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命题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掀起新的教学变革,学业评价的要求也相应产生变化,试卷的命制要体现《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交融”的理念,着力区分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有效引领教学。以下以温州市201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以下简称“期末试卷”)为例,谈谈基于统编教材的试题命制应关注的几个点。
  一、践行教材理念,呼应课程体系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构建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命题者要仔细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和配套的作业本,归纳教材的显著特点和明确要求,在命题时紧扣语文教学常态。
  (一)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设题
  跟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七年级以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单元导语”和“积累探究”反复强调朗读和默读的技巧,这显然是七年级(上)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此,期末试卷第1题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经典语句为材料设题: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请标出画线句的重音,并简述理由。
  题干中“重音”的定义取自教材第一单元课文《春》的注释。这一试题既考查学生朗读时的语感,又考查学生对重音作用的理解。
  此外,期末试卷第8题,要求解释选自《世说新语》的如下几个加点字:
  ①盐空中差可拟
  ②王仲宣好驴鸣
  ③顾语同游曰
  ④俄而齐王败
  这几个加点字均为课文重点字词,可以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呼应从“教读”到“自读”的课程体系
  “考试既是检测评价,又是学习指导”。让语文知识介入评价,根据材料给予适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指引学生灵活运用并完成规定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检测语文核心素养,规避大量应试训练对检测效度造成干扰。如期末试卷中的古诗词赏析题: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 。
  [色彩之妙] 。
  《天净沙·秋思》取材课内,和《天净沙·秋》在表现形式上诸多相似,此题紧扣两首元曲的核心技法——名词和色彩,呼应教材编写的体系结构,努力搭设助读系统,形成由“教读”到“自读”的试题脉络,检测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三)研究《作业本(语文)》的命题价值
  作为浙江省内与统编教材搭配使用的教辅,《作业本(语文)》是课前预习的重要工具,为教学提供了清晰有效的设计思路,也是课后拓展学习的主要载体。命题者可深入研究《作业本(语文)》试题,厘清其与教材的关联,参详试题背后的理论依据,并充分利用《作业本(语文)》改编试题。如期末试卷的第9题:
  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个方块汉字都是一个个有趣的密码,常常蕴含着无限想象的空间。“阅”字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小兔的“阅”历;我的年度“悦”读史;“阅”兵,“阅”中国……
  这一写作题以“汉字密码”切入,改编自《作业本(语文)》中《天上的街市》课后拓展“联想的大树”,融合教材第六单元写作板块“发挥联想和想象”,指引学生以“阅”字为基点,从组词、读音、字形等角度加以联想想象,激发写作兴趣,铺设读写之路,强化了《作业本(语文)》在教学中的效用,又呼应“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学段要求。
  总之,期末试卷将“教材—课堂—评价”视作整体推进延伸,力求每道题都能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每道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
  二、倡导名著阅读,渗透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注重向课外名著阅读延伸,倡导“1+X”教學策略,“名著阅读”成为“三位一体”阅读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体现名著阅读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加大分值上,而且应加强考查名著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其他试题中巧妙渗透名著阅读,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期末试卷以“爱阅读·诗画旅途”“爱阅读·文学欣赏”和“爱阅读·新少年写作”三个真实的读写活动为线索,强化了阅读氛围。
  (一)由“细节识记”转向“阅读能力”的命题导向
  名著阅读(或“整本书阅读”)是最真实、最常态的阅读形式,它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比单篇课文的精读更甚。评价不应只注重对表层信息的识记性考查,“基于对名著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体验、感悟、思考,应该是文学阅读的价值追求,也是名著测评的基本方向”[1]88。期末试卷在名著阅读的考查上组合了《西游记》中悟空成长三个阶段的片段命题:
  大话悟空
  ——《西游记》研读札记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片段(略)。
  [字字珠玑]“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一个字。但选文中三个加点的“一”字,却让我感受到孙悟空 。妙!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长老 圣僧恨逐美猴王》片段(略)。
  [句句经典]画线句详细描写了孙悟空的一言一行。我从中感受到了孙悟空 。
  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片段(略)。
  [段段精辟]此段写受金顶大仙指引,唐僧师徒渡河的情景。比较八戒和悟空的言行,我对悟空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
  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和对以上三个选段中孙悟空言行的研读,我有了这样的发现: 。
  前三题并非基于粗略的阅读体验,而是指向“精读”方法——考查揣摩人物言行进行鉴赏的阅读能力,实践教材中的《西游记》读书方法指导。
