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音乐课中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是需要每位音乐教育者终身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多元化 生活化 艺术综合 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08-02
10年来的课改实践以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的音乐课堂上,应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创设优美宜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做了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境,突出体验,启发情感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走进西藏》一课中,我让学生聆听关于西藏题材的歌曲前,使用了创设情境的散文诗为导言:
诗人写到:深夜,人们燃着酥油灯保持屋内的光明,以为这样能防止恶魔的入侵。晨起,人们早祷,以为这样可以安抚已逝去亲人的灵魂。也许,我们为他们那祈盼美好安宁生活的希望和那颗质朴的心而感动。没有人能教会你如何欣赏大海,要自己想,自己悟,方知心中的大海,也没有人能教会他去欣赏美好的诗和歌,用心灵去感悟吧,感悟那纯洁的大自然,感悟那原始的人性和自尊。(听赏《走进西藏》)
这种极富有想象力和哲理性,同时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性光辉的语言配以《走进西藏》等音乐的感人旋律,会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已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对更深层次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二 、从音乐要素出发,进行音乐鉴赏
音乐欣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感受并体验音乐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情感表达、鉴赏与审美能力都具有神奇的作用。不过单纯的倾听,很多时候过于抽象,尤其是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显得漫无目的。每个音乐作品都会有独特的韵味,要想带领学生们真正地走进他们,发现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甚至于把握作品的风格,需要用一些教学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
三、动静结合,加深体验
我国古诗集曾有这样的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 舞之跳之蹈之也。”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通的关系,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崭新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从不同的演唱形式,欢快活泼的节奏,生动的衬词感受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和愉悦的心情。有学生说我真想亲身到那去听听看看,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体验音乐的节奏与情绪,我决定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竹竿,带着学生来到操场上,用彝族的舞曲《阿细跳月》来伴奏,带领学生体验竹竿舞。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对这节课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唱——跳等音乐活动获得了不同层次的体验。
四、运用探究,创新音乐课堂模式
根据我校的学生状况和自然情况,我在校本教材里编入自制乐器这节课。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原材料,设计制作方案,探索发音原理,鉴别声音的高低等。
学生在制作乐器的个体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极大地调动了个体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热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综合知识,既激发了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使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发现探索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并被学生赋予了音樂的灵魂。通过这节课的收获使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
五、面向全体学生,创建新形式的艺术综合实践课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在实践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立主题,排演《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要求以组为单位,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爱美的皇帝》、第二场《骗子行骗》、第三场《大臣巡视》、第四场《游街》。
学生选用的音乐材料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组员任务分配要有导演、编剧、舞美、道具、角色表演、舞蹈、伴唱、伴奏、音效等。要保证每个组员都有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任务。 这样的创新实验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虽然排演的是同一个故事,可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一点雷同,如有的组表演的是正剧,有的演的是诙谐幽默的喜剧形式,有的表演中不时出现一些黑色幽默,有的干脆改成了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装》。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新课改方面创新探索的一点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台湾的教育家说:“人生即是一种艺术的过程,以不断的生活经验塑造于本身的艺术作品,艺术与人文的实践,有赖于教师以美感教育的情意教学,带领学生回归艺术的“生活化”“普及化”“适应化”及“多元化”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透过多元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透过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进行艺术体会,将学习的领域扩大到多层次的艺术领域。
【关键词】多元化 生活化 艺术综合 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08-02
10年来的课改实践以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的音乐课堂上,应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益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创设优美宜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使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做了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境,突出体验,启发情感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走进西藏》一课中,我让学生聆听关于西藏题材的歌曲前,使用了创设情境的散文诗为导言:
诗人写到:深夜,人们燃着酥油灯保持屋内的光明,以为这样能防止恶魔的入侵。晨起,人们早祷,以为这样可以安抚已逝去亲人的灵魂。也许,我们为他们那祈盼美好安宁生活的希望和那颗质朴的心而感动。没有人能教会你如何欣赏大海,要自己想,自己悟,方知心中的大海,也没有人能教会他去欣赏美好的诗和歌,用心灵去感悟吧,感悟那纯洁的大自然,感悟那原始的人性和自尊。(听赏《走进西藏》)
这种极富有想象力和哲理性,同时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性光辉的语言配以《走进西藏》等音乐的感人旋律,会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已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对更深层次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二 、从音乐要素出发,进行音乐鉴赏
音乐欣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感受并体验音乐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情感表达、鉴赏与审美能力都具有神奇的作用。不过单纯的倾听,很多时候过于抽象,尤其是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显得漫无目的。每个音乐作品都会有独特的韵味,要想带领学生们真正地走进他们,发现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甚至于把握作品的风格,需要用一些教学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
三、动静结合,加深体验
我国古诗集曾有这样的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 舞之跳之蹈之也。”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通的关系,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崭新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从不同的演唱形式,欢快活泼的节奏,生动的衬词感受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和愉悦的心情。有学生说我真想亲身到那去听听看看,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体验音乐的节奏与情绪,我决定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竹竿,带着学生来到操场上,用彝族的舞曲《阿细跳月》来伴奏,带领学生体验竹竿舞。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对这节课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唱——跳等音乐活动获得了不同层次的体验。
四、运用探究,创新音乐课堂模式
根据我校的学生状况和自然情况,我在校本教材里编入自制乐器这节课。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原材料,设计制作方案,探索发音原理,鉴别声音的高低等。
学生在制作乐器的个体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极大地调动了个体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热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综合知识,既激发了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使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发现探索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并被学生赋予了音樂的灵魂。通过这节课的收获使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
五、面向全体学生,创建新形式的艺术综合实践课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在实践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立主题,排演《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要求以组为单位,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爱美的皇帝》、第二场《骗子行骗》、第三场《大臣巡视》、第四场《游街》。
学生选用的音乐材料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组员任务分配要有导演、编剧、舞美、道具、角色表演、舞蹈、伴唱、伴奏、音效等。要保证每个组员都有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任务。 这样的创新实验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虽然排演的是同一个故事,可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一点雷同,如有的组表演的是正剧,有的演的是诙谐幽默的喜剧形式,有的表演中不时出现一些黑色幽默,有的干脆改成了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装》。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新课改方面创新探索的一点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台湾的教育家说:“人生即是一种艺术的过程,以不断的生活经验塑造于本身的艺术作品,艺术与人文的实践,有赖于教师以美感教育的情意教学,带领学生回归艺术的“生活化”“普及化”“适应化”及“多元化”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透过多元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透过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进行艺术体会,将学习的领域扩大到多层次的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