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温家宝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由此看出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相当重视。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投入少,规模小,条件差,专业师资缺乏,招生难,生源质量差等方面。如何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以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们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首先要解决投入少,规模小,条件差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政策扶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不仅需要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术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知识的技工。为了让中等职业教育早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作为最终受益者的企业也必须及早伸出援助之手。国家已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宏观引导,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人才观、就业观和社会氛围;在用工用人制度上引导职业教育方向发展,严格实行准用工制度;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深造开通有利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对重点和骨干职业学校,有切实的扶持政策。现在国家已经启动多种专项资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营造了全社会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气氛,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山东省潍坊巿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快县域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多种方式完成县域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城区职教资源,逐步撤并或迁建农村职业学校,实现职业教育城区办学,彻底解决职业教育“小、散、低、差”的问题。实施职业教育“2431”工程。每个县市在县城按照2431标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至少建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将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缺乏活力的职业学校予以撤销,将一些布局不合理或专业结构雷同、培养方向相近、地理位置相连的学校进行合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优势,从而改善办学条件和增强办学实力。县市职教中心建设正在大力进行,各个县市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形式,至少建成一处高标准的职教中心。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县市,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达到“2431”标准;尚未建成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县市要按照“2431”的标准规划本县职教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步实施,限期达标。在不远的将来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少,规模小,条件差的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其次要解决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学校整合以后,加强了骨干专业,可以部分缓解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国家在原来对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基础上,加大了专业教师,特别是紧缺型专业的师资培训。国家教育部职成司〔2006〕31号文件规定,为做好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工作,在数控技术应用等六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6-2007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06〕33号)中强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有关精神,“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创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中央财政支持11750名教师参加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央财政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启动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工作。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2006-2007年度的经费拨付后,为在短期内解决专业师资提供了资金保障。这几年,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关于师资培训的合作成绩显著,鲁巴师资培训中心为职教师资的培训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了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上学校、企业等有关单位的积极努力,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也必将得到更好地解决。
第三要解决招生难,生源质量差的问题。
解决了以上问题,招生难的问题可以说解决了一半。有了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加上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招生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要想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作。首先,学校应在办学形式上必须有进一步的改革,如在“双元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三、积极引进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重视岗位技能训练,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四、采取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相结合,拓展办学路子,扩大招生来源。五、积极与当地和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安置促招生,以质量求发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六、在抓就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采取以上措施,必然大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完成国家要求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1:1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一样,不改革不发展,小改革小发展,大改革大发展,只要紧跟时代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会迎来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的春天。
首先要解决投入少,规模小,条件差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政策扶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不仅需要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术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知识的技工。为了让中等职业教育早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作为最终受益者的企业也必须及早伸出援助之手。国家已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宏观引导,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人才观、就业观和社会氛围;在用工用人制度上引导职业教育方向发展,严格实行准用工制度;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深造开通有利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对重点和骨干职业学校,有切实的扶持政策。现在国家已经启动多种专项资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营造了全社会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气氛,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山东省潍坊巿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快县域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多种方式完成县域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城区职教资源,逐步撤并或迁建农村职业学校,实现职业教育城区办学,彻底解决职业教育“小、散、低、差”的问题。实施职业教育“2431”工程。每个县市在县城按照2431标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至少建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将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缺乏活力的职业学校予以撤销,将一些布局不合理或专业结构雷同、培养方向相近、地理位置相连的学校进行合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优势,从而改善办学条件和增强办学实力。县市职教中心建设正在大力进行,各个县市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形式,至少建成一处高标准的职教中心。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县市,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达到“2431”标准;尚未建成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县市要按照“2431”的标准规划本县职教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步实施,限期达标。在不远的将来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少,规模小,条件差的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其次要解决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学校整合以后,加强了骨干专业,可以部分缓解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国家在原来对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基础上,加大了专业教师,特别是紧缺型专业的师资培训。国家教育部职成司〔2006〕31号文件规定,为做好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工作,在数控技术应用等六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6-2007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06〕33号)中强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有关精神,“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体系、创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中央财政支持11750名教师参加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央财政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启动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工作。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2006-2007年度的经费拨付后,为在短期内解决专业师资提供了资金保障。这几年,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关于师资培训的合作成绩显著,鲁巴师资培训中心为职教师资的培训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了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上学校、企业等有关单位的积极努力,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也必将得到更好地解决。
第三要解决招生难,生源质量差的问题。
解决了以上问题,招生难的问题可以说解决了一半。有了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加上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招生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要想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作。首先,学校应在办学形式上必须有进一步的改革,如在“双元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三、积极引进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重视岗位技能训练,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四、采取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相结合,拓展办学路子,扩大招生来源。五、积极与当地和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安置促招生,以质量求发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六、在抓就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采取以上措施,必然大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完成国家要求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1:1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一样,不改革不发展,小改革小发展,大改革大发展,只要紧跟时代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会迎来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