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且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对祖国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应对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 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 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所以,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仅是课程改革情况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本身的内在要求。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
一、农村中学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走进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只有教师眉飞色舞地讲解,学生一听到底。19世纪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舞鼓人呢?”为何农村的口语教学显现出一潭死水的局面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课间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课堂上却沉默寡言,甚至哑口无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练不练没关系;二是学生心理上不想说或不敢说。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有些学生不愿有在公众场合说话,有些想说的学生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而不敢说。有些学生怕自己说得不对,让人笑话或被老师批评,“言多必失”,不如“少说为佳”;三是学生普通话水平低。农村中小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在学习生活中,方言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他们的口头准确表达,并且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距,也使他们的口语表达具有局限性;第四,学生语言单薄,词汇积累少。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学生见识少,阅读量小,往往描摹情状词不达意,例如春游后许多同学感慨万千,却只能反复用“真好看”表示,看一部精彩电影,许多学生也不能分析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学习的许多书面语言不能迁移于口头表达。
2、教师方面。首先,由于受目前的评价机制的影响,教育部门考核学校、教师,还是以学生升学人数为准,口语教学没有列入考试之列。所以教师没有把口语教学摆在应有的位置;其次有部分教师想在口语交际这方面做出努力,但对于学生现在的情况也感到无从下手。加上教师资源的贫乏,中小学教师很难进行大循环,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所以也只能就此罢手。第三,大部分教師只是在口语训练课上进行口语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应付差事,片面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期只凭几节口语训练课,显然是不够的。
3、社会方面。在农村,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有不少家长言语粗鲁,甚至“出口成脏”。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况且,学生所处的周围大环境也是如此。新课标要求口语教学要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试想,学生离开课堂,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养成,是可想而知的.
4、教材方面。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编制,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有交际的兴趣。再如《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看问题,但是,农村留守孩子很少过生日,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这样,口语交际活动就不可能进行。
二、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包括以领会为目的的听话教学和以表达为目的的说话教学两部分,口语交际为双向交际,交际双方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不断更换角色,互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因此,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话的能力和说话的能力.
(一)、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
学生“个人通过言语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用语言工具来实现交际的目的”。有些教师认为,口语训练就是练习说话,实际上听话能力的训练与说话能力的训练同等重要。针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1)专题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听话能力要进行专题的训练。如:听一个句子,要抓住句子的主干;听一段话,要抓住主要意思,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听一篇文章,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应抓住关键词,如:但是,可是。只有这样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2)听记训练。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学生要积累知识,必须有速听速记的能力,农村学生的条件相对要差一些,运用现代的手段记录信息,不太现,但农村学生可以用他们们的笔开代替,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听记训练农村中小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记要点。在听的过程中,不需要逐宇逐句地写,只须把说话的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行了。二是记听课笔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记随堂笔记,把讲课中的关键语句,对重要问题的解答,对有关问题的结论等记下来,来巩固学习效果。 (3)察言观色训练。每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同样的一句话,采用不同的语气,效果不一样。在听话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通过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抓住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回到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
(二)、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敢说。在农村的语文课堂上,常有一些学生不愿说或很少说,他们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说起话来,紧张得哆哆嗦嗦,面红耳赤,語无伦次。究其原因,不是由于他们知识缺乏,而是紧张心理因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没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能促进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平等融治,宽松和谐的师生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努力给学生这样一种感受:这个课堂是我们自己的,在这里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有说的权利。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听众应保持一种善意的补充与帮助,教师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让其保持开口说话的信心,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氛围促使学生敢于开口,急于表达。
(2)让学生乐说。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学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传统的口语训练方式比较单调,枯燥,如果不善于调节,将会挫伤学生训练口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寡然,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实践证明,采用取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语言的技巧,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如朗读、讲故事、情境问答、口头作文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让学生善说。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还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农村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较差,因此,首先要训练表达的条理性,引导学生使用“首先.....然后.....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这些序数词,按事物的顺序来说,养成层次清晰,有条不紊地习惯,避免杂乱无章。其次是训练表达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和表达的重点,围绕一个中心说,避免东扯西拉,切不中要点。其三是训练表达的逻辑性,让学生善于运用“不但...... 而且......”“如果......那么......”等关联词,巧妙地把单句联成复句,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情,使说话更加严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造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采用多种灵活的课堂模式,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枯燥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被激活,教师学生才会连成一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对祖国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应对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 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 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所以,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仅是课程改革情况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本身的内在要求。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
