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高校如何评估、调整自身专业结构,加快学校发展,如何量化各个学科点的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情况,综合各个专业总体需求,科学合理分配各专业的年度招生计划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进行合理的指标体系构建。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招生计划分配模型
研究生“招生计划”涉及很多方面的概念,包括财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产出;培养成本和社会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包括微观和宏观,具体性的和战略性的多种要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研究生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关于研究生招生配额、具体计划的落实,是国家教育改革重点试点范围,对于研究生培养规模、教育成效、人才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不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价值,同时,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高校目前招生计划现状及问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无论是计划内指标或计划外指标,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下达到省级主管部门,由省级主管部门下达到招生单位即各个高校,各高等院校再按照本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住宿条件等方面综合权衡以后所制定的分院(系)分专业招生计划数下达到院系,各院系再按照学校要求下达到各专业学位点和导师。这其中,各高校分配给各院(系)的招生计划一直是考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地方高校招生计划编制的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
1.招生计划的科学依据不足。高校招生往往受到国家招生规模的限制,高校在招生人数方面自主权限较低。但是国家招生制定同时规定,高校能够在原招生规模内针对学科专业等进行自行调整。因此,在招生额度限制下,不少高校更倾向于在低成本专业中增加扩招力度。这就使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需要受到生源与制度的双项制约,造成低成本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从1993年到2008年,招生比例增加最为明显的是管理专业,增幅为11.8%%,其次为法学专业,增幅为3.5%%,再次为文学专业,增幅为3.4%。而降幅作为明显的专业是工学,下降幅度为11.9%,理学下降4.9%,排名第二,第三名为经济性,下降幅度为3.4%%。但是从研究生实际毕业情况来看,就业率最低的反而是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从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就业率与生源、招生规模呈现反比。在研究生招生方案的制定上,需要以社会需求为首要因素,在生源数量方面进行科学控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育与就业达成一定平衡。
2.招生计划的目标不明确。研究生扩招加速了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国家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使国内人才质量得到有效优化。但是扩招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教育资源匮乏、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建设滞后、教育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也造成研究生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国内研究生招生体系建立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明确其教育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鲜明的指导意义。
3.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针对研究生招生情况制定计划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计划落实到学科招生当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源的二次调整,但是在计划制定中,对于国家政策、就业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有所忽视。各个招生专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招生优惠,忽视自身条件盲目增加招生规模,甚至在招生人数上已经超出上限。招生单位在制定招生计划的同时,对社会需求有所忽视,同时对研究生教育方案的实施缺乏具体规划。为了获得更多生源,研究生招生中盲目增设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冷门专业则被一再压缩。这一做法已经使社会需求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形成明显脱节。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招生单位争取计划过多,就会造成另一些招生单位生源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招生人数过多的学校可能会出现师资建设难以跟进、教学设施紧张问题,造成人才培养质量质量。而生源不足的学校,则有可能发生教育资源闲置问题,造成师资浪费。
4.招生计划与学科建设不相符。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与教学资源、社会需求、就业环境等条件脱节。国家对于学科调整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加,每年都会实施学科评估,从而促进学校对学科建设提起重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增设学科、学位点的同时却忽视后期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一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研究生的大量扩招。一些高校不断增加学科点的数目,但是对于学科点的建设则有所忽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要求高校主动进行学科调整,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短时间内成效不明显。一些重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压缩规模,而一些发展中的省属或地方院校却在持续扩招,这些措施其实对学科建设来说是有害无益。
二、研究生“招生计划”平衡计分卡构建思路
1.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战略目标实现为核心,通过设定相关指标评估当前绩效,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反馈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推动战略实施方案。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因为是一个目标和战略远景非常明确的管理行为,其战略使命意义重大,笔者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绩效平衡计分片的基本框架做如下设计,见图1:
2.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笔者以平衡计分卡战略目标实现为核心,以科学性、全面性和导向性为原则。通过对广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这4个比较权威的国内外高校排行榜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研究生教育关注的4个方面:
(1)关于经费投入的有:
1.自然科学研究投入;
2.社会科学研究投入;
3.科研经费总量及专任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人均科研经费;
4.学生平均经费。
(2)关于培养能力的有: 1.研究生培养;
2.本科生培养;
3.师资队伍;
4.培养基地;
5.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比例;
6.两院院士人数;
7.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
8.师生比;
9.获最高学位教师比。
(3)关于社会需求的有:
1.校友捐赠;
2.学生毕业和保留率。
(4)关于适龄人口数量的有:
1.全校学生中研究生比例;
2.录取率;
3.新生录取水平。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规模的因素涉及到科技教育经费、师资条件、国民教育结构、就业情况4个方面。也可以总结为适龄人口数量、社会需求、培养能力和经费投入等4大因素。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生计划指标体系构建
1.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构建。根据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远景和战略目标,本文将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的招生计划分配模型的四个维度调整为适龄人口数量、经费投入、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见表1高校招生计划指标体系。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引入平衡计分卡能够使绩效指标更加明确,体现出其中财务管理、实施流程、服务范围、学习成长的不同维度,并以此制定一级指标。在这一指标基础上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确定核算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招生模型计算中,能够更全面、精准的对其招生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招生主体的财务风险,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在招生过程中把握市场需求,能够提升高校形象。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科建设,实现更为完善的操作流程。结合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促使高校制定出更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在增加教育资源应用价值的同时,加速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977-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选编[G].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2.
