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期创造社三诗人"中,王独清对象征主义的撷取具有代表性,他这种文学创作偏好与中心人物投入革命洪流的实践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发展倾向,成为创造社发展历程中比较奇特的一个阶段。而对象征主义"趋向虚无的艺术"的不满和强调主观体验的写实文学观,维系着他无法忘情的"家国"关怀。沉迷于颓废派诗歌,却不忘家和国,披着世纪末呓语的外衣,内心却饱含现实的进取精神,看似矛盾的因素其实已被整合起来。也正是这种痛切的现实体验和深沉的社会感应,才为他后期迅速转向革命的现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