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面对黑夜,我们能看到什么?关于夜晚的体验,摄影师刘树伟将一些思绪的片段交织于现实的体验中,呈现出了一种超乎于现实的感受。
在刘树伟的照片中,有映射在玻璃上五颜六色的光;有从燃烧的火堆中飞散出的火星;有新月在朦胧海岸的重复形象;有空无一人的隧道点缀着整齐的聚光灯;有散布着发光漂浮物的海洋与波浪;有沉睡于叠叠山峦之间的夜晚;有匆匆的过客在淡蓝色的梦境中留下的迷离身影。刘树伟通过无微不至的观察和巧妙的框取,使得黑暗的夜与细微的光亮融汇于一体,被统一为一个迷人的蓝色世界。
在他的眼中,黑夜是一种蓝色的集合体,并由此汇成了这组名为《可看见的黑暗》的系列作品:一个个宁静、梦幻的场景,在画面中被无限的扩张;一幅幅宛如身临其境的画面,描述着他内心对夜晚感知的独白:“蓝”虽然抽象,却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是一种值得用内心情感来描绘的空间。每一个场景的选择,都基于一种对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模糊关系的思考,它们是真实的,但又显得与现实有所距离。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这个主题的?
“我真正有意地开始拍摄这个主题,其实已经是2015年初的事了,前后一共拍摄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在我创作这一系列的意识清晰之前,从几年前我就开始零星地捕捉与这个主题有关的画面。”
为什么会以蓝和黑暗为主题?
“我一直十分迷恋蓝色,如果非要描述一下迷恋的程度,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并不是我选择了蓝或者黑暗,而是它们选择了我,我会因为这种迷恋去思考天空的蓝色形成的原因。从去年开始,我开始思考它与黑暗的关系,因为我受到了‘蓝色是可看见的黑暗’这样一句话的影响。”
该怎么理解“蓝色是可看见的黑暗”这句话?“这句话来自于英国著名导演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的辞世遗作《蓝》(Blue)。这部忧郁至深的电影,让我对蓝色理解有了更明确的态度:因为蓝色是德里克·加曼失明前最后看到的颜色,所以这部影片从始至终都是满眼的蓝色,也是唯一的颜色。而我自己仿佛也有这种体会,我曾经发现自己眼睛里出现了4个月牙状的阴影,随后也体验了一段对失明恐惧的经历。”
这段经历想必对你影响很深,聊聊当时的感受吧!“那时候我有些抑郁和厌世,或许可以说是‘跟世界的恋情’到了一个瓶颈期。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最初和最后的爱。’而我却不断主动往它的浓密阴影中走。那段时间里,我开始呈现缓滞状态,而之后在追寻蓝、拍摄蓝的过程里,更像是一种离开闭塞的角落去往更广阔的黑暗,迎接远方灵光,使之汇入河流的感觉。在拍摄期间,我似乎在恢复一种与世界若即若离的诗意关系。实际上,《可看见的黑暗》系列就是我不断调整自己与世界之间距离这个过程的缩影。”
你会对什么样的主体产生拍摄兴趣?
“我所希望寻找的大多是为我带来启发和滋养的物质,例如水,它莹润又可以承载着光。正是这种黑暗与光亮的偶然相遇,使得蓝色的空间得以诞生——它不属于光亮的一面,同样也不属于黑暗的一面,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物质,是一个由两者的相遇而形成的意象空间。”
你是怎样发现这些具有空间感的画面的?
“这得益于我对装饰室内空间的喜爱。我喜欢生活在令我自己着迷的空间里,这样你便会很容易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奇特空间。我上一个住处的天花板是刷成蓝色的,在家里看电影的时候,也会让画面充满整面墙,光影晃动而我会有恍惚觉得自己置身水下。睡前和醒来,我也幻想自己睡在海水中,有限的天花板空间直接通往无限的天空。”
写实与梦幻的画面该怎么权衡?
