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参与度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而低层次的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当前农村教师普遍意识到教学要回归“学生本体”上来,但是这种回归仅仅是形式的回归,并没有从数学知识建构的角度做深入思考。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是停留在低层次的行为参与上,因此高层次的认知参与亟待增强。
【关键词】农村 学生 数学 认知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教师的普遍共识。
然而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所谓的“参与”仅仅是低层次的行为参与,简单的行为参与或许能让部分学生学好数学,但研究表明,简单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认知参与,必将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要营造轻松氛围,创造适合学生认知参与的氛围和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一)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认知参与
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时,边拍衣兜边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惊讶!“把人变小呀!”教师学着变戏法模样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相片。“哦!”学生恍然大悟,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再如,一位教师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测量一条边呈水平方向的“标准”角后,教师说:“刚才我们测量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的角。这里还有几个比较‘调皮’的角。你会测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可见,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囊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如沐春风。幽默的语言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其中,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善用赞赏鞭策的语言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认知参与
一个班里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作为教师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赏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学困生。宽容是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因此,教学,可以运用语言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上常进行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完成”,“多好的问题(解法、思路),会思考,你真行”……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与教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高层次参与学习的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和谐地发展,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二、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把握学科知识规律,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参与度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科知识规律。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到出来的?我们能不能继续用割补、旋转、平移等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有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经验,也非常愿意动手试试。很快学生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问:“你们非常聪明,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学生由于解决了问题就兴趣倍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一会又多了几种推到方法。这样教师就把握住了学科知识规律,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感,学生认知参与的积极性大增,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创造探究机会,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参与度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山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中互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A:“是一个平角!”学生B:“就是180o!。”学生C:“他说的没错,我加过的。”师:“那你能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加的吗?”学生B:“用量角器分别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在加一加就知道了。”师:“说的不错,谁还有其他想法?”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师: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这时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充满了探索欲望和激情,兴趣昂然,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操作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现象,使教师真正成了“导演”,学生则变成了“演员”,真正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新欲望,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认知参与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深层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愿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认知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翠英. 妙用幽默笔法,装点数学课堂[EB/OL].
【关键词】农村 学生 数学 认知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教师的普遍共识。
然而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所谓的“参与”仅仅是低层次的行为参与,简单的行为参与或许能让部分学生学好数学,但研究表明,简单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认知参与,必将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要营造轻松氛围,创造适合学生认知参与的氛围和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一)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认知参与
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时,边拍衣兜边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惊讶!“把人变小呀!”教师学着变戏法模样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相片。“哦!”学生恍然大悟,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再如,一位教师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测量一条边呈水平方向的“标准”角后,教师说:“刚才我们测量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的角。这里还有几个比较‘调皮’的角。你会测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可见,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囊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如沐春风。幽默的语言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其中,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善用赞赏鞭策的语言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认知参与
一个班里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作为教师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赏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学困生。宽容是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因此,教学,可以运用语言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上常进行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完成”,“多好的问题(解法、思路),会思考,你真行”……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与教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高层次参与学习的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和谐地发展,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二、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把握学科知识规律,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参与度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科知识规律。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到出来的?我们能不能继续用割补、旋转、平移等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有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经验,也非常愿意动手试试。很快学生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问:“你们非常聪明,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学生由于解决了问题就兴趣倍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一会又多了几种推到方法。这样教师就把握住了学科知识规律,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感,学生认知参与的积极性大增,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创造探究机会,提高学生课堂认知参与度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山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中互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A:“是一个平角!”学生B:“就是180o!。”学生C:“他说的没错,我加过的。”师:“那你能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加的吗?”学生B:“用量角器分别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在加一加就知道了。”师:“说的不错,谁还有其他想法?”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师: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索。”这时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充满了探索欲望和激情,兴趣昂然,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操作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现象,使教师真正成了“导演”,学生则变成了“演员”,真正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新欲望,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认知参与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深层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愿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认知参与而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翠英. 妙用幽默笔法,装点数学课堂[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