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gl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细雨纷飞,雨漫黄昏的傍晚,车行驶在高速路上,窗外掠过的是迷离而朦胧的树木和成排的车尾灯,仿佛一只只瞪大的红眼睛。想着又到了周末,可以好好地睡懒觉了,心中竟然有些小小的窃喜和激动。
  南方的秋雨就像江南的女子,温温柔柔、绵长清丽的飘着,没有北方秋雨的清冽。不觉来上海已经两个多月了,时光流逝的好快。
  来到上海,每天的生活内容似乎总是在乘车赶路。从浦东到安亭单程要三个小时,每天在路上就是六个小时,让我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大上海”。朋友来电问我,每天做什么,怎么安静了?我告诉她在“倒时差呢”,说来好笑,以前总是睡到九点多钟起床,现在早晨六点要准时出门乘早班车,等我赶到项目现场也将近九点钟了,总觉得睡不醒。
  她又“幸灾乐祸”地问:“能听懂上海本帮话吗?”因为她知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有一天厂方的安检人员用吴侬软语对我说了三遍同一句话,我茫然地看着他,懵懵懂懂的亮出胸牌,报出我们公司的名称,他才意识到我听不懂,用上海普通话说:不要穿拖脚凉鞋进车间。周围的人都善意哄笑起来。
  我老老实实的说:“能听懂一些了,还会说几个单词呢”——“肚咋哈”(大闸蟹);“抖头户”(大头虾);“养三鱼”(土豆)……她爆笑说:“你是‘歹徒’啊?怎么都是吃的啊?”“歹徒”是我们那里的俚语,就是超级能吃的意思。“民以食为天嘛,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当然先学会喽,哈哈。”然后我也狡黠地误导她说:“我还学会一句噢,‘侬思哇宁’(你是坏人)你来上海时候一定要对人说哈。”
  女友接着说多辛苦啊,要起来那么早,我说有选择,必然会有放弃和付出的,每个人不管是否愿意都要向前走的,时光不会因我们的辛苦而停留。在前行的过程中,也许你的同路人越来越少,甚至落伍了,只要你坚持前行,就会遇到新的更多的同路人,就会发现新的风景,就会抵达自己的终极。
  项目接近验收阶段,部分设备和配件要发回总公司。那天也是烟雨濛濛,我们办好托运手续,天色也暗淡下来,那个好心的货车司机让我搭他车去回市区的公交车站。我清楚他走的线路和我每天的不同,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还是勇敢地坐了上去。
  一路上我和司机聊得很热闹,了解到他是河南人,曾经在我的家乡当过海军,无形中我们有了一种亲近感。他复员后在上海打工,今年自己买了车子搞货运,他的妻子在驻马店的家中看护孩子和老人。我赞他能干,能吃苦,他说:“人总要奔一奔的”,他的这种“奔”,就是在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前行啊。
  公路上又习惯的开始塞车,他熟练的穿行几条马路,七拐八拐的在一个路口停下说:“前面我的车限行了,车站离这里不远,你到火车站后可以换车去浦东。”我道谢后下车。
  小雨轻的似乎只是潮湿的空气,深呼吸一下,就会吸到青草和树木特有的芳香,沁人心脾,路上的行人不多,路灯也静谧昏暗,如果不是急着回家,在这小雨中漫步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问过几个路人,真巧都是外地人,都不知道车站的位置,据说上海有70%是流动人口,心中不免有些担心和胆怯,因为上次开车的时候,已经领教过上海马路的迂回复杂,这端进去,转出来早已不是我要去的方向,只好等人来领我,很丢人的。所以不敢冒然穿弄堂,而我此刻又不清楚在那条路上,离上海还有多远,如果在雨夜迷路啦,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真的有些怕啊,刚好有辆摩的经过,拦下问路,他说很远,可以送我过去,只收我五元钱。
  摩的风驰电掣的溅起路面上的小水花,我拽紧他的上衣怕自己飞出去,紧张的要出汗的感觉,好在到站了……
  当公车开到下站时,我看到就是我刚刚站立的路口左转十几米的地方,哈哈,原来摩的把我带到上一站啦,我说那么奇怪呢,他为啥那么殷勤地帮我拦公交车呢。我在确认了路线后,对他说:“不急,我饿啦,要先买东西吃”,他走的时候,还叮嘱我要看清路线再上车。上海人真的精明会赚钱,但是心地不坏,蛮善良的。
  家人焦急担心我迷路发来信息,我告知在祁连山路敦煌站,她查过电脑回复说:“路很远,你打车回来吧!”我知道不论在哪个城市,如果找不到路,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打的”。可是我要在这个城市里生存下去,不能总是依靠“打的”,必须自己能走路,认路。心里想着家中还有个“卫星导航”呢,就踏实很多,回复:放心,我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
  几十分钟后,车到终点却是上海火车站旁边的汽车总站,距我要换乘的车站,要兜好大的一个圈子。这时候雨变得淅沥起来,偌大的广场上,每个行人都匆匆地前行,高悬的霓虹灯被冲刷得更艳丽夺目,一眨一眨地看着人们在交会,分开,从这里出发前行,抑或在这里抵达然后继续前行着。
  几次穿越地下通道,又一路打探,我终于坐上回家的车,一路上所经历的种种都被行驶的车子抛在后面,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依然会不断地前行……
其他文献