“我希望引导观者进入这个蓝色空间。例如通过某些画面,我希望他们可以进入一种不知是深海还是夜空的情景,从而产生一种幻觉。当他们从我构建的蓝色空间里‘走’出后,则可以选择性地忘记我的图像,从自我的角度进行对蓝色的感受和思考。这个系列,从整体而言是一个富有空间感的立体环形结构。”
你平时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自己经常会有一种从日常生活被抽离而出的感觉,而这种微妙的体验又仿佛带来了一种梦境的幻觉,与其说我在观察生活,不如说我是在最大程度地体会生活,甚至梦也是生活的一大半,如果人因为焦虑而不做梦,那就失去了生活的一大半滋养。”
你对自己的风格是怎么定位的?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复杂并矛盾’的人。对于我自己作品风格的理解,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风格即是人格。’我觉得这就是我自己,这组作品就是我人格的一个侧面,我只是尽量在一组作品里呈现不过于跳脱的个人特质。”
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发生?
“有一次,我在漆黑的夜里爬到山上拍摄仙人掌,正巧遇到一辆车停在那,车尾的红色刹车灯的光线营造出了一种很‘妖冶’的气氛,这个画面相当‘大卫·林奇’(David Lynch,美国著名导演)。我也没有多想,便拿出三脚架准备拍摄车后一角的画面。过了一小会儿,我才逐渐感受到从车里投射出的怒目,后来我下山的时候,一直再三提防,生怕被别人看到。对于那个场面,我也一直耿耿于怀。”
你是怎么接触摄影的?
“我是从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的,上大学的时候,亲戚偶然送给我了一台简单的数码相机,之后我就煞有介事去图书馆翻阅与摄影有关的书籍开始接触摄影。大四的时候,我自己又买了台二手的胶片相机,便彻底爱上了摄影。大学的生涯结束前,我幸运得到杂志的合作邀约,这对于丝毫不主动也不怎么会社交的我来说,是相当的幸运了。”
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想有更多旅行或者驻地的机会,也想去德国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我现在要进行蓝三部曲的第三部分的拍摄;还有一些其他媒介的创作。”
在刘树伟的照片中,有映射在玻璃上五颜六色的光;有从燃烧的火堆中飞散出的火星;有新月在朦胧海岸的重复形象;有空无一人的隧道点缀着整齐的聚光灯;有散布着发光漂浮物的海洋与波浪;有沉睡于叠叠山峦之间的夜晚;有匆匆的过客在淡蓝色的梦境中留下的迷离身影。刘树伟通过无微不至的观察和巧妙的框取,使得黑暗的夜与细微的光亮融汇于一体,被统一为一个迷人的蓝色世界。
在他的眼中,黑夜是一种蓝色的集合体,并由此汇成了这组名为《可看见的黑暗》的系列作品:一个个宁静、梦幻的场景,在画面中被无限的扩张;一幅幅宛如身临其境的画面,描述着他内心对夜晚感知的独白:“蓝”虽然抽象,却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是一种值得用内心情感来描绘的空间。每一个场景的选择,都基于一种对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模糊关系的思考,它们是真实的,但又显得与现实有所距离。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这个主题的?
“我真正有意地开始拍摄这个主题,其实已经是2015年初的事了,前后一共拍摄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在我创作这一系列的意识清晰之前,从几年前我就开始零星地捕捉与这个主题有关的画面。”
为什么会以蓝和黑暗为主题?
