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恒星的生命并不是无限长的,最终都会变成其它天体。比如在大约50亿年之后,我们熟悉的太阳将从恒星变成红巨星。但是宇宙中有些天体如果不管它,就可能真的一直存在下去,比如恒星演化到最后能够形成的白矮星和中子星。
但黑洞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一种。目前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的黑洞主要有两类。一是质量在几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都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的结果。另一是差不多每一个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的质量在百万到百亿倍太陽质量之间。根据目前的理解,它们的未来只有一个方向:宏观黑洞会继续吞噬能够遇到的任何物质和能量,长得越来越大;然而在体积越来越大的同时,它们的平均密度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它们会变得越来越虚胖。
1974年,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黑洞的辐射理论,即霍金辐射。根据这个理论,黑洞会通过霍金辐射损失一部分质量和能量。虽然霍金辐射会让它们“冒汗”,但是消耗的量远远比不上它们贪吃的量,所以也就根本无法减肥。目前,不管是霍金的标准黑洞蒸发理论还是修改的理论都还没有得到观测或者实验的验证,所以我们既不知道量子黑洞是否存在,也不知道量子黑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但黑洞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一种。目前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的黑洞主要有两类。一是质量在几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都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的结果。另一是差不多每一个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的质量在百万到百亿倍太陽质量之间。根据目前的理解,它们的未来只有一个方向:宏观黑洞会继续吞噬能够遇到的任何物质和能量,长得越来越大;然而在体积越来越大的同时,它们的平均密度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它们会变得越来越虚胖。
1974年,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黑洞的辐射理论,即霍金辐射。根据这个理论,黑洞会通过霍金辐射损失一部分质量和能量。虽然霍金辐射会让它们“冒汗”,但是消耗的量远远比不上它们贪吃的量,所以也就根本无法减肥。目前,不管是霍金的标准黑洞蒸发理论还是修改的理论都还没有得到观测或者实验的验证,所以我们既不知道量子黑洞是否存在,也不知道量子黑洞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