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三上”“三多”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一生勤奋治学,官居高位还珍惜分分秒秒研读不辍,故有“三上”“三多”之典故,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在的湖北随州长大。其幼年家贫无资,寡母郑氏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在母亲的教育下,欧阳修从小懂事知礼,勤奋苦读,终于学有所成,于景祐元年(1034年)入朝为官,成为深得民心的大臣。虽位居高位,公务繁多,欧阳修仍在忙碌之中,充分利用“三上”等点滴时间,潜心读书,笔耕不息。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欧阳修的“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从此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典范。
  欧阳修在古典文史上文思超群,名篇不断,断然离不开“三上”。政事缠身的欧阳修,不放过每一个马上、枕上、厕上的细碎光阴,将旅途中的马背上、睡前和如厕的点滴时光,都一点点收集起来,用在了读书治学上,故欧阳修在《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中有诗句“一生勤苦书千卷”。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欧阳修的“三上”典故和历史名家的文坛风范,又隔空撞撞而来,久唱不衰,经典而传神。
  欧阳修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不仅有“三上”,还有“三多”。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欧阳修对自己为文这样经典解说。“三多”,即多看书,认真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多练习写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多与别人商量,多借鉴别人的长处,力争让文章达到完美境界。欧阳修酷爱读书,在万卷书中汲取知识和学问,还多写多练,形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多向他人请教,多和朋友切磋商讨,也是欧阳修的治学之法。
  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经典名篇。这篇叙事即景散文,区区四百余字,便将滁州山林游赏之乐趣描写得淋漓尽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成为千古名句,在后世口口相传。但《醉翁亭记》并非信手写来,遂成佳作,而是欧阳修经过反复思考和广泛采纳别人的建议,方有历史名篇精琢而成。这便是欧阳修治学的“三多”之一,即“商量多”。
  当时《醉翁亭记》初稿完成后,欧阳修亲手抄写了很多份,吩咐手下张贴于人群密集处,供过路人阅读品评。然后欧阳修根据众人反馈的意见,多次修改。如初稿中,欧阳修开篇用了几十个字,来描写滁州山景,但修改之后,只留“环滁皆山也”仅仅五个字。这样开篇开门见山,更为简练凝神。
  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开创了历史上的一代文风,一生留下《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等许多经典名篇。他以“三上”“三多”,簡练地概括了自己的治学态度和创作心得,在历史文坛的大花园里,绽放了一枝最美的花朵,醒目而绚烂。
  (选自《闽南日报》)
  【谈古论今】
  欧阳修的“三上”“三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珍惜不经意间流逝的时光,多利用空闲时间看书与思考;唯有实践方能出真知;借鉴别人的长处,广泛采纳别人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一段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长城脚下一代又一代人的缕缕乡愁。北京延庆大庄科段明代长城,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上。长城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一代代人的尽心守护,儿时赤着脚登长城的孩子,如今已扛起了保护长城的大旗,成为最美的长城卫士。   大庄科乡共有9名长城保护员,2019年4月上岗以来,他们共同担负起保护7.5公里长城的责任。付永久是这支长城保护队的队长,他家住在长城脚下的大庄科乡东
期刊
历史的味道,厚重沧桑,西北的雄浑壮丽更为其增添了神奇、绚丽的一笔。暑假,我来到敦煌,咀嚼丝绸之路源远流长的历史的味道。   仿佛就在一刹那,两旁树木葱茏的背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垠的漫漫黄沙。我知道,我们已抵达了有着千年历史的阳关。   阳关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汉朝时设立。在这里,随手抓起一抔沙粒咀嚼,味道干涩而极苦。这里的沙似乎更细而坚,毕竟千年的历史已将其细心打磨。跟随黄沙的指引,我们参
期刊
早上8点不到,镇虏关上,62岁的村民张文友背着双肩包上来了。   张文友的装扮有些特别。红上衣、红帽子,后背还绣着“长城保护”4个字。这身衣服在灰绿色调的长城上十分醒目。打开背包,安全绳、应急药品、手电筒、充电器等一应俱全,手里还握着一把长柄手镐。这些都是一名长城保护员的标配。   镇虏关是黄花城水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往东到“尖楼”,往西到“十个楼”,都归撞道口村管护。这是一段残长城,有的地方十分陡
期刊
很不幸,他是个先天“脆骨症”患者,俗称玻璃娃娃,连打个喷嚏都会震碎肋骨。他诞生时每根骨头都被出生时的压力给“碾碎”了,四肢软塌塌地耷拉着,像一个被拆散了架的布娃娃。   三四岁时,他才能坐立。但他的骨骼密度很低,完全无法支撑身体直立时带来的压力,加之腿骨严重、持久性地扭曲,这辈子他都无法行走了。更不幸的是,他身高长到大约一米时就到了生长极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一刻也不能和轮椅分离,只有晚上,才能躺
期刊
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因为参加“国考”,而在长安的上都华阳观里过了一段“宅”生活,结果“宅”出了一本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白居易在长安参加了进士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高中第四名,同时及第的还有郑愈、崔玄亮、杜文颖等十七人,二十八岁的白居易是最年轻的一个,“慈恩塔下题名
期刊
素材导读   稀土是17个元素的总称,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小到手机、照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不仅仅是占全球稀土产量超70%的开采大国,更是全球稀土最大的加工厂,全球稀土用量的95%由中国提供。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从前却是研发“弱国”。经过老一辈科学家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立了完整的稀土资源利用产业链,采掘、冶炼、分离提纯技術处
期刊
我的父亲是一家百货公司的总裁,那是他自己创办的百货公司。   我的父亲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对我说过,将来我会接替他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总裁。1969年,我从剑桥大学毕业,在我进入百货公司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我问父亲我即将负责哪个职位,父亲说:“在家里,你是我的儿子,明天你才是我的员工,所以这件事情明天再说。”   第二天,我和父亲一起来到公司,他递给我一本仓库账簿,让我跟着老史丹去学习。父亲告诉我
期刊
上世纪初,在英国兰开夏郡有个名叫伦博朗的年轻人,他是一个经营杂货店的商人。   不过,伦博朗喜欢赌博,在他32岁的时候,他不仅输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把杂货店也输给了别人。最重要的是,他还用自己的房子作为抵押,借了一笔高利贷,而他把那笔高利贷也输光了,这意味着他连自己的房子也失去了。   在伦博朗无家可归的当天晚上,他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伦博朗失去的不仅是财产,还有斗志和信心,他为自己去参与
期刊
“薪水”本指打柴汲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陶潜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每日生活开支费用,自己难以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他也是人家的儿子,要好好待他。”后来人们便把工资叫做“薪水”了。   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稱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
期刊
酒泉子·长忆西山  【宋】潘 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赏析】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