  阅读能力的考查还应基于文本特质:考查《西游记》可着眼于悟空形象鉴赏,指向主旨探究;考察《湘行散记》,可基于诗意的语言特点,着重朗读能力的测评;考察《朝花夕拾》,可偏向思维性的举证和论证能力……
  (二)注重阅读策略的渗透
  王荣生说“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方法”[1]90。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板块在介绍一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外,还强调某本或某一类书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方法,增强阅读兴趣,以期有广阔的阅读视野和自由的阅读空间。
  在期末试卷的“爱阅读·文学欣赏”板块中,六道试题以“名著推荐”“阅读交流”“《西游记》研读”“《安徒生》童话细读”“古诗词赏析”“《世说新语》选读”为线,层次分明,凸显阅读策略。
  “名著推荐”考查自主阅读篇目的内容辨识能力,三句推荐语来自书本扉页,直指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导读名著的意识;“阅读交流”鼓励阅读后进行交流探讨,让思考在碰撞中走向深处;“大话悟空”指向人物主题阅读,给学生以阅读、思考的立足点和聚焦点,辅以旁批、尾批等常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粗略的研读和探究意识;“童话细读”选取《五颗小豌豆》,照应《皇帝的新装》,用阅读任务记录单的形式考查,呼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言文板块组合《世说新语》文本,对批注的考查,呼应助读系统中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学生是初级阅读者,只有让他们确立阅读目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他们才能在主动的阅读行为中有收获,因此命题者须在阅读技巧和策略上不懈探索。
  (三)探索名著由“篇”到“本”的命题思路
  《考试说明》将名著评价纳入阅读板块,是“大语文”理念在评价中的重要实践,命题者应着力思考名著在阅读中的考查形式及价值。
  期末试卷的阅读题多处采用了由“篇”到“本”的命题思路,如依据文本特征设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为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张本:在“《西游记》研读”中,前3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悟空的成长,为最后一题的探究发现作铺垫;在“《世说新语》选读”中,前面的设题为探讨该书是否适合作为七年级学生阅读书目作铺垫;在“《安徒生童话》细读”中,前3题分别涉及童话的情节梳理、语言特点及理解指向核心主旨的关键句,第4题以SOLO评价理论为依据,要求学生结合《五颗小豌豆》的内容,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探究安徒生被誉为“儿童文学的太阳”的原因。
  当然,命题也可尝试以整“本”书入手,考查学生对“篇”的理解程度。如期末试卷的第4题,要求举例印证《朝花夕拾》中“丰富的社会内涵”,便是由“本”溯“篇”。
  三、强调学以致用,引导高阶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统编教材充分体现这一思想,“课后练习”和《作业本(语文)》中的许多题目,涉及创新、问题求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渗透分析、运用、评价和创造等多种思维类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试题的命制须设置适当难度的高阶题,以起到检测和区分的作用。
  (一)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统编教材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因此,试题要着眼于检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期末试卷中的一道“古诗文名句积累”题:
  学校要开展“文化班级”命名活動,请你化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给班级命名。班名: ;语句: 。(可填一句或多句)
  此题营造真实情境,在考查学生背默、理解《诫子书》之余,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古文知识解决“班级命名”这一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勿过分强调死记硬背,鼓励教师设计综合性强的活动调动学生充分运用古文知识的积极性。
  (二)介入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分析、推论、评估和说明等多种思维能力。温儒敏教授说:“中国语文教育总体在进步和改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语言文字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弱项。”长期应试训练让学生盲目崇拜标准答案,丧失了发表主观见解的意愿,不利于其思维发展。在评价中适当加入涉及批判性思维的试题,能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进而改变这种局面。如期末试卷“《世说新语》选读”中的以下两道试题:
  ● “遂”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两道题考查学生对“遂”字和成语的推断能力,指向思辨能力。学生需综合文本各要素进行假设和猜想,并经过缜密的推断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而下面这道题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开放性:
  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三)运用SOLO评价理论
  浙江省在学业评价中努力尝试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分机制,不仅考查阅读后的收获,同时考察阅读时的思维动态。相较采点赋分,它能更有效地规避应试训练带来的影响。统编教材倡导“1+X”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策略和方法,要求努力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外阅读量400万字的要求。这为SOLO评价理论在命题评价中的运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期末试卷“《安徒生童话》细读”试题中的第4题(见上文),命题者以SOLO评价理论区分学生的思维水平,依照“有无结合本文和其他童话、答案有无存在关联性、有无进行论述”等思维序列分三层赋分,能有效区分阅读思维的深度、答题时的逻辑和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动态。
