在讲解时要使学生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具体到实际是指物体受平衡力时,还要理解“或”的的含义,或不是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适用于一切物体这一规律。对于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要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角度加以理解
四、重视演示实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迁移能力,这对于具备一定基础和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仅仅通过短时间实验证明现成的结论是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包括:
(1)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
演示实验可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认识。演示过程中,通过讲解配合,能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应对实验有更清晰的印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个别到一般,演示实验应尽量做的生动、有趣,引导思维,创设一个向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2)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实验前要布置预习,并抽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有针对性的介绍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程序,必要时进行示范、演示,同时提问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这是清除隐患,实现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较困难的地方要适当指导,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3)教材中安排的学生课外小实验等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处于概念、规律的依附地位,仅仅作为验证物理知识的手段,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在教材中均已写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很多学生采取旁观态度,很少用心去思考、分析;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他们只是单纯模仿、重复老师的演示
总之,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的地位上,变“教学过程”为“学习过程” ,处处为学生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引导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乐探索”的正确轨道上去。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富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河北无极中学北校区)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本人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点实施:
1.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各种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使学生积极有效参加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更新奇有趣的世界,激发了兴趣。
二、讲清物理概念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头脑中有一系列清晰、准确地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基础,可见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一概念都有精确的含义,学习物理和理解这些概念肯定不能马虎了事,必须精确到位,养成这种谨慎的思维习惯。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分析要深入、透彻。例如:在讲加速度时要充分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可举例加深理解。
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1)使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必指向圆内”。(2)使学生使学生抓住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一重要特征,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欲满足这一条件,则必然在速度方向上没有加速度分量,结合质点在抛物线顶点的情形得出,“向心加速度在任何一点必定和速度垂直”的结论。(3)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是圆,速度方向总沿着圆的切线方向,则垂直于切线的只能是圆的半径.由以上三个特点得出:“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在任一点的加速度都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故此称为“向心加速度”.
三、重视物理规律、公式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物理规律的意义、适用条件、物理规律和有关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学习。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可以运用“理想实验”的思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推想到无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最后把规律总结出来。
在讲解时要使学生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具体到实际是指物体受平衡力时,还要理解“或”的的含义,或不是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适用于一切物体这一规律。对于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要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角度加以理解
四、重视演示实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迁移能力,这对于具备一定基础和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仅仅通过短时间实验证明现成的结论是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包括:
(1)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
演示实验可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认识。演示过程中,通过讲解配合,能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应对实验有更清晰的印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个别到一般,演示实验应尽量做的生动、有趣,引导思维,创设一个向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2)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实验前要布置预习,并抽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有针对性的介绍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程序,必要时进行示范、演示,同时提问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这是清除隐患,实现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较困难的地方要适当指导,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3)教材中安排的学生课外小实验等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处于概念、规律的依附地位,仅仅作为验证物理知识的手段,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在教材中均已写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很多学生采取旁观态度,很少用心去思考、分析;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他们只是单纯模仿、重复老师的演示
总之,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自觉地把学生置于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的地位上,变“教学过程”为“学习过程” ,处处为学生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引导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乐探索”的正确轨道上去。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富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河北无极中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