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冒顶在隧道浅埋段施工中容易发生,对Abbottabad2#隧道的冒顶现象进行冒顶原因的分析,认为围岩的复杂情况、水的影响和施工的不合理性是引起冒顶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冒顶处理的措施,采用了稳定掌子面、加固地层和冒顶松散体、三台阶开挖和初支加固等措施,最终顺利通过冒顶段。
关键词:隧道冒顶;原因分析;处理措施;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137-02
1 工程概况
KKH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公路是我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Abbottabad2#隧道,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净宽10.8m,限高5.2m。起讫桩号为左洞ZK78+253-625,全长372m;右洞k78+266-660,全长394m,路线纵坡设计为2.4%。
该隧道位于Abbottabad西偏北南约5km,约正北向穿越山体。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地质钻探报告,隧道顶部山体斜坡上覆盖有第四系全新残坡积物(Q4el+dl),岩性为碎石、角砾,下伏基岩为前寒武系(PCh)全-中风化板岩、全中风化千枚岩。地处印度版块与喜马拉雅版块结合带南侧边缘,构造挤压仍然强烈,小型褶皱发育,岩体较破碎。隧道地下水来源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影响大。
2 冒顶情况及危险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理念施工,Va级围岩采用CD法开挖掘进。2017年2月23日,当Abbottabad2#隧道左线出口CD法大导开挖到ZK78+508时,掌子面上方发生掉块,及时调运喷浆设备,进行封堵,未起到效果,掉块现象加重,人员和设备撤离现场,掉块持续30min左右,在掌子面形成一个锥体,仰坡顶部形成一个直径4m深3m的坑洞,从冒顶规模上看,属于小型冒顶,但是在国外,造成的影响很严重,首先影响中国单位在国外的形象,而且增加了成本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危险性。
3 冒顶原因分析
3.1 围岩情况复杂
洞内围岩呈黄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属于强风化千枚岩,而且在同一个掌子面内有三种围岩走向,有明显的地壳运动的痕迹,岩体整体性和结合性较差,容易失去自稳能力差。
3.2 水的影响
该隧道冒顶处,埋深15m,而且裂隙较发育。地表水通过裂隙渗入,侵入岩体,使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显著降低,而且强风化千枚岩本身遇水会降低强度,水的侵入加剧降低了岩体自身的结合能力和自稳能力。巴基斯坦的小雨季施工,连绵的阴雨天气是导致冒顶的重要诱因之一。
3.3 地形地貌
从掌子面的堆积体可以看的出来,粒径很小,10~20cm偏多,可以判断出原状土体为松散堆积体。从外部地形地貌可以看出来,冒顶的位置处于古冲沟的位置。古冲沟是由于低强度的岩体长年的被雨水冲刷形成,说明该处岩体本身强度就低,不利于隧道开挖施工。
3.4 管棚失效
设计30m长∮108超前大管棚未能对洞内冒顶范围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管棚失效。管棚注浆未能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钢管间距30cm,冒顶掉落的石渣粒径偏小,从管棚钢管间掉落下来。
4 冒顶处理措施
原设计该段围岩级别为V级,复合式衬砌为Va级。设计支护参数:I22型钢间距60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6c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m×1m,梅花状布置。设计要求使用CD法开挖,结合现场地质条件,以及多年的施工经验,对冒顶段提出洞内、洞外处理措施。
4.1 稳定掌子面
掌子面松散堆积体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施作10cm封闭,待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在掌子面顶部施作8m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30cm,竖直间距1.2m,两排,拟定配比用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达到2.5MPa,稳压15min,停止注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施工配合比,浆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间歇注浆,使渣体固结形成结石体,使掌子面上方渣体稳定。
4.2 顶部坑洞加固
仰坡顶部形成一个直径4m深3m的坑洞,对坑壁进行加固。打设砂浆锚杆,间距1m×1m,挂网,网片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防止坑壁再次坍塌。
4.3 加固地层
坑壁加固完成,需要对掌子面上方,冒顶松散体进行加固,确保顺利通过冒顶段。坑底打设注浆小导管,长12m,距离掌子面顶部50cm,间距50cm×50cm,呈梅花状布置,拟定配比用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达到2.5MPa,稳压15min,停止注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施工配合比,浆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间歇注浆,使冒顶渣体固结形成结石体,确保便道在后续施工中可以正常使用。
4.4 三台阶开挖
注浆加固施工完成后,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法,一次开挖一榀,立即组织安装钢拱架,打设超前小导管,施工锚喷作业,拱脚处打设锁脚小导管。反复循环,直到安全通过冒顶段,然后施工中台阶。
5 工程效果
