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御览》中的卷970《册府元龟》一册记载了唐朝初年和葡萄酒有关的一桩事: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军攻克西域高昌国国都,大将军李靖道:“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即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可见,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美食家”,学高昌国酿酒法,用马乳蒲桃(一种白葡萄)亲自酿造出高度葡萄酒,赐予群臣,众官员才有幸第一次品尝葡萄酒的味道。笔者认为《太平御览》所记“始识其味”指的是西域葡萄酒的味道。自此,葡萄酒的美名便在唐代文人的诗句中多次出现。流传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便是唐代诗人王翰所作《凉州词》中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盛夏的夜晚,拿出晶莹剔透的高脚杯,倒上冰镇的葡萄酒,无论是在月光下还是在灯光下,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然而大多数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了 《凉州词》整首诗,不但心怡之情一扫而空,悲凉之意亦会油然而生:“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告诉我们,葡萄酒在当时不过是战争之余,浴血沙场的官兵用来排遣乡愁的“麻醉剂”。清代编著《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然而从另一面可知,由于同西域各国贸易频繁,西域各国盛产的葡萄酒已在唐朝普遍流行。诗仙李白出身西域,对葡萄酒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其《对酒》诗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杯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而其另一首诗《客中作》则将白葡萄酒的美色芳香描写得精妙绝伦:“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如果用作当代的葡萄酒广告语,是再恰当不过的。李白不但嗜酒如命,写出许多关于酒的千古名句,而且对如何酿造葡萄酒似乎也甚为精通,这一点体现在其诗句中:“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此诗句是《襄阳歌》的节选,从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对酿造白葡萄酒的工艺了如指掌。给李白冠以“酒仙”的头衔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另一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有诗句盛赞葡萄酒:“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从《太平御览》的记载以及几位大诗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葡萄酒是唐朝上至君王、下至官兵将士以及文人骚客都非常喜爱的饮品。究其原因,是唐朝政权来源于西北政治势力,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臣之一,李渊生母更是鲜卑贵族独孤氏。西魏、鲜卑与西域各国交往频繁,长期受到西域各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西北多民族风俗融合的文化现象。以西北文化为核心是唐代文化的基础,因此流行于西域各国的葡萄酒应该是唐代酒文化中最为崇尚的酒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葡萄酒”在唐代甚为流行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