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教学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
【关键词】诗歌;意境; 培养; 情趣
Grasp the mood of poetry to foster good taste
Mu Guohong
【Abstract】The primary purpose of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it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grasp the conception of poet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 noble sentiment.
【Key words】poetry; conception; culture; fun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思想意境,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而古诗教学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怎样把握诗歌的意境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1 读,读出诗味,读懂诗意
诗歌教学要使学生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诗中典型的画面、丰富的情感进行描绘和渲染,再现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将“读”放在首位。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为“读”而读,容易造成倦怠,难以实现对诗文内涵的真正领会。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需要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入手,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在古诗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音乐背景,既可以渲染诗文情境,又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朗读情趣。另外,还可采用范读、分节朗读、轮流赛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挖掘他们善读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读的流畅,而且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读出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2 品,品出诗情,品悟画意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悠久的古诗词文化与现在的小学生认知水平有些脱节,对学生“品”诗词产生了一定的障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经验等因素,实施恰如其分的“品”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由诗词的表面意义向深层内涵迈进,感悟诗词本身的文學魅力。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在脑海中展开想象,从诗词的字里行间,透析其内涵,升腾起相关的画面,将文字语言的描述转化成重现诗文的画面。做到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教者应善于启迪和点拨,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畅翔。
3 拓,拓出深度,拓展新意
诗词的海洋浩瀚而绚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源泉。教学中,教者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教者应事先收集相关资料,并从中撷取最有价值的材料,如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写作风格等,扩充知识领域。教者应依据小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将生动形象的情景引入到对诗文的解读当中,给学生创设出乐学、乐思的情境,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便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句,从而真正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和情怀。
收稿日期:2010-02-25
【关键词】诗歌;意境; 培养; 情趣
Grasp the mood of poetry to foster good taste
Mu Guohong
【Abstract】The primary purpose of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it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grasp the conception of poet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 noble sentiment.
【Key words】poetry; conception; culture; fun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思想意境,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而古诗教学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怎样把握诗歌的意境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1 读,读出诗味,读懂诗意
诗歌教学要使学生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诗中典型的画面、丰富的情感进行描绘和渲染,再现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将“读”放在首位。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为“读”而读,容易造成倦怠,难以实现对诗文内涵的真正领会。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需要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入手,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在古诗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音乐背景,既可以渲染诗文情境,又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朗读情趣。另外,还可采用范读、分节朗读、轮流赛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挖掘他们善读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读的流畅,而且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读出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2 品,品出诗情,品悟画意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悠久的古诗词文化与现在的小学生认知水平有些脱节,对学生“品”诗词产生了一定的障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经验等因素,实施恰如其分的“品”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由诗词的表面意义向深层内涵迈进,感悟诗词本身的文學魅力。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在脑海中展开想象,从诗词的字里行间,透析其内涵,升腾起相关的画面,将文字语言的描述转化成重现诗文的画面。做到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教者应善于启迪和点拨,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畅翔。
3 拓,拓出深度,拓展新意
诗词的海洋浩瀚而绚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源泉。教学中,教者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教者应事先收集相关资料,并从中撷取最有价值的材料,如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写作风格等,扩充知识领域。教者应依据小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将生动形象的情景引入到对诗文的解读当中,给学生创设出乐学、乐思的情境,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便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句,从而真正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和情怀。
收稿日期: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