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以为思政课很闷、很枯燥,没想到老师把教案编得这么有意思,讲得如此精彩,更没想到我竟然喜欢上了思政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思诗说。从2009年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惊喜地发现,思政课“变脸”了,课堂变得更精彩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了90%以上,对授课教师的喜欢程度也达到90%以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改革思政课教学,通过课堂专题讲授、课后专题论证和贴近生活的社会实训,让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更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更强。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制作PPT课件、开展社会调查、归纳分析社会现象、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中,锻炼了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出现了一股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
“难、难、难、难上加难”,这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案重构与教学改革之前,思政课教师普遍的认识和看法。思政课难教,学生难管,课题难做。由于思政课教学落后于形势发展,渐渐变成了满堂灌输的一言堂,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缺乏生气,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效果也不理想。
如何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且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思政课必须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该校社科部主任王斌坚定地说。
2009年4月,学校党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实施意见》,切实把思政课列为“一把手工程”进行建设,确保思政课在学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准确把握改革定位,提出教学改革求实效,方案重构是新路,以此来建构改革发展新思路。
2010年,学校首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改革,坚持“一个不变、四个转变”思路,即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和教材不变,教学模式由按章节顺序的体系式变为专题式,教学方法由单纯课堂灌输变为课堂专题讲授+课后专题论证与实训,课时分配由单一课堂变为课堂讲授占三分之二、课后论证与实训占三分之一,教学功效由虚变实,讲究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
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课程涵盖的内容,该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10个专题和相对应的论证与实训。10个专题分别是:适应大学新生活,确定成才新目标;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关注心灵健康,阳光快乐成长;插上理想翅膀,实现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告别青春萌动,探寻爱情真谛;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学好婚姻继承法,把握未来新生活;惩治违法犯罪,不越刑法“雷池”。
“这次改革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在,专题式教学已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王斌高兴地说。
■
“听说过考研学生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占座位,没听过上思政课抢位置的。”这是开展专题教学后,学生们经常感慨万分的事情。“老师,下一次课还是您上的吗?您还会这样给我们上课吗?”这成为学生最喜欢询问的问题,表达着他们对思政课教师的赞赏。
如今,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备课充分,上课资料翔实生动,讲授声情并茂,或用故事作课堂导入,或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或组织学生讨论,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了。
“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呢?如何变“体系式”教学为“专题式”教学?”这是思政课教师最疑惑和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专题式’教学首先要科学设置教学专题,并以精彩的专题名称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思想启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刘晓雄教授说,“要领会课程与教材的精神,力求每个专题既能涵盖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能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每个专题的主标题采用对仗格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并且前后对应:从落后挨打、民族觉醒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帝制覆灭、民国建立到一声炮响、开天辟地,从民族抗争、中流砥柱到民心向背、历史选择,最后是民族复兴、成功之路。而副标题又能很好地揭示教材章节内容思想精粹,把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建设史和民族复兴史完全展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专题设置也极具本课程的特色,如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老祖宗不能丢,唯物辩证法的魅力——辩证法的“诡”与“辩”,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改变世界的“杠杆”与“双刃剑”,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表”与“里”。
能不能吸引学生,最关键的还要看教师能不能把这些专题讲好、讲活,讲出《百家讲坛》的水平和精彩。“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每个专题都是精品。”王斌主任介绍说。为此,该校要求教师一个学期只讲授1~2个专题,并且在本年级各班进行循环讲授,然后在下一学期再轮换讲授其他专题。这样,教师对专题内容做到了全面理解和把握,能够对教学专题的内容、形式、方法、案例、教态以及课件等不断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以史为据,史论结合。“现在上思政专题课就是一种享受,想逃课都难。”这是学校进行专题教学改革后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
为了将教材章节体系转变为专题体系,该校根据教师特长,固定讲授专题。如一位教师讲两个专题,一个班就有五位教师循环上课。同时,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听课、评课、示范教学等管理制度。“多位教师循环上课,学生面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增强了新鲜感,也减轻了视觉疲劳。”社科部教师王珍说。重要的是,教师有精力和时间钻研,备课更加主动,教学越来越有劲。
“思政课是我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对外语言专业大二学生李雯婧回忆说,“老师讲了几个案例,却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大家讨论:一位老人去世,亲生儿子和收养儿子如何继承财产?小偷偷吃邻居家树上的桃子中毒,谁该负责?恋爱中女孩开玩笑,将锌放进男孩的饮料中,饮料生产企业为何起诉女孩?一连串的问题引得我们兴趣大增。大家纷纷争着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在老师引导下,我们形成共识,得出答案。” ■
