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成分为Gd2O3,SiO2,B2O3和Na2O的新型玻璃体系,探索了该玻璃体系的成玻范围,发现该系统在B2O3:20%以上,SiO2:0~50%,Gd2O3:0~30%的范围内均可形成完全透明的玻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成分为Gd2O3,SiO2,B2O3和Na2O的新型玻璃体系,探索了该玻璃体系的成玻范围,发现该系统在B2O3:20%以上,SiO2:0~50%,Gd2O3:0~30%的范围内均可形成完全透明的玻璃.在Gd2O3:30%,B2O3:60%和SiO2:60%,B2O3:30%两个组分附近时玻璃轻微失透.除此以外,在其他组分实验上没有得到玻璃.根据差热分析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玻璃析晶倾向参数β在0.32~1.76之间,说明含10%Gd2O3的钆硼硅酸盐玻璃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利用McCumbe
其他文献
报道了6种氨基硫脲和D-樟脑磺酸钠与镧系高氯酸盐形成的光学活性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33H51N9O9S6Ln(其中Ln=La, Pr, Nd, Sm, Eu, Gd; Ln∶L=1∶3), 并通过摩尔电
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N, N′, N″-(三吡啶甲酰)-三乙氨基胺(L)及其稀土硝酸盐配合物,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与热分析谱对它们进行表征, 同时, 初步研究了配体及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MgAl11O19∶R (R=Mn, Tb)荧光体, 测量了荧光体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和相应的发射光谱, 观察到基质吸收带位于170 nm附近, Mn2+离子的吸收位于170~51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erl脚本语言的Dos攻击工具,利用半连接原理攻击WEB服务。本攻击工具分扫描模块和攻击模块,具有HTTP Do S,HTTPS Do S,Cache avoidance和HTTPReady Bypass攻击功能。充分利用系统的超线程性能和Perl脚本特性,代码量少,对Linux下的WEB服务攻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