待注浆完成后3d,开始洞内开挖,在掌子面能够清晰地看到浆液固结体,固结体强度高、稳定性好。安装压力检测装置在拱顶钢拱架上,每日监测拱架受力情况,埋设观测点,记录沉降和收敛情况。查阅每日监测记录发现,拱顶日沉降量最大5mm,最小2mm,累计沉降量1.5cm,水平收敛为0cm,拱顶型钢拱架压力达到120MPa。通过该段期间及后期观测,拱顶沉降值、水平收敛值及钢拱架压力值没有出现突然增长的现象,最终均逐渐趋于稳定,说明洞内支护,及周围围岩稳定,达到新的平衡,達到预期处理效果。
6 隧道冒顶的预防措施
(1)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地质情况和涌水进行预报和预测。
(2)由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监测与巡视,负责对隧道内围岩、支护、地下水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预判。
(3)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工序,缩短各工序时间,减少掌子面围岩暴露的时间,避免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塌方的发生。
(4)对于地下水较丰富的不良地质段,应减少开挖进尺,增加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的强度,打设泄水孔,降低地下水对洞内围岩的压力,待通过不良地质段,并且水流不成股流下,只有渗出的时候再封堵泄水孔。
7 结 论
(1)Abbottabad2#隧道出口左线施工能够顺利通过冒顶段,采用洞内注浆和地层加固,使洞内松散渣体充分固结,以及掌子面上方冒顶松散体固结,有效地防止了松散体继续坍塌,说明措施是有效的,施工方案可行。
(2)处理塌方冒顶必须及时,塌方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研究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检查塌方冒顶对初期支护的损坏情况和影响区域,分析塌方冒顶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对策。
(3)高压注浆,浆液填充入松散体空隙,浆液为胶结材料,将松散渣体固结,改善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及承载力。
(4)遇到不良地质段落,加密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数量,使松散结构物充分固结,每次开挖一榀,减少掌子面上部的凌空面和裸露时间,并且每榀打设注浆小导管,增加超前支护强度。最终使得安全通过不良地质段。
参考文献
[1]王海珍,孙星亮.浅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J].土工基础,2007(5).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洪开荣.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万民晶.东掌隧道塌方的成因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2.
[5]中国交建第一勘察设计院.KKH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公路设计图纸[Z].2017.
收稿日期:2018-3-25
作者简介:郭向春(1988-),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路桥隧建设工作。
关键词:隧道冒顶;原因分析;处理措施;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137-02
1 工程概况
KKH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公路是我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Abbottabad2#隧道,双向四车道,分离式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净宽10.8m,限高5.2m。起讫桩号为左洞ZK78+253-625,全长372m;右洞k78+266-660,全长394m,路线纵坡设计为2.4%。
该隧道位于Abbottabad西偏北南约5km,约正北向穿越山体。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地质钻探报告,隧道顶部山体斜坡上覆盖有第四系全新残坡积物(Q4el+dl),岩性为碎石、角砾,下伏基岩为前寒武系(PCh)全-中风化板岩、全中风化千枚岩。地处印度版块与喜马拉雅版块结合带南侧边缘,构造挤压仍然强烈,小型褶皱发育,岩体较破碎。隧道地下水来源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影响大。
2 冒顶情况及危险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理念施工,Va级围岩采用CD法开挖掘进。2017年2月23日,当Abbottabad2#隧道左线出口CD法大导开挖到ZK78+508时,掌子面上方发生掉块,及时调运喷浆设备,进行封堵,未起到效果,掉块现象加重,人员和设备撤离现场,掉块持续30min左右,在掌子面形成一个锥体,仰坡顶部形成一个直径4m深3m的坑洞,从冒顶规模上看,属于小型冒顶,但是在国外,造成的影响很严重,首先影响中国单位在国外的形象,而且增加了成本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危险性。
3 冒顶原因分析
3.1 围岩情况复杂
洞内围岩呈黄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属于强风化千枚岩,而且在同一个掌子面内有三种围岩走向,有明显的地壳运动的痕迹,岩体整体性和结合性较差,容易失去自稳能力差。
3.2 水的影响
该隧道冒顶处,埋深15m,而且裂隙较发育。地表水通过裂隙渗入,侵入岩体,使岩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显著降低,而且强风化千枚岩本身遇水会降低强度,水的侵入加剧降低了岩体自身的结合能力和自稳能力。巴基斯坦的小雨季施工,连绵的阴雨天气是导致冒顶的重要诱因之一。
3.3 地形地貌
从掌子面的堆积体可以看的出来,粒径很小,10~20cm偏多,可以判断出原状土体为松散堆积体。从外部地形地貌可以看出来,冒顶的位置处于古冲沟的位置。古冲沟是由于低强度的岩体长年的被雨水冲刷形成,说明该处岩体本身强度就低,不利于隧道开挖施工。
3.4 管棚失效