思政课要有吸引力,能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最根本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王斌主任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用专题论证来解答学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疑问,用课外实训来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专题论证和课外实训都属于实践教学的环节,该校却把两者结合得很好。“过去,教师主要讲一些课外的东西,有些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听后又觉得没什么理论内容和理论深度,只当是听了个故事或笑话。有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只是作一些简短的和较为肤浅的解答,我们听了也难入耳。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好不住地点头,算是对老师讲解的应答。现在通过专题论证,解答了我们的理论疑点,我们对一些理论热点问题更有兴趣了,更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该校建工学院学生胡梦成痛快地说。
“我们是受到《六个“为什么”》和《七个“怎么看”》等理论文献的启发才在思政课开展专题论证这个实践教学环节。这些书是校长郭杰忠教授特地为每位思政课教师购买的学习资料。”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刘晓雄教授说起专题论证的由来,“过去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也进行了分析和讲解,有时还组织过讨论,但只能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课堂讨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专题论证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作为课题和学术来研究,既拓展教师的学术空间,又培养学生的理论探讨兴趣,解决学生对重大理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如何开展专题论证实践教学?社科部副主任袁建勤教授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来:“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梳理出这些问题背后所蕴含的重大理论,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重大理论问题的来源、理论背景、理论争鸣与学界不同的理论观点、理论运用和政策实施的实践过程、理论利弊探讨等,这样就给学生真正提供了深入思考、解答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种路径,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题论证报告的撰写。二是继续采用‘点面结合,课题立项’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专题立项,以课题的形式进行解答。专题论证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实效性。”
记者了解到,该校的思政课实训方式五花八门,如实地参观考察、辩论赛、专题论文与理论研讨会、人物访谈与采访报道等。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确定2~3个主题开展实训活动。2012年,该校组织全校学生到鄱阳县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多彩活跃的课堂教学后,学生分组开展专题论证和社会实训,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思政课摒弃了一次闭卷考试“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实行期末开卷考试、平时成绩、专题实训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三者所占比例分别是50%、20%、30%。“此举最受大家的欢迎。”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邱志国说,“以前,为应付思政课考试,大家总是考前突击,拼命死记硬背。考完了,也就忘完了。新的考核,促进大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上课和实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据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撰写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案重构》一文于2012年12月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建设研究与探索》《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等论文先后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评选二等奖。■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email protecte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改革思政课教学,通过课堂专题讲授、课后专题论证和贴近生活的社会实训,让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更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更强。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制作PPT课件、开展社会调查、归纳分析社会现象、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中,锻炼了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出现了一股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
“难、难、难、难上加难”,这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案重构与教学改革之前,思政课教师普遍的认识和看法。思政课难教,学生难管,课题难做。由于思政课教学落后于形势发展,渐渐变成了满堂灌输的一言堂,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缺乏生气,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效果也不理想。
如何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且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思政课必须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该校社科部主任王斌坚定地说。
2009年4月,学校党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实施意见》,切实把思政课列为“一把手工程”进行建设,确保思政课在学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准确把握改革定位,提出教学改革求实效,方案重构是新路,以此来建构改革发展新思路。
2010年,学校首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改革,坚持“一个不变、四个转变”思路,即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和教材不变,教学模式由按章节顺序的体系式变为专题式,教学方法由单纯课堂灌输变为课堂专题讲授+课后专题论证与实训,课时分配由单一课堂变为课堂讲授占三分之二、课后论证与实训占三分之一,教学功效由虚变实,讲究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
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课程涵盖的内容,该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10个专题和相对应的论证与实训。10个专题分别是:适应大学新生活,确定成才新目标;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关注心灵健康,阳光快乐成长;插上理想翅膀,实现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告别青春萌动,探寻爱情真谛;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学好婚姻继承法,把握未来新生活;惩治违法犯罪,不越刑法“雷池”。
“这次改革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在,专题式教学已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王斌高兴地说。
■
“听说过考研学生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占座位,没听过上思政课抢位置的。”这是开展专题教学后,学生们经常感慨万分的事情。“老师,下一次课还是您上的吗?您还会这样给我们上课吗?”这成为学生最喜欢询问的问题,表达着他们对思政课教师的赞赏。
如今,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备课充分,上课资料翔实生动,讲授声情并茂,或用故事作课堂导入,或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或组织学生讨论,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了。
