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影响到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乐学向上的心境,以兴趣为支撑点,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但兴趣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试图通过外在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课堂,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能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尽的源泉,学生“乐此不疲”,当然能有效的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益。
一、注重外在兴趣激发,燃学习之动机,促动学生想学乐学
外在兴趣的激发,可利用数学知识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应用等。
今年,我新接一个五年级班,开学第一天,我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上了一课:你看数学多么有趣!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黑板上画满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向同学们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你熟悉他吗?——高斯”“你可别小看它——1”……,讲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立体图形,教室的四周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条,上面写着“数学谜宫”、“1+2+3+……+100=?”“扑克牌中的数字”……真是琳琅满目。
同学们恨不得马上得出结论,我看他们的求知欲望已经燃起,便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富有情感的启发谈话:“同学们,提起数学,你们常常会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因此觉得数学学科枯燥无味。今天。同学们看到了吧,数学是一门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时数学的海洋里邀游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这节课看上去好像损失了,但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疑激学。巧设悬念,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索知识,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课堂兴趣激发,以课堂为载体,促使学生真正学会
课堂兴趣的激发,要注重开头,引入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我在讲《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由同学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立即判断它是否能被2、3、5整除,同学们说的数愈来愈大,我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惊奇了,疑问出现了:“老师没算,怎么能这么快地知道结果呢?”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
课堂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课中,保持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认识,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了全班同学动手操作的教法,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发现一个顶点,这样“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全体学生亲自参与认识的活动中建立起来了。
课堂兴趣的激发,也要注意结尾,发展兴趣,使学生有回味的余地。如我在讲“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的练习课,在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下题:1731-□-152,在方框里填上什么数,使算式计算简便?顿时,同学们想到了48、348等一些数。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回答:因为被减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在一起,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因此把上面的算式写成1731-(□+152),要使1731-(□+152)能简便,括号里的数要凑成整百数或整千数,所以□可填48、148、248、……一直到1548,但不能填1648,因为填1648被减数要不够减了。
三、注重内在兴趣激发,给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逐步会学
每个学生的内在都有求知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我先请同学们将1/4、1/3、3/87/12、6/25、1/6化成小数,然后提问:(1)为什么有的小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2)这与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在疑问中,开始了猜想和思考,猜想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概括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体会到思考探求的兴趣,学生便能愈学愈爱学。
总之,外在是基础,内在是最终目的,课堂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兴趣的激发还要重视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善于学,最终达到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乐学向上的心境,以兴趣为支撑点,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但兴趣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试图通过外在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课堂,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能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尽的源泉,学生“乐此不疲”,当然能有效的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益。
一、注重外在兴趣激发,燃学习之动机,促动学生想学乐学
外在兴趣的激发,可利用数学知识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应用等。
今年,我新接一个五年级班,开学第一天,我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上了一课:你看数学多么有趣!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黑板上画满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向同学们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你熟悉他吗?——高斯”“你可别小看它——1”……,讲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立体图形,教室的四周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条,上面写着“数学谜宫”、“1+2+3+……+100=?”“扑克牌中的数字”……真是琳琅满目。
同学们恨不得马上得出结论,我看他们的求知欲望已经燃起,便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富有情感的启发谈话:“同学们,提起数学,你们常常会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因此觉得数学学科枯燥无味。今天。同学们看到了吧,数学是一门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时数学的海洋里邀游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这节课看上去好像损失了,但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疑激学。巧设悬念,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索知识,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课堂兴趣激发,以课堂为载体,促使学生真正学会
课堂兴趣的激发,要注重开头,引入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我在讲《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由同学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立即判断它是否能被2、3、5整除,同学们说的数愈来愈大,我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惊奇了,疑问出现了:“老师没算,怎么能这么快地知道结果呢?”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
课堂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课中,保持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认识,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了全班同学动手操作的教法,让学生动手切土豆,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发现一个顶点,这样“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全体学生亲自参与认识的活动中建立起来了。
课堂兴趣的激发,也要注意结尾,发展兴趣,使学生有回味的余地。如我在讲“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的练习课,在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下题:1731-□-152,在方框里填上什么数,使算式计算简便?顿时,同学们想到了48、348等一些数。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回答:因为被减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在一起,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因此把上面的算式写成1731-(□+152),要使1731-(□+152)能简便,括号里的数要凑成整百数或整千数,所以□可填48、148、248、……一直到1548,但不能填1648,因为填1648被减数要不够减了。
三、注重内在兴趣激发,给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逐步会学
每个学生的内在都有求知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我先请同学们将1/4、1/3、3/87/12、6/25、1/6化成小数,然后提问:(1)为什么有的小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2)这与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在疑问中,开始了猜想和思考,猜想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概括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体会到思考探求的兴趣,学生便能愈学愈爱学。
总之,外在是基础,内在是最终目的,课堂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兴趣的激发还要重视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善于学,最终达到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