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是想起在大理的时光,不是因为苍山洱海,也不是因为风花雪月,而是眷恋着大理独特纯粹的食物气息。我相信,写大理的文章已经很多,写美食的文章也一定很多,但是我这一篇,很可能是你还没有见过的美食。抛弃大理古城,抛弃喜洲,抛弃那些游人如织的景点,我住在当地人家,跟他们走亲访友过本主节,真正跟他们一样生活,吃他们家常的美食。你以为这样就不精致,不好看,不好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大理的美食,让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纯粹。因为它是质朴纯粹的民间烹饪。
喜洲粑粑&米线
来到大理肯定要尝一尝喜洲粑粑,有的人说不好吃,那是因为你在景区吧。我吃的第一个喜洲粑粑是在去乡下的路边买的,有甜有成,咋一看是一个大葱油饼,但细细吃起来又不一样,因为是手工揉面,现烤的,刚出炉的,有一种温热的香气,当地人喜欢吃甜味的多,里面包裹的是芝麻,偶尔也会有别的。早饭除了喜洲粑粑,那就不得不提大理的米线了,在我看来,米线还分简装版和高配版。简装就是一碗米线上面有特殊的酱料,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酱料牛肉等。高配版就是现场端上一碗热汤,配上十八种菜肴,还要有先后顺序放下去,米线还要斜着倾倒,放下焖一会再开吃,在这个等待的间隙,店家还会给你上一份汽锅鸡的汤。如果你以为这里的米线和你在大城市连锁吃过的38一份的米线一样,那你真是大错特锚了。大理的米线只有在大理做好吃,吃完绝对让你大呼:这么多才15?老板再来一份。同类的美食除了米线,还有一种跟米线特别像的洱丝,也是米做的,但是相比滑溜的米线,洱丝显得更软糯。
洱海其实是个大湖,但是感觉真的很像海。最早洱海周围的村子都有渔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现在这里已经开始控制打鱼,发展旅游业。接待我们的李叔李婶最早都是渔民,李婶说:90年代初的时候,我在洱海上打鱼,就有老外来买我的鱼,给我一百美金,我没有看过,不敢收,也不敢拿,就送人家两条。她一边说一边问我们:是不是很傻?我笑着说:不傻,你人好。李婶和李叔在洱海边的传奇故事可不止这一点,今天主要说美食,有机会再写一篇关于洱海渔民的传奇故事。
第一天吃的就是家常菜:李婶的酸菜鱼,色泽诱人,鱼特别新鲜,别问我鱼是哪里来的,我可不敢说,反正是最新鲜的。这里主要想介绍的是生皮,这是一道比较特殊的菜,我没有见过,是把生的猪皮和生的肉切块切丝,然后蘸酱吃,听说这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我一开始都不敢吃,但是在大家的热情下,勇敢地尝了一块,只能说,猪肉猪没有腥味,那个酱好吃到哭。李婶说,我们的猪可是在山上跑的,跟你们常吃的不一样。酱料是自己家调的,有一种酸酸微辣的感觉。这里每家人都会酿各种酒,可惜我不胜酒力,不敢尝试。李叔就拿出了酒精度不高的玫瑰酿,有浓浓的香气,好入口,喝了三小杯的我,只能早点去睡觉了。
第二天,李叔带我跟小伙伴去了杨丽萍的老家,洱源,带我去他们朋友家的饭店。我发现大理的饭店都是敞开式厨房,虽然不像我们城市里看起来那么整齐明亮,但是厨房的食材确实太诱人,蔬菜仿佛都是刚采摘的,就饱满地躺在框里。在这里我吃了一道百合包肉,就是食用百合包裹着猪肉,蒸出来,一点点都不油腻,被我称作“最清新脱俗的肉肉”,我一口气吃了三个。其实不仅是百合包肉,大理菜给我的整体感觉都是清爽的,任何荤菜都不油腻,估计跟这个城市有关。李叔说,我们的油就是本地的,食材也新鲜,吃不胖的。那我就放心地开吃,还有一种油炸臭豆腐,虽说是油炸,也不油腻。
