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的女优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曾称原节子为“永远的贞女”和“传说的女优”,这既是仰望,也是一种批注,概括又遮蔽了她的一生。她终身未嫁,“永远的贞女”这个封号,听来无比光亮,盖过了她所有的消息。
  日本社会对艺能界的女性相当残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女艺人。歌手或演员往往只有几年最好的光阴,大众很快就会对她们失去兴趣和耐心。如果艺人们的婚姻、爱情失败,家庭出现问题,事业也就差不多葬送了。
原节子(1920-2015),日本横滨人,演员

  可原节子无疑是个谜。她的未嫁,她的隐退,她主动封锁自己的消息,隔绝镁光灯,真的让她的银幕形象飞上了云端,变成同期女优之中最独特的符号。而她的这种个性光环,在电影里也多次体现。与她合作无间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似乎体察到了她独特的气质,渲染了她神秘又诱人的女性魅力。在电影《秋日和》中,小津安排了几个近乎猥琐的中年男人爱慕原节子饰演的角色秋子。借他人之口,秋子的美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他们仰慕她,赞美她,渴望她,却永远得不到她。假如有人记得原节子,她的魅力何尝不是小津镜头下那样迷人而又不可捉摸呢?
  她的后事被料理停当之后,才经由媒体披露,离她逝世已经两月有余。95岁因肺炎离世,听起来并无过度的痛苦,相比很多同业的坎坷,这已经是一种幸运。原节子的事业和生活,如此顺理成章,随遇而安。
  原节子1920年出生于横滨,本名会田昌江,经由姐夫熊谷久虎导演介绍成为演员时,她才15岁,正在读高中。她没兴趣做明星,纯粹想帮补家庭而选择了演员这一职业,次年即获得机会前往德国,参演日德合拍电影,那是第一部由她担纲的大戏。初期有日本导演嫌她身形羸弱,未予重用。战后,她迸发出动人光彩,很快攀上事业高峰。
  在一系列电影中,原节子塑造了不少日本战后新女性形象。黑泽明《我于青春无悔》先行,原节子充分呈现了女性经过漫长混乱期后重新找到自我的过程。这部严肃电影引得许多业内人士关注,原节子很快开始与大师级导演合作。1949年,她第一次和小津安二郎合作,出演了《晚春》,她的表演方法让小津惊艳,继而两人频频合作。
  小津公开评论原节子的演技独一无二,大多数所谓演技派只知用大笑表达喜悦,用大哭表达哀伤,这种表演被小津类比为上野动物园的猴子,相当不齿。他认为原节子完全理解人物情绪,可以通过相反的表情和动作将其准确传达出来。两人的默契不由让当时的传媒揣测不已。对这样的猜测,两人都放宽心胸,小津甚至在自己的日记里调侃过。1963年小津去世,原节子在丧礼上大哭,这也是媒体最后一次捕捉到她的光影。
  之后她恢复本名,住在鎌仓,深居简出。
  银幕上的原节子高贵隐忍,国外影评将其与巨星嘉宝相提并论。在日本,媒体对她敬重有加。在日本电影黄金期,她和田中绢代、高峰秀子、山田五十铃齐名,获封四大女优。哪怕隐退长达半世纪,日本影评界也不断肯定她的演技与地位。2000年,《电影旬报》更将她选为日本影史十大女优第一名。
  原节子谜样的一生和银幕上的美丽形象相形对照,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她杏目粉腮,明眸皓齿,颇有异国美态。在电影中,她几乎从不使用歇斯底里的表演。大师们最爱捕捉她微如毫厘的细节,尤其是她温婉的笑容。在这笑容里,她的平淡温柔或内心变化,全流转在眼神中,光辉涌动。
  表面看,原节子饰演的角色浮于传统的家庭伦理,实则描绘出女性在社会变革中内在的心理。这些女性善良勇敢,高贵坚忍,令人心生向往。或许也因本身那种高不可攀,她饰演的角色多数独身一人,爱慕者众多,却无人可以得到。
  “任何日本男演员都可以扮演战士,任何日本女演员都可以演某一类妓女,然而很难找到一个女演员可以扮演好家庭出身的女儿。”小津如此评价原节子。《纽约时报》也发文肯定她的贡献。对日本电影人来说,她不只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他们的日本之魂(soul of Japan)。
  《读卖新闻》文化编辑近藤当年曾数次试图采访原节子,每次都被她的亲人出面拒绝。他们告诉近藤:“她身体很好”,“她不接受采访。”不断尝试之下,《读卖新闻》记者在1992年终于和原节子通上了电话,不过只有寥寥几句。“我并不是惟一的明星,”她说,“那时候每个人都耀眼极了。”
其他文献
“说荔枝,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枝垂锦弹含春意,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  就在11月30日,89岁的红线女还精神抖擞地站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舞台上,参加广州粤剧团60周年志庆晚会,并演唱了她的经典名曲《荔枝颂》。8天后,此曲已成绝唱。  从青丝到银霜,不变的是那一抹嫣红。粤剧诞生了她,她把一生交给了粤剧。走难结戏缘  红线女本名邝健廉,出生在
影帝  “去哪儿?”  “坐哪儿?”  “哪?”  从柏林回到北京,廖凡有点犯晕。连续几天的雾霾,京城一片惨白,他说,“像一个水泥厂。”一切好像慢了下来,只有廖凡在加快。机场堵截、记者约访、粉丝围观,他像一个木偶,被突然爆满的行程牵着走,没空倒时差。“回到北京,老是觉得回到一种虚幻中,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第二天就要录节目,观众在门口等他。  夜里,一辆商务车缓缓开过,人群警觉地举起手机,议论起来