一、农村中学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走进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只有教师眉飞色舞地讲解,学生一听到底。19世纪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舞鼓人呢?”为何农村的口语教学显现出一潭死水的局面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课间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课堂上却沉默寡言,甚至哑口无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练不练没关系;二是学生心理上不想说或不敢说。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有些学生不愿有在公众场合说话,有些想说的学生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而不敢说。有些学生怕自己说得不对,让人笑话或被老师批评,“言多必失”,不如“少说为佳”;三是学生普通话水平低。农村中小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在学习生活中,方言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他们的口头准确表达,并且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距,也使他们的口语表达具有局限性;第四,学生语言单薄,词汇积累少。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学生见识少,阅读量小,往往描摹情状词不达意,例如春游后许多同学感慨万千,却只能反复用“真好看”表示,看一部精彩电影,许多学生也不能分析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学习的许多书面语言不能迁移于口头表达。
2、教师方面。首先,由于受目前的评价机制的影响,教育部门考核学校、教师,还是以学生升学人数为准,口语教学没有列入考试之列。所以教师没有把口语教学摆在应有的位置;其次有部分教师想在口语交际这方面做出努力,但对于学生现在的情况也感到无从下手。加上教师资源的贫乏,中小学教师很难进行大循环,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所以也只能就此罢手。第三,大部分教師只是在口语训练课上进行口语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应付差事,片面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期只凭几节口语训练课,显然是不够的。
3、社会方面。在农村,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有不少家长言语粗鲁,甚至“出口成脏”。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况且,学生所处的周围大环境也是如此。新课标要求口语教学要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试想,学生离开课堂,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养成,是可想而知的.
4、教材方面。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编制,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有交际的兴趣。再如《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看问题,但是,农村留守孩子很少过生日,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这样,口语交际活动就不可能进行。
二、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包括以领会为目的的听话教学和以表达为目的的说话教学两部分,口语交际为双向交际,交际双方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不断更换角色,互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因此,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话的能力和说话的能力.
(一)、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
学生“个人通过言语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用语言工具来实现交际的目的”。有些教师认为,口语训练就是练习说话,实际上听话能力的训练与说话能力的训练同等重要。针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1)专题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听话能力要进行专题的训练。如:听一个句子,要抓住句子的主干;听一段话,要抓住主要意思,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听一篇文章,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应抓住关键词,如:但是,可是。只有这样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2)听记训练。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学生要积累知识,必须有速听速记的能力,农村学生的条件相对要差一些,运用现代的手段记录信息,不太现,但农村学生可以用他们们的笔开代替,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听记训练农村中小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记要点。在听的过程中,不需要逐宇逐句地写,只须把说话的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行了。二是记听课笔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记随堂笔记,把讲课中的关键语句,对重要问题的解答,对有关问题的结论等记下来,来巩固学习效果。 (3)察言观色训练。每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同样的一句话,采用不同的语气,效果不一样。在听话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通过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抓住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回到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
(二)、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敢说。在农村的语文课堂上,常有一些学生不愿说或很少说,他们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说起话来,紧张得哆哆嗦嗦,面红耳赤,語无伦次。究其原因,不是由于他们知识缺乏,而是紧张心理因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没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能促进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平等融治,宽松和谐的师生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努力给学生这样一种感受:这个课堂是我们自己的,在这里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有说的权利。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听众应保持一种善意的补充与帮助,教师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让其保持开口说话的信心,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氛围促使学生敢于开口,急于表达。
(2)让学生乐说。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学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传统的口语训练方式比较单调,枯燥,如果不善于调节,将会挫伤学生训练口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寡然,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实践证明,采用取灵活多样的口语训练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语言的技巧,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如朗读、讲故事、情境问答、口头作文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让学生善说。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还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农村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较差,因此,首先要训练表达的条理性,引导学生使用“首先.....然后.....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这些序数词,按事物的顺序来说,养成层次清晰,有条不紊地习惯,避免杂乱无章。其次是训练表达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和表达的重点,围绕一个中心说,避免东扯西拉,切不中要点。其三是训练表达的逻辑性,让学生善于运用“不但...... 而且......”“如果......那么......”等关联词,巧妙地把单句联成复句,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情,使说话更加严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造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采用多种灵活的课堂模式,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枯燥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被激活,教师学生才会连成一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才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