第三天,我们跟随李叔一家回老家挖色镇过本主节。挖色镇有好几个村,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本主,所以每个村子过节的日子不同,祭拜的主也不同。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去过节,走亲访友聚集在一起,喝酒吃饭祭祖。我们中午是在李叔的朋友家吃饭的,上门做客总要带礼物,这边走亲访友会带色拉油,加多宝,让我直呼实用。李婶说,这边不搞那些营养品保健品,都是送油,牛奶,加多宝什么的,上门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到了家里,院子里摆满了小桌子,大约四十五厘米高,桌子上都铺着扎染的篮布。不久就开始上菜,第一道就是新鲜的榨菜做汤——我还是第一次吃新鲜的榨菜。大理腊肠,做法跟我们这边差不多,但是口感绝对不是一回事,肉质特别紧实。因为挖色本来就是渔村,还有部分渔民,我们在挖色吃的鱼虾,都是渔民自己打上来的。红烧鱼的颜色是真的发红,伴有一种特殊的大理酱料,口味酸辣。我们在这家也吃到了生皮,生皮的酱比上次的更浓稠,蘸酱之后,完全吃不出是生肉。这次的生皮是拼盘,多加了很多生肉丝。还有一道菜叫肉冻,是用咸猪肉的肉皮炖好,冷却自然成冻得到的,端上来的时候像果冻一样Q弹,里面包裹着瘦肉,满满的胶原蛋白,就是味道有一点成。最让我惊讶的是一盘超级好吃的牛肉,是先经过腌制,然后风干制成的,有点硬但很香,有嚼劲,口感有点像牛肉干,但又比牛肉干纯,具体的风味我也表述不出来,反正就是好吃。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这边吃着,旁边那一桌已经开始唱起了祝酒歌。
吃完中饭,逛了一下村子,我们去了他们的集市,沿途都是卖吃的,可惜我们已经不怎么吃得动了,只能吃点水果消消食。路边有卖各种泡的水果,泡梨最好吃,现场还可以做最原汁原味的果汁、蜜饯一类的东西。一连吃了两个泡梨,我们就不再吃东西了,因为马上就要到晚饭时间。
晚饭去的是李叔另一个朋友家,第一道菜就是蒸鱼,我乍一看感觉像吃过的粉蒸肉,但一尝就知道是鱼,白色的肉蒸得很入味。村里的牛肉真是不用说,怎么做都好吃,毕竟是放山上养的牛,肉有嚼劲。接着上来一道炒鸡脚筋,嘎嘣脆,一会儿就给我们吃完,还一连上了三份,吃得都不好意思了。此外还有菌菇猪脚汤,炒剑兰,蒸饺等等,都各具特色。最最好吃的就是凉拌米线!我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凉拌菜,每一口顺滑,酸辣,那个酱汁里肯定有肉末,好吃到无法形容,只能说——再上一份好吗?
第四天,我开始下馆子,去了大理很有名的陈氏海稍鱼,不仅吃了海稍鱼,还吃到了真正的黄焖鸡,鲜核桃炒鲜板栗,都是一个嫩。海稍鱼,有两种口味,酸辣和清汤,我们直接来了一个酸辣的。大理的辣跟四川那边的辣不一样,比较温柔。海稍鱼里配料又很多,里面的土豆好吃,汤可以用来蘸喜洲粑粑吃。
晚上去古城附近吃了个瓷盘烧烤,就是在一个瓷的锅子上烧烤,滋啦滋啦,真是别有风味,那些蘸酱,有干有稠,可以自己根据喜好调和。
之后的三天,我去了大理学院,周边的小馆子叫不上名字,照片也来不及拍,但脑海里始终记得那种纯粹的食物香气,摆在门口的蔬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鲜艳欲滴。哪怕是一盘炒肉丝,也是带着属于大理的独特口味,像辣不是辣,说酸也不酸,谁吃谁知道。陆陆续续还吃到了炒蟹,牛蛙,当然还是大理的做法。我最感嘆的是,在大理连续吃上七天,居然可以不带重样,这是其他城市给予不了的。大理的朋友说:你再呆十天,我还能保证你不重样。好酒我还没有来得及喝,大理嘉华的鲜花饼,鸡纵菌,豆腐乳,酸角糕我也没来得及品尝,只能统统去超市买,打包快递到家。