图/贾睿椅子上的小魔女 , 布面油画 , 330cmx200cm ,2013保留随时修改的权利  如果你并不在毛焰熟知并认可的体系里,请谨慎表达对毛焰作品的喜爱,这会让他感觉不适。“我甚至有时候很讨厌我自己的有些作品被很多人喜欢,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你不能依附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的作品,但是那些买卖、收藏、贩卖,市场那一块的反应,我特别讨厌这种信息,会有强烈的失落感,这种困扰与日俱增。”  今
1911年的那场大火,让美国开始反思消防体系。NGO、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都成为这个公共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那些高度职业化的消防员  1911年3月25日,纽约曼哈顿。下午4点30分刚过,浓烟从格林街与华盛顿地两条街道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座大楼的高区冒出。火越烧越大,最终,146名工人在20分钟内丧生,其中的123名是女工,多数死于烧伤、窒息、钝性撞击伤,甚至三者的混合。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43
《The Daily Beast》的作者William O’Connor说:“巴黎人时髦,意大利人精致有魅力,英国人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伊夫林·沃,而美国人只有酷。”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肖像馆正在展出的展览《American Cool(美国酷)》刚好能解答这个问题。策展人挑选了最具有美国酷的100个人的照片,呈现给观众。都是经典照片,既有拳王阿里在纽约码头的都市之景,又有苏珊·桑塔格在家中休憩的特
年初房贷持续收紧。据新华网报道,与往年“年初松,年末紧”不同,2014年开年各银行的房贷业务并未放松,大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已退出房贷市场,首套房贷款利率八五折优惠已经绝迹。  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化是对房地产泡沫的严峻挑战,如果真的有泡沫的话。  金融泡沫的特点就是债务高杠杆,中国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就是先例。温州炒房团组团到各地以民间一分息融入的资金购入某地房产,房产当年升值的幅度必定在20%以上,
老话讲和气生财,但美国姑娘当娜·亚历山大(Donna Alexander)不这么想。在德克萨斯州东部的达拉斯,她开了全世界第一个“泄愤屋(Anger Room)”,给满腹怨气、心有愤愤的顾客提供一个发泄场所。  这几乎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电视电脑电冰箱,书桌衣柜双人床,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惹到你的东西,都能在这里报仇雪恨。当娜甚至在每个房间摆上一个人形模特,来承担假想敌的角色。而你要做的,
每年“中国青年领袖”颁奖活动之后,我们都会问获奖者一个问题: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这可能是今日中国最复杂的几个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对历史答案粗略统计的话,结果是令人惊讶的:80%的回答都是“责任”。类似问题如果放在别的言论场域,答案是“权利”和“自由”的可能性会高得多。即使是为数不多选择“自由”的青年领袖之一,创业者许知远也说:“个人的自由其实又是对自我的责任”。是的,责任。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是东西联大的校训。第一届毕业生把这句话印在了T恤上,连同白岩松的卡通头像  课桌上的水开了,咕嘟嘟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一间老办公室里,白岩松和东西联大第三届的11个学生围桌而坐。白岩松正严肃讲着多用形容词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看到有人拿起水壶要去泡茶,忙说:“别立即冲,绿茶放个5分钟再冲,否则烫废了。”  东西联大是白岩松的“新闻私塾”,已经招了三
“成千上万的华工帮我们筑起了‘美国梦’。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与贡献,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美国东西两岸不可能被连成一个整体”  5月中旬,旧金山已经进入初夏,190英里之外的西奈-内华达山(SierraNevadaMountain)山顶依然白雪皑皑。  那里海拔七千多英尺(约2100多米)。每年,风暴在山顶降下深达35-40英寸的雪,天然的滑雪胜地闻名加州乃至全美。内华达,正在修建铁路的华工前往修建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