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高段学生合作互助小组的构建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合作互助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合作互助小组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小学高段学生合作互助小组提出设想。
  关键词:小学高段;合作互助小组;构建
  《学记》中曾写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语句。他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切磋,而是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和同伴探讨交流,就会导致学识浅薄,见闻不广。[1]在教学活动中合作互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的改革,关于合作互助的研究也悄然兴起。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高段出发,结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如今普遍的合作互助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新课改下的小学高段学生的合作互助小组提出新的设想。
  一、小学高段学生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2]对于很多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再认为教师是权威。他们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而且对事物的热爱逐渐凸显出来。学生之间关于认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班级内两极化的现象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加不断加剧。
  二、小学高段学生合作互助小组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互助小组有名无实
  1. 教师忽视或片面地了解合作互助
  虽然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互助的使用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也只是形式化地选用较为简单的或者过于直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又或者,教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学习互助模式,仅仅只是为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合作互助的真谛。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合作互助的小团体中经常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优等生善于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绝;后进生沉默寡言,消极对待团体中的合作与互助,甚至持拒绝的态度。这样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在团体中,导致了团体的活动开展困难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合作互助小组分组、分工不够合理科学
  在班级中,较为常见的合作互助小组是按照座位划分的前后共四人的小组或者同桌一一结对的合作互助形式。其中,四人小组虽然在活动进行时比较简便易行,但是在人员搭配上却不够科学合理,小组内学生的层次水平可能区分度不大或者学生的优势较为相似,无法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对于同桌一一结对的合作互助形式而言,教师虽然能有机地将较为优秀的学生与略微欠缺的学生进行分组,但是由于成员过少,导致只能有针对性地对于某方面展开合作互助。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从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逐渐转变到如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虽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但是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合作互助的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忽视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责任,甚至直接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全权负责。而且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会造成对学生进行许多无效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小学高段学生合作互助小组
  (一)学生在合作互助小组中分工明确
  在合作互助小组中,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明确的分工能使学生对学习互助小组的运行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深入地参与到合作互助小组中去。例如,将学生按成绩进行适当的分配,并且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长、性别等因素进行小组的组建,保证各小组的各方面的水平相一致。并且教师随时对组内的情况进行把控。合理、明确而的分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去帮助别人,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但是关于合作互助小组的分工仍需注意以下两点:
  1.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分工明确的重要性。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表面积》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用六个正方体叠出长方体的方法,并根据叠放出的长方形列式计算出表面积,完成相应的表格。学生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了解到多人分工合作探究比不进行分工直接探究更加有效率。
  2. 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加德纳的多元能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力,只是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八种智力在人身上的不平衡存在与发展,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長。[8]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内在潜力,促进他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参与到合作互助小组中。
  3. 每个小组中都要选拔出一位有能力、有担当、负责任的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3]
  (1)小组长的职责。
  在小组进行活动学习时,小组长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督促全体成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维持好小组的活动纪律,并且起到表率作用。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的表现和各成员的任务达标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及时向老师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老师能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
  (2)小组长轮换制。
  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并不是一直固定的。当第一位组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后,教师应该让小组重新选拔新的小组长,从而能够让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发展组织能力。同时,当小组中培养出多名优秀的组织者时,那么整个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会大幅度地提升。虽然在一个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但是,教师仍旧需要给予每个成员平等的成长机会。   (二) 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
  1. 考评制度时间跨度长
  首先小组长每天放学前根据小组内的各项情况进行加分扣分,清算当天的小组分数,然后值日班长对收上来的各小组总分进行公布。其次在每周一的晨会上进行一次一周小组得分的评比,根据每个小组总分数的排行分别奖励三颗星、两颗星和一颗星,然后将每组的星星数公布在班级内的光荣榜上,起到激励的作用。最后月末进行一次小组星星数汇总,评出本月的“最优小组”。组长对自己一个月行为进行汇报,票选出“优秀小组长”。同时在每个合作互助小组中评选出“进步之星”。对这些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代币奖励,与班级中的奖励机制挂钩。
  2. 考评对象多元化
  ①学科教师。各个学科的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合作互助小组。例如,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一起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中生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对小组进行适当地加减分,以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表现,如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评选出“进步之星”。并且结合班级内的奖励制度对个人和所在的小组进行加分,以鼓励小组内学生的合作互助学习。
  ②组内评价。组内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组内成员对小组长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另一种是每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参与度、奉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3. 小组考评与学生各学科阶段性成绩和其进步情况挂钩
  在期中、期末考试后,公布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按小组的平均成绩排名。第一名的小组加三颗星,第二、三名小组两颗星,其他加一颗星。对于退步严重的小组,不进行奖励。
  (三)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當合作互助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矛盾或者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如,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度高,而成绩落后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鼓励成绩落后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勇于发言,并且让小组长做好带头作用,带动落后的学生进步。同时在实施前教师应具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学生合作互助模式的构想。
  四、小结
  合作互助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合作互助的运用给学生、教师、班级这三方面带来许多好处。在学生层面上,合作互助小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信,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7]在教师层面上,合作互助小组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提升。在班级层面上,合作互助小组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龚连河.谈班级“互助小组”制自主管理模式的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0):19.