一    讲故事是小说的基本功能。“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佛斯特:《小说面面观》,20、21页,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虽然这种判断带有某种片面性,但作为小说的一种基本特征,“故事性”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正如钱谷融先生所言:“爱听奇闻逸事,可以说是人类的共同心理。一个生动的故事远比一篇充满至理名言的圣人经典更有吸引力。小说最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期刊
幼时,我喜欢在长江边偷偷学游泳,逮鱼捉虾,为这也没少挨揍。那时,人们最希望的是长江“翻塘”,浮出水面透气的那些形态各异、五彩斑斓、叫不出名目的鱼虾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小螃蟹们也抢滩似地涌上江堤,随便翻开一块石头,炸了窝似的四散逃去……  我虽然也耳闻目睹过淹死人,但长江,仍是儿时就心驰神往的地方。  在文革后期那个年月,大人下地干一天农活都不舍得买一块烧饼吃。而刚刚上学的我,却每每因学校组织的游泳活
期刊
秋雨绵绵之中,我又一次来到阳澄湖边的蟹市巴城。这几年来,巴城突然一下子走红了,成了上海边上一道耀眼的风景线。每到菊花正黄蟹正肥的季节,节假日里,不知有多少上海车辆赶往那里,吃蟹、买蟹、逛蟹市,已成了上海人休闲度假的新乐趣。  上月我应几位好友相邀,来过巴城一次,回去后感觉到在这里吃蟹不如看蟹,看蟹不如买蟹,买蟹不如问蟹,不过那次实在是行色匆忙,未能尽兴。所以这次又有了机缘,尽管百事缠身,还是摆脱一
期刊
刚刚收到花城出版社的张懿编辑寄来一大摞书,其中有一本便是邵燕祥先生刚刚出版的《教科书外看历史》。此前看过邵燕祥先生也是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由朱正先生领衔主编的《思想者文库》中的《非神化》。邵先生减退了诗人的天真浪漫,增添的是对过往历史的难以忘怀,对过往岁月的不留退路的彻底批判。还是一贯的犀利风格,不改的锋芒,对中国社会封建遗毒的批判,对胡风案的审视,对反右扩大化的反省,对柯庆施为什么说“中国知识分子
期刊
去年秋天和今年夏天,半年多时间内,有幸两次去了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尽管两次全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转了几圈,然而,鄂尔多斯的飞快发展,辉煌成就,已足以令我们惊叹、震撼!  第一次去,住鄂尔多斯假日大酒店,参加《中国作家》杂志与鄂尔多斯市的文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还参观了康巴什新区,虽然只呆了一天,可感触颇多。  首先,一个地级市与一个国家级文学刊物签订一个多项目的文学合作协议,设立“鄂尔多斯文学大奖”
期刊
这些年似乎有个变化,大学老师和研究生的关系亲近,与本科生的关系疏远。八十年代不必说博士生,即便硕士生也很少,老师和本科生构成了基本的师生关系。现在我一直不习惯、也制止研究生称自己是什么“老板”。“老板”这个词在今日大学的流行,正是大学世俗化的表现之一。那时,我以“辅导员”的身份带本科生,这一经历成为我深刻的青春记忆。  送走1982级学生,系里给我重新安排工作。“你把这一届学生带好,我给你磕头。”
期刊
沙边子村出了个全国劳模    沙边子村漫漫沙漠,沙边子村寸草不长,沙边子人世代受苦!  当地有首民谣这样唱:四季刮黄风,抬脚不见踪;风来沙遮目,房埋沙里头。这歌谣沙边子人不知道唱了多少年,忧伤的声音在茫茫沙漠里久久地呜咽,回旋,总也散不去。  不过,自从沙边子村来了个名叫李玉芬的女人,这情景就有点变了!女人是从邻近的高记场村来的。全村人都在注视着这个女人。女人还拖了四个娃,三女一男,起初还有个男人
期刊
一、买刀    就要这把了。秦小冷在杂草丛生的头上抓了一把,抓下一根枯草似的头发来,在离刀口一厘米的上方,轻吹一口气,头发瞬间截断,轻飘飘地飞了出去。  好刀!秦小冷将手伸进口袋,掏了半天,竟没掏出一分钱来。口袋空了个把月了。秦小冷想起来了。有几个小混混模样的围了过来,蹲在地摊上看刀。卖主一见这些主子,立即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小混混身上。秦小冷悄悄抬起后脚跟,将军刀塞了进去。再将咖啡色牛皮刀套封好
期刊
一  常言道:幼怕丧母;中怕丧妻;晚怕丧子。可这人间的不幸,都让杨家遇上了。  杨老汉叫杨家忠,是天岗湖的儿子。湖水的滋润,民风的感染,给了他一身过人的水性和强健的体魄,也给了他一副宽厚、豪爽的侠肝义胆。1948年,刚到17岁的杨家忠参加了解放军。他先后在江淮独立旅任司号员、通讯员、班长兼水手,参加过淮海和渡江战役,荣立过四次战功。但在渡江解放南京时,他腿部、肩部不幸负伤,离开了部队。  退役后,
期刊
空气中充溢着让人恋的爱  恰似飘于树梢的黄丝带  轻轻随风摇摆  盈盈抚弄心怀  柔软 绵长 绚丽 徘徊……    枯枝偿还绿叶的债  期待他日春来,花落花开  时间演绎不在的在  渴望他日醒来,铅华尽改    她汲取了花露沁香丝带  一望多姿   二见多彩  我洗尽了铅华直面真爱  初感素净   再觉素白    轻和着久违的词牌  姿彩凝绿  灵气恰如一簇玉团  自在自在  净白清梦   心却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