“我一直十分迷恋蓝色,如果非要描述一下迷恋的程度,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并不是我选择了蓝或者黑暗,而是它们选择了我,我会因为这种迷恋去思考天空的蓝色形成的原因。从去年开始,我开始思考它与黑暗的关系,因为我受到了‘蓝色是可看见的黑暗’这样一句话的影响。”
该怎么理解“蓝色是可看见的黑暗”这句话?“这句话来自于英国著名导演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的辞世遗作《蓝》(Blue)。这部忧郁至深的电影,让我对蓝色理解有了更明确的态度:因为蓝色是德里克·加曼失明前最后看到的颜色,所以这部影片从始至终都是满眼的蓝色,也是唯一的颜色。而我自己仿佛也有这种体会,我曾经发现自己眼睛里出现了4个月牙状的阴影,随后也体验了一段对失明恐惧的经历。”
这段经历想必对你影响很深,聊聊当时的感受吧!“那时候我有些抑郁和厌世,或许可以说是‘跟世界的恋情’到了一个瓶颈期。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最初和最后的爱。’而我却不断主动往它的浓密阴影中走。那段时间里,我开始呈现缓滞状态,而之后在追寻蓝、拍摄蓝的过程里,更像是一种离开闭塞的角落去往更广阔的黑暗,迎接远方灵光,使之汇入河流的感觉。在拍摄期间,我似乎在恢复一种与世界若即若离的诗意关系。实际上,《可看见的黑暗》系列就是我不断调整自己与世界之间距离这个过程的缩影。”
你会对什么样的主体产生拍摄兴趣?
“我所希望寻找的大多是为我带来启发和滋养的物质,例如水,它莹润又可以承载着光。正是这种黑暗与光亮的偶然相遇,使得蓝色的空间得以诞生——它不属于光亮的一面,同样也不属于黑暗的一面,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物质,是一个由两者的相遇而形成的意象空间。”
你是怎样发现这些具有空间感的画面的?
“这得益于我对装饰室内空间的喜爱。我喜欢生活在令我自己着迷的空间里,这样你便会很容易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奇特空间。我上一个住处的天花板是刷成蓝色的,在家里看电影的时候,也会让画面充满整面墙,光影晃动而我会有恍惚觉得自己置身水下。睡前和醒来,我也幻想自己睡在海水中,有限的天花板空间直接通往无限的天空。”
写实与梦幻的画面该怎么权衡?
“我希望引导观者进入这个蓝色空间。例如通过某些画面,我希望他们可以进入一种不知是深海还是夜空的情景,从而产生一种幻觉。当他们从我构建的蓝色空间里‘走’出后,则可以选择性地忘记我的图像,从自我的角度进行对蓝色的感受和思考。这个系列,从整体而言是一个富有空间感的立体环形结构。”
你平时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自己经常会有一种从日常生活被抽离而出的感觉,而这种微妙的体验又仿佛带来了一种梦境的幻觉,与其说我在观察生活,不如说我是在最大程度地体会生活,甚至梦也是生活的一大半,如果人因为焦虑而不做梦,那就失去了生活的一大半滋养。”
你对自己的风格是怎么定位的?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复杂并矛盾’的人。对于我自己作品风格的理解,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风格即是人格。’我觉得这就是我自己,这组作品就是我人格的一个侧面,我只是尽量在一组作品里呈现不过于跳脱的个人特质。”
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发生?
“有一次,我在漆黑的夜里爬到山上拍摄仙人掌,正巧遇到一辆车停在那,车尾的红色刹车灯的光线营造出了一种很‘妖冶’的气氛,这个画面相当‘大卫·林奇’(David Lynch,美国著名导演)。我也没有多想,便拿出三脚架准备拍摄车后一角的画面。过了一小会儿,我才逐渐感受到从车里投射出的怒目,后来我下山的时候,一直再三提防,生怕被别人看到。对于那个场面,我也一直耿耿于怀。”
你是怎么接触摄影的?
“我是从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的,上大学的时候,亲戚偶然送给我了一台简单的数码相机,之后我就煞有介事去图书馆翻阅与摄影有关的书籍开始接触摄影。大四的时候,我自己又买了台二手的胶片相机,便彻底爱上了摄影。大学的生涯结束前,我幸运得到杂志的合作邀约,这对于丝毫不主动也不怎么会社交的我来说,是相当的幸运了。”
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想有更多旅行或者驻地的机会,也想去德国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我现在要进行蓝三部曲的第三部分的拍摄;还有一些其他媒介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