大理不仅是文青的天堂,更是吃货的天堂,七天的大理之行,苍山洱海早已被我抛诸脑后,我只想来一碗凉拌米线,腊肉,肉冻,海稍鱼,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米线
来到大理肯定要尝一尝喜洲粑粑,有的人说不好吃,那是因为你在景区吧。我吃的第一个喜洲粑粑是在去乡下的路边买的,有甜有成,咋一看是一个大葱油饼,但细细吃起来又不一样,因为是手工揉面,现烤的,刚出炉的,有一种温热的香气,当地人喜欢吃甜味的多,里面包裹的是芝麻,偶尔也会有别的。早饭除了喜洲粑粑,那就不得不提大理的米线了,在我看来,米线还分简装版和高配版。简装就是一碗米线上面有特殊的酱料,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酱料牛肉等。高配版就是现场端上一碗热汤,配上十八种菜肴,还要有先后顺序放下去,米线还要斜着倾倒,放下焖一会再开吃,在这个等待的间隙,店家还会给你上一份汽锅鸡的汤。如果你以为这里的米线和你在大城市连锁吃过的38一份的米线一样,那你真是大错特锚了。大理的米线只有在大理做好吃,吃完绝对让你大呼:这么多才15?老板再来一份。同类的美食除了米线,还有一种跟米线特别像的洱丝,也是米做的,但是相比滑溜的米线,洱丝显得更软糯。
洱海其实是个大湖,但是感觉真的很像海。最早洱海周围的村子都有渔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现在这里已经开始控制打鱼,发展旅游业。接待我们的李叔李婶最早都是渔民,李婶说:90年代初的时候,我在洱海上打鱼,就有老外来买我的鱼,给我一百美金,我没有看过,不敢收,也不敢拿,就送人家两条。她一边说一边问我们:是不是很傻?我笑着说:不傻,你人好。李婶和李叔在洱海边的传奇故事可不止这一点,今天主要说美食,有机会再写一篇关于洱海渔民的传奇故事。
第一天吃的就是家常菜:李婶的酸菜鱼,色泽诱人,鱼特别新鲜,别问我鱼是哪里来的,我可不敢说,反正是最新鲜的。这里主要想介绍的是生皮,这是一道比较特殊的菜,我没有见过,是把生的猪皮和生的肉切块切丝,然后蘸酱吃,听说这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我一开始都不敢吃,但是在大家的热情下,勇敢地尝了一块,只能说,猪肉猪没有腥味,那个酱好吃到哭。李婶说,我们的猪可是在山上跑的,跟你们常吃的不一样。酱料是自己家调的,有一种酸酸微辣的感觉。这里每家人都会酿各种酒,可惜我不胜酒力,不敢尝试。李叔就拿出了酒精度不高的玫瑰酿,有浓浓的香气,好入口,喝了三小杯的我,只能早点去睡觉了。
第二天,李叔带我跟小伙伴去了杨丽萍的老家,洱源,带我去他们朋友家的饭店。我发现大理的饭店都是敞开式厨房,虽然不像我们城市里看起来那么整齐明亮,但是厨房的食材确实太诱人,蔬菜仿佛都是刚采摘的,就饱满地躺在框里。在这里我吃了一道百合包肉,就是食用百合包裹着猪肉,蒸出来,一点点都不油腻,被我称作“最清新脱俗的肉肉”,我一口气吃了三个。其实不仅是百合包肉,大理菜给我的整体感觉都是清爽的,任何荤菜都不油腻,估计跟这个城市有关。李叔说,我们的油就是本地的,食材也新鲜,吃不胖的。那我就放心地开吃,还有一种油炸臭豆腐,虽说是油炸,也不油腻。