设计30m长∮108超前大管棚未能对洞内冒顶范围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管棚失效。管棚注浆未能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钢管间距30cm,冒顶掉落的石渣粒径偏小,从管棚钢管间掉落下来。
4 冒顶处理措施
原设计该段围岩级别为V级,复合式衬砌为Va级。设计支护参数:I22型钢间距60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6c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m×1m,梅花状布置。设计要求使用CD法开挖,结合现场地质条件,以及多年的施工经验,对冒顶段提出洞内、洞外处理措施。
4.1 稳定掌子面
掌子面松散堆积体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施作10cm封闭,待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在掌子面顶部施作8m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30cm,竖直间距1.2m,两排,拟定配比用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达到2.5MPa,稳压15min,停止注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施工配合比,浆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间歇注浆,使渣体固结形成结石体,使掌子面上方渣体稳定。
4.2 顶部坑洞加固
仰坡顶部形成一个直径4m深3m的坑洞,对坑壁进行加固。打设砂浆锚杆,间距1m×1m,挂网,网片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防止坑壁再次坍塌。
4.3 加固地层
坑壁加固完成,需要对掌子面上方,冒顶松散体进行加固,确保顺利通过冒顶段。坑底打设注浆小导管,长12m,距离掌子面顶部50cm,间距50cm×50cm,呈梅花状布置,拟定配比用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达到2.5MPa,稳压15min,停止注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施工配合比,浆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间歇注浆,使冒顶渣体固结形成结石体,确保便道在后续施工中可以正常使用。
4.4 三台阶开挖
注浆加固施工完成后,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法,一次开挖一榀,立即组织安装钢拱架,打设超前小导管,施工锚喷作业,拱脚处打设锁脚小导管。反复循环,直到安全通过冒顶段,然后施工中台阶。
5 工程效果
待注浆完成后3d,开始洞内开挖,在掌子面能够清晰地看到浆液固结体,固结体强度高、稳定性好。安装压力检测装置在拱顶钢拱架上,每日监测拱架受力情况,埋设观测点,记录沉降和收敛情况。查阅每日监测记录发现,拱顶日沉降量最大5mm,最小2mm,累计沉降量1.5cm,水平收敛为0cm,拱顶型钢拱架压力达到120MPa。通过该段期间及后期观测,拱顶沉降值、水平收敛值及钢拱架压力值没有出现突然增长的现象,最终均逐渐趋于稳定,说明洞内支护,及周围围岩稳定,达到新的平衡,達到预期处理效果。
6 隧道冒顶的预防措施
(1)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地质情况和涌水进行预报和预测。
(2)由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监测与巡视,负责对隧道内围岩、支护、地下水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预判。
(3)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工序,缩短各工序时间,减少掌子面围岩暴露的时间,避免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塌方的发生。
(4)对于地下水较丰富的不良地质段,应减少开挖进尺,增加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的强度,打设泄水孔,降低地下水对洞内围岩的压力,待通过不良地质段,并且水流不成股流下,只有渗出的时候再封堵泄水孔。
7 结 论
(1)Abbottabad2#隧道出口左线施工能够顺利通过冒顶段,采用洞内注浆和地层加固,使洞内松散渣体充分固结,以及掌子面上方冒顶松散体固结,有效地防止了松散体继续坍塌,说明措施是有效的,施工方案可行。
(2)处理塌方冒顶必须及时,塌方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研究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检查塌方冒顶对初期支护的损坏情况和影响区域,分析塌方冒顶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对策。
(3)高压注浆,浆液填充入松散体空隙,浆液为胶结材料,将松散渣体固结,改善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及承载力。
(4)遇到不良地质段落,加密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数量,使松散结构物充分固结,每次开挖一榀,减少掌子面上部的凌空面和裸露时间,并且每榀打设注浆小导管,增加超前支护强度。最终使得安全通过不良地质段。
参考文献
[1]王海珍,孙星亮.浅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J].土工基础,2007(5).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洪开荣.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万民晶.东掌隧道塌方的成因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2.
[5]中国交建第一勘察设计院.KKH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公路设计图纸[Z].2017.
收稿日期:2018-3-25
作者简介:郭向春(1988-),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路桥隧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