  在试题中渗透高阶思维,进而倒逼教学改革,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试题类型也是统编教材追求的方向,如PISA阅读测试理念、写作情境化等,但在期末试卷中未能充分体现,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表里值”思想是指在理解某个语言单位的含义和作用时,遵循着由“语表形式”到“语里意义”再到“语用价值”这一思维路径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表里值”思想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和语境作用,具有三大优势:训练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实现由读到写的知识迁移,培养由此及彼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里值”思想;词句理解;《阿长与〈山海经〉》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要:依据智慧语文的相关理念,《选读》教学可运用“加减乘除”策略:“加”,让学生学会知识,读懂《论语》的教材内容和内涵;“减”,让学生开展活动,活学《论语》;“乘”,让学生触类旁通,学活《论语》;“除”,让学生掌握策略,会学《论语》。  关键词:《选读》;教学策略;智慧语文  “培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各国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限定性选修课程进入高二语文课堂,核心目标是培养
期刊
朱林鹏老师的“说服:论述文的核心”教学,是“论述文创意写作教学”理念下的一次教学尝试,从效果看,这次尝试很成功,获得了听课师生的好评。  “创意写作教学”可以有两种理解:创意的写作教学和创意写作的教学。这里指的是创意的写作教学。简单地说,创意的写作教学就是寻找写作教学的不一样的思路。那么,朱老师的教学尝试“创意”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讨论。  一、抓住“说服”有效组织教学  表面看,这似乎是
期刊
摘 要:所谓“体验的语文”,是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与过程的语文学习的总称。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理念。在实践中,体验的语文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来培养听读写说能力,以项目设计为课堂活动的基石,以关注学生体验为课堂突破口。  关键词:体验;教学策略;《今生今世的证据》  体验是主体对自我、生命与世界的一种感知。笔者所谓“体验的语文”,是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与过程的语文学习的总称。它是以语文
期刊
摘要: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此类题型看似简单,但考生答题往往存在残缺、错位、模糊等情况。基于这样的“诊断”,如果要破解这些障碍,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建模”,从“梳理”“提炼”“生成”“验证”四个环节来实现“可操作”这一要求。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应注意“变式”,以期能以点带面,认清本质。  关键词: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解题“建模”  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是高考小说阅读题
期刊
摘 要:相比以往教材,统编教材加强了新闻教学的力度,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新闻单元,且以独立的“活动·探究”形式出现,选文涵盖消息、特写、通讯等各种新闻类型。新闻教学应用好教材,根据学情搭建新闻学习支架,使学生系统学习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相关知识,提升新闻素养,学会审视生活、思考生活,发展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新闻教学;统编教材;学习活动  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
期刊
摘 要:关注文本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是深入文本教学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语言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邻居吴老先生》一文的教学,可从“吴老先生”“邻居”“迁川第一世祖”“只是”“橘树”“任夫先生”“病”等关键词切入,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关键词:文本解读;关键词教学;《邻居吴老先生》  现在有很多朗读式的课堂,学生跟着教师的指令读过来又读过去,最终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在一个
期刊
【课堂实录】  一、激发诱导,各谈感触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和个别同学聊天,从同学们的言辞间感觉到刚刚经历完大考的各位稍显疲惫。所以今天我们不谈考试,放松些,把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校园生活。  [教师用PPT呈现。]  据统计,最让学生反感的学校行为排名前三名为“排列名次”“发型检查”“放学留堂”这三种行为,我想问问大家,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种?  生1:放学留堂。因为自己有多次被留堂的切身经历,非
期刊
摘 要:自然朗读是依据现代白话文的语体性质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但它却不是一种好的朗读方式。它对于文本言语的认知几乎不起大的作用,反而在造成朗读意义信息弱化的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意志和行为。  关键词:自然朗读;念读表征;念读饱和;朗读知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朗读方式:在文本段落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就刚学习过的段落进行朗读,美其名曰“加深理解”;在全篇学习结束的时候,还让学生就全
期刊
摘 要: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路标,其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能体现阅读教学内容单元设计与整体规划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应该清晰且多元、应建立一个可以复制的学习支架、要与学情匹配、要让学生思考和记笔记空间的最大化、每个板块之间的难度和容量要均衡等原则。  关键词:学习单;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  在引入学习单的生成式课堂中,学习单是以板块、问题以及学习成果为表格内容的学习工具或支架,学生知道学习路标、解读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