[2]教育部大事记[EB/OL].http://www.moe.gov.cn/,2011-08-3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招生计划分配模型
研究生“招生计划”涉及很多方面的概念,包括财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产出;培养成本和社会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包括微观和宏观,具体性的和战略性的多种要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研究生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关于研究生招生配额、具体计划的落实,是国家教育改革重点试点范围,对于研究生培养规模、教育成效、人才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不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价值,同时,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高校目前招生计划现状及问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无论是计划内指标或计划外指标,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下达到省级主管部门,由省级主管部门下达到招生单位即各个高校,各高等院校再按照本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住宿条件等方面综合权衡以后所制定的分院(系)分专业招生计划数下达到院系,各院系再按照学校要求下达到各专业学位点和导师。这其中,各高校分配给各院(系)的招生计划一直是考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地方高校招生计划编制的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
1.招生计划的科学依据不足。高校招生往往受到国家招生规模的限制,高校在招生人数方面自主权限较低。但是国家招生制定同时规定,高校能够在原招生规模内针对学科专业等进行自行调整。因此,在招生额度限制下,不少高校更倾向于在低成本专业中增加扩招力度。这就使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需要受到生源与制度的双项制约,造成低成本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从1993年到2008年,招生比例增加最为明显的是管理专业,增幅为11.8%%,其次为法学专业,增幅为3.5%%,再次为文学专业,增幅为3.4%。而降幅作为明显的专业是工学,下降幅度为11.9%,理学下降4.9%,排名第二,第三名为经济性,下降幅度为3.4%%。但是从研究生实际毕业情况来看,就业率最低的反而是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从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就业率与生源、招生规模呈现反比。在研究生招生方案的制定上,需要以社会需求为首要因素,在生源数量方面进行科学控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育与就业达成一定平衡。
2.招生计划的目标不明确。研究生扩招加速了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国家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使国内人才质量得到有效优化。但是扩招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教育资源匮乏、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建设滞后、教育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也造成研究生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国内研究生招生体系建立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明确其教育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鲜明的指导意义。
3.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针对研究生招生情况制定计划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计划落实到学科招生当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源的二次调整,但是在计划制定中,对于国家政策、就业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有所忽视。各个招生专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招生优惠,忽视自身条件盲目增加招生规模,甚至在招生人数上已经超出上限。招生单位在制定招生计划的同时,对社会需求有所忽视,同时对研究生教育方案的实施缺乏具体规划。为了获得更多生源,研究生招生中盲目增设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冷门专业则被一再压缩。这一做法已经使社会需求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形成明显脱节。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招生单位争取计划过多,就会造成另一些招生单位生源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招生人数过多的学校可能会出现师资建设难以跟进、教学设施紧张问题,造成人才培养质量质量。而生源不足的学校,则有可能发生教育资源闲置问题,造成师资浪费。
4.招生计划与学科建设不相符。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与教学资源、社会需求、就业环境等条件脱节。国家对于学科调整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加,每年都会实施学科评估,从而促进学校对学科建设提起重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增设学科、学位点的同时却忽视后期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一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研究生的大量扩招。一些高校不断增加学科点的数目,但是对于学科点的建设则有所忽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要求高校主动进行学科调整,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短时间内成效不明显。一些重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压缩规模,而一些发展中的省属或地方院校却在持续扩招,这些措施其实对学科建设来说是有害无益。
二、研究生“招生计划”平衡计分卡构建思路
1.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战略目标实现为核心,通过设定相关指标评估当前绩效,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反馈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推动战略实施方案。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因为是一个目标和战略远景非常明确的管理行为,其战略使命意义重大,笔者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绩效平衡计分片的基本框架做如下设计,见图1:
2.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笔者以平衡计分卡战略目标实现为核心,以科学性、全面性和导向性为原则。通过对广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这4个比较权威的国内外高校排行榜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研究生教育关注的4个方面:
(1)关于经费投入的有:
1.自然科学研究投入;
2.社会科学研究投入;
3.科研经费总量及专任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人均科研经费;
4.学生平均经费。
(2)关于培养能力的有: 1.研究生培养;
2.本科生培养;
3.师资队伍;
4.培养基地;
5.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比例;
6.两院院士人数;
7.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
8.师生比;
9.获最高学位教师比。
(3)关于社会需求的有:
1.校友捐赠;
2.学生毕业和保留率。
(4)关于适龄人口数量的有:
1.全校学生中研究生比例;
2.录取率;
3.新生录取水平。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规模的因素涉及到科技教育经费、师资条件、国民教育结构、就业情况4个方面。也可以总结为适龄人口数量、社会需求、培养能力和经费投入等4大因素。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生计划指标体系构建
1.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构建。根据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远景和战略目标,本文将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的招生计划分配模型的四个维度调整为适龄人口数量、经费投入、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见表1高校招生计划指标体系。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引入平衡计分卡能够使绩效指标更加明确,体现出其中财务管理、实施流程、服务范围、学习成长的不同维度,并以此制定一级指标。在这一指标基础上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确定核算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招生模型计算中,能够更全面、精准的对其招生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招生主体的财务风险,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在招生过程中把握市场需求,能够提升高校形象。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科建设,实现更为完善的操作流程。结合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促使高校制定出更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在增加教育资源应用价值的同时,加速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977-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选编[G].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2.
[2]教育部大事记[EB/OL].http://www.moe.gov.cn/,2011-08-3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