  [2] 周晓红.小学高年级班级群体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0(18):45-46.
  [3]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https://wenku.baidu.com/view/792342cc08a1284ac85043fa.html
  [4]王晓琴.互助学习--有序?适时?有效[J].求知导刊,2016,(9):129-129. DOI:10.3969/j.issn.2095-624X.2016.09.106.
  [5]郑延菊.浅谈“1+1师友互助”合作学习之“小组成就区分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3):104-105.
  [6]张洪权.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互助合作学习[A].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7]何志全,陆祥,李季蓉,等.互助小组学习模式促进智商与情商共同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1):70-73. DOI:10.3969/j.issn.1674-490X.2016.01.014.
  [8]朱爱梅. 妙用多元智能理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J]. 考试周刊,2017,(34):80.
  作者简介:
  袁梦,丁崟楠,郑雯斐,徐鑫鑫,洪茜,嘉兴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16级学生;沈燕,通讯作者,嘉兴学院,高讲。
  *项目来源:2018年嘉兴学院SRT项目一般项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加快,砖混分离技术已成为再生混凝土应用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再生粗骨料、砖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砖含量对再生粗骨料性能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制定了挤压法砖混分离技术。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性能  砖混类建筑垃圾料源中砂浆类杂质含量较少,砖类杂质含量最多且最难处理。再生粗骨料、砂浆、砖三者的物理性质具有明显差异。本节选用简单破碎的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
期刊
摘 要:学员队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员骨干的“主角”作用。学员骨干既是学员队最前沿的管理者,是学员的“带头人”, 同时也是集体的“凝聚剂”和沟通队干部与全体学员的“桥梁纽带”。一支优秀的学员骨干队伍,不仅能够使学员队的管理上通下达,落实到位,而且能够增强学员队整体荣誉感、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让骨干在学员队管理中唱“主角”,对促进学员队的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员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发展,使得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紧缺的局面,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工业污染的治理工作,强烈呼吁社会各界节能环保意识,有关部门已拟定了水污染防治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对用水大户的燃煤电厂提出更严格的废水、污水的排放标准,以促进我国燃煤电厂的规范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的情况,简要地探讨了废水零排放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煤电厂;节水;废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石化管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家对于石化管道企业的党建工作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因此,对石化管道企业的党建共建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石化管道企业;党建共建;探索实践  1、前言  企业的党建共建是针对于目前的党建工作开展中党建和企业日常业务“两张皮”现象开展的新形势下党建探索工作,使得党建工作可以与企业业务相互融合,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期刊
摘 要:用电检查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不仅对供电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能起到对用户安全进一步保障的作用,受到了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确定了用电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同时明确指出了用电检查的具体职责,以及用电检查的规范和标准,然后进一步指出了现今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检查;电力行业  0前言  随着中国电力企业
期刊
摘 要:沙漏中沙子下落时,沙漏的重量并不是保持不变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将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本研究主要利用微元法、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最终分析出每个阶段沙漏重量的变化原因。  关键词:沙漏;重量;超重与失重;微元法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它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
期刊
摘 要:由于科技和经济的提升,让电力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现在,电力系统逐渐变成了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为了能够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那么电力就一定要具备平稳性和安全性。这些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让其推动了电力技术的进步,那么怎样加强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则成为了相关工作者的主要工作目标。那么下面我们来对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以下讨论,目的是为了能够
期刊
摘 要:經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工程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保证工程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自动化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动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就可以将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其中。因此就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工程系统
期刊
摘 要:数据库对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数据恢复和保护,而且是管理最新信息的高效技术工具。本文探讨的是计算机数据结构和数据及决策的价值,这些决策为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了参考信息和有用的背景信息。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  自从进入高速信息更新的时代,数据库是使用逐渐广泛,最实用的计算技术之一,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并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推进,我国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施工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与首要前提,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不够完善,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灌注桩;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