“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呢?如何变“体系式”教学为“专题式”教学?”这是思政课教师最疑惑和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专题式’教学首先要科学设置教学专题,并以精彩的专题名称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思想启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刘晓雄教授说,“要领会课程与教材的精神,力求每个专题既能涵盖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能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每个专题的主标题采用对仗格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并且前后对应:从落后挨打、民族觉醒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帝制覆灭、民国建立到一声炮响、开天辟地,从民族抗争、中流砥柱到民心向背、历史选择,最后是民族复兴、成功之路。而副标题又能很好地揭示教材章节内容思想精粹,把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建设史和民族复兴史完全展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专题设置也极具本课程的特色,如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老祖宗不能丢,唯物辩证法的魅力——辩证法的“诡”与“辩”,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改变世界的“杠杆”与“双刃剑”,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表”与“里”。
能不能吸引学生,最关键的还要看教师能不能把这些专题讲好、讲活,讲出《百家讲坛》的水平和精彩。“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每个专题都是精品。”王斌主任介绍说。为此,该校要求教师一个学期只讲授1~2个专题,并且在本年级各班进行循环讲授,然后在下一学期再轮换讲授其他专题。这样,教师对专题内容做到了全面理解和把握,能够对教学专题的内容、形式、方法、案例、教态以及课件等不断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以史为据,史论结合。“现在上思政专题课就是一种享受,想逃课都难。”这是学校进行专题教学改革后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
为了将教材章节体系转变为专题体系,该校根据教师特长,固定讲授专题。如一位教师讲两个专题,一个班就有五位教师循环上课。同时,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听课、评课、示范教学等管理制度。“多位教师循环上课,学生面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增强了新鲜感,也减轻了视觉疲劳。”社科部教师王珍说。重要的是,教师有精力和时间钻研,备课更加主动,教学越来越有劲。
“思政课是我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对外语言专业大二学生李雯婧回忆说,“老师讲了几个案例,却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大家讨论:一位老人去世,亲生儿子和收养儿子如何继承财产?小偷偷吃邻居家树上的桃子中毒,谁该负责?恋爱中女孩开玩笑,将锌放进男孩的饮料中,饮料生产企业为何起诉女孩?一连串的问题引得我们兴趣大增。大家纷纷争着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在老师引导下,我们形成共识,得出答案。” ■
思政课要有吸引力,能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最根本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王斌主任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用专题论证来解答学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疑问,用课外实训来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专题论证和课外实训都属于实践教学的环节,该校却把两者结合得很好。“过去,教师主要讲一些课外的东西,有些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听后又觉得没什么理论内容和理论深度,只当是听了个故事或笑话。有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只是作一些简短的和较为肤浅的解答,我们听了也难入耳。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好不住地点头,算是对老师讲解的应答。现在通过专题论证,解答了我们的理论疑点,我们对一些理论热点问题更有兴趣了,更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该校建工学院学生胡梦成痛快地说。
“我们是受到《六个“为什么”》和《七个“怎么看”》等理论文献的启发才在思政课开展专题论证这个实践教学环节。这些书是校长郭杰忠教授特地为每位思政课教师购买的学习资料。”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刘晓雄教授说起专题论证的由来,“过去对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也进行了分析和讲解,有时还组织过讨论,但只能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课堂讨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专题论证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作为课题和学术来研究,既拓展教师的学术空间,又培养学生的理论探讨兴趣,解决学生对重大理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如何开展专题论证实践教学?社科部副主任袁建勤教授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来:“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梳理出这些问题背后所蕴含的重大理论,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重大理论问题的来源、理论背景、理论争鸣与学界不同的理论观点、理论运用和政策实施的实践过程、理论利弊探讨等,这样就给学生真正提供了深入思考、解答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种路径,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题论证报告的撰写。二是继续采用‘点面结合,课题立项’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专题立项,以课题的形式进行解答。专题论证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实效性。”
记者了解到,该校的思政课实训方式五花八门,如实地参观考察、辩论赛、专题论文与理论研讨会、人物访谈与采访报道等。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确定2~3个主题开展实训活动。2012年,该校组织全校学生到鄱阳县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多彩活跃的课堂教学后,学生分组开展专题论证和社会实训,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思政课摒弃了一次闭卷考试“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实行期末开卷考试、平时成绩、专题实训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三者所占比例分别是50%、20%、30%。“此举最受大家的欢迎。”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邱志国说,“以前,为应付思政课考试,大家总是考前突击,拼命死记硬背。考完了,也就忘完了。新的考核,促进大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上课和实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据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撰写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案重构》一文于2012年12月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建设研究与探索》《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等论文先后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评选二等奖。■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