第三天,我们跟随李叔一家回老家挖色镇过本主节。挖色镇有好几个村,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本主,所以每个村子过节的日子不同,祭拜的主也不同。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去过节,走亲访友聚集在一起,喝酒吃饭祭祖。我们中午是在李叔的朋友家吃饭的,上门做客总要带礼物,这边走亲访友会带色拉油,加多宝,让我直呼实用。李婶说,这边不搞那些营养品保健品,都是送油,牛奶,加多宝什么的,上门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到了家里,院子里摆满了小桌子,大约四十五厘米高,桌子上都铺着扎染的篮布。不久就开始上菜,第一道就是新鲜的榨菜做汤——我还是第一次吃新鲜的榨菜。大理腊肠,做法跟我们这边差不多,但是口感绝对不是一回事,肉质特别紧实。因为挖色本来就是渔村,还有部分渔民,我们在挖色吃的鱼虾,都是渔民自己打上来的。红烧鱼的颜色是真的发红,伴有一种特殊的大理酱料,口味酸辣。我们在这家也吃到了生皮,生皮的酱比上次的更浓稠,蘸酱之后,完全吃不出是生肉。这次的生皮是拼盘,多加了很多生肉丝。还有一道菜叫肉冻,是用咸猪肉的肉皮炖好,冷却自然成冻得到的,端上来的时候像果冻一样Q弹,里面包裹着瘦肉,满满的胶原蛋白,就是味道有一点成。最让我惊讶的是一盘超级好吃的牛肉,是先经过腌制,然后风干制成的,有点硬但很香,有嚼劲,口感有点像牛肉干,但又比牛肉干纯,具体的风味我也表述不出来,反正就是好吃。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这边吃着,旁边那一桌已经开始唱起了祝酒歌。
吃完中饭,逛了一下村子,我们去了他们的集市,沿途都是卖吃的,可惜我们已经不怎么吃得动了,只能吃点水果消消食。路边有卖各种泡的水果,泡梨最好吃,现场还可以做最原汁原味的果汁、蜜饯一类的东西。一连吃了两个泡梨,我们就不再吃东西了,因为马上就要到晚饭时间。
晚饭去的是李叔另一个朋友家,第一道菜就是蒸鱼,我乍一看感觉像吃过的粉蒸肉,但一尝就知道是鱼,白色的肉蒸得很入味。村里的牛肉真是不用说,怎么做都好吃,毕竟是放山上养的牛,肉有嚼劲。接着上来一道炒鸡脚筋,嘎嘣脆,一会儿就给我们吃完,还一连上了三份,吃得都不好意思了。此外还有菌菇猪脚汤,炒剑兰,蒸饺等等,都各具特色。最最好吃的就是凉拌米线!我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凉拌菜,每一口顺滑,酸辣,那个酱汁里肯定有肉末,好吃到无法形容,只能说——再上一份好吗?
第四天,我开始下馆子,去了大理很有名的陈氏海稍鱼,不仅吃了海稍鱼,还吃到了真正的黄焖鸡,鲜核桃炒鲜板栗,都是一个嫩。海稍鱼,有两种口味,酸辣和清汤,我们直接来了一个酸辣的。大理的辣跟四川那边的辣不一样,比较温柔。海稍鱼里配料又很多,里面的土豆好吃,汤可以用来蘸喜洲粑粑吃。
晚上去古城附近吃了个瓷盘烧烤,就是在一个瓷的锅子上烧烤,滋啦滋啦,真是别有风味,那些蘸酱,有干有稠,可以自己根据喜好调和。
之后的三天,我去了大理学院,周边的小馆子叫不上名字,照片也来不及拍,但脑海里始终记得那种纯粹的食物香气,摆在门口的蔬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鲜艳欲滴。哪怕是一盘炒肉丝,也是带着属于大理的独特口味,像辣不是辣,说酸也不酸,谁吃谁知道。陆陆续续还吃到了炒蟹,牛蛙,当然还是大理的做法。我最感嘆的是,在大理连续吃上七天,居然可以不带重样,这是其他城市给予不了的。大理的朋友说:你再呆十天,我还能保证你不重样。好酒我还没有来得及喝,大理嘉华的鲜花饼,鸡纵菌,豆腐乳,酸角糕我也没来得及品尝,只能统统去超市买,打包快递到家。
大理不仅是文青的天堂,更是吃货的天堂,七天的大理之行,苍山洱海早已被我抛诸脑后,我只想来一碗凉拌米线,腊肉,肉冻,海稍鱼,喜洲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