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虫大世界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双重限制,缺乏对审美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法布尔《昆虫记》的导读,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布尔这位伟大的作家与科学家,体会到他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若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在与文本的沟通中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定能获得语言美及艺术美的双重享受。
  二、教学设计意图
  《昆虫记》浸润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蕴含科学求真的精神,即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那么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了一个智慧之果。本次阅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感受法布尔精神,养成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
  基于这样的考虑,阅读指导的目标设定为:
  ①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
  ②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③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阅读书的封面、目录、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④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首次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猜谜,内容如下:
  名字叫作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白天草里钻,晚上天空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乡村小提琴家。(蟋蟀)
  自由的歌者。(蝉)
  自然界的清道夫。(圣甲虫)
  学生一一猜出,教师引导:“同学们可真聪明!谜底都被大家一一揭晓了!刚刚我们所猜的蜗牛、萤火虫、螳螂、蟋蟀、蝉、圣甲虫,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答:“昆虫。”
  教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有关昆虫的图片,并揭题:“有一部书为我们展示了可爱的昆虫们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学生齐答:“《昆虫记》。”
  教师简介《昆虫记》。学生齐读:“《昆虫记》全书共10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虽然全文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茅盾说:‘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游戏中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中。然后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看封面,读目录,初步了解《昆虫记》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科学诗人’,到他的‘荒石园’里,感受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
  教师提问:“一本新书在手,你们按什么样的顺序读它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继续引导:“很多人都知道创作有三重境界,老师觉得读书也有三重境界。”同时,出示如下内容:
  第一重:翻书,看封面,看作者,看故事简介,看序言,看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重:读书,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一口气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缺少思考。
  第三重:品书,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魅力、表达的精彩。
  教师采用实物投影,相机介绍《昆虫记》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等,并提出:“我们先来完成第一重境界。请同学们看看封面,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答:“封面上有昆虫。”教师回应:“是啊,封面的配图就是书中的插图,这与文章相互呼应,更能引起咱们的读书兴趣呢!”
  学生又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由曹文轩大力推荐。”教师回应:“你们还关注了作者。没错,正因为有了作者的辛勤笔耕,才给我们无尽的享受。瞧,底下已经有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了。前面我们说读书要有顺序,读了封面,我们就接着读目录吧。”
  教师用课件出示目录:“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目录,这里介绍了这么多昆虫的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昆虫,想知道这种昆虫的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回应:“看,一个数字代表一个故事,书中一共有22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看了目录,我们产生了好多问题,别急,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片段,慢慢地欣赏吧。”
  设计意图:出示法布尔《昆虫记》的目录,在读目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喜爱,由此再引出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了解法布尔的兴趣。
  (三)读片段,作比较,感受写作手法
  【片段1】螳螂 蝈蝈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万方,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地祷告的姿势。如果单从外表上看,它并不让人害怕,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看,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美丽优雅的身材。   ——螳螂
  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绿色蝈蝈
  教师组织探究活动一:描写生动。(1)作者的笔下螳螂和蝈蝈有什么特点?(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螳螂的解释(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黄色,头呈三角形,活动灵便,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腿呈镰刀状),说说同样是对螳螂的介绍,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昆虫记》片段,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
  【片段2】塔蓝图拉毒蛛
  教师过渡:“在《昆虫记》中,像这样对昆虫的外形、叫声进行生动描写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要细心体会,下面我们再来读读几个昆虫的生活场景,用心感受昆虫们的喜怒哀乐。
  有一天,我逮到了很多只蜘蛛。为了看一场殊死搏斗的好戏,我挑选出两只已完全发育成熟的强壮雄蛛,把它们放进同一只大玻璃罐中。开始,两只蜘蛛沿着角斗场走了好几圈,试图避开对手,但是经过最初的试探之后,它们就好像听到了发令枪声一样,现出腾腾杀气。它们并没有马上猛扑上去厮咬,而是仍然保持一段距离,最后竟然都一屁股坐在后腿上。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胸膛免遭对方攻击。它们相互对峙了大概两分钟,毫无疑问,在这期间彼此焕发了斗志。两分钟刚过,几乎同时,两只蜘蛛一跃而起,向对方猛扑过去。它们各自舞着长腿缠住对方,顽强地用上颚的毒牙厮咬。不知是疲劳过度还是依照惯例,角斗暂停了。双方从各自角斗的位置上撤退下来,但是都保持威慑状态。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猫之间奇怪的争斗,因为猫在争斗过程中也存在休战状态。当两只塔蓝图拉毒蛛又重新投入角斗时,厮杀更加惨烈。最终,角斗失败的一方会被胜利一方从场心抛出。它必须承受失败的厄运,它的头颅被撕开,成为征服者口中的美食。
  ——塔蓝图拉毒蛛
  教师组织探究活动二:科学求真。(1)这里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情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昆虫打斗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打斗场景,这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3)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写决斗的动词特别精彩,请圈出来。老师将这里的动词改一改(两分钟刚过,几乎同时,两只蜘蛛跳起,向对方冲过去。它们各自伸出长腿钩住对方,顽强地用上颚的毒牙咬),分别读一读,你看效果怎样?(4)老师认为这里的决斗描写还是有点残忍,特别是对失败的一方,“头颅被撕开,成为别人口中的美食”,描述太过于血腥,也很暴力,老师认为应该改一改,同类相食就最好别写出,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出示《荒石园》中的话:“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始终坚持真实所特有的一丝不苟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昆虫记》片段,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力及其科学求真的严谨态度。
  【片段3】迷宫蛛
  有许多蜘蛛产卵以后就永远离开自己的巢了。可是迷宫蛛和蟹蛛一样,会一直紧紧地守着巢。不过和蟹蛛不同的是,它不会像蟹蛛那样绝食,以致日益消瘦下去,它会照常捕蝗虫吃。它用一团纷乱错杂的丝。筑起了一个捕虫箱,继续补充营养。
  当它不捕食时,那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走廊里踱来踱去,侧耳倾听四面八方的动静。如果我用一根稻草在巢的某一处拨一下,它就会立即冲出来查看个究竟。就是用这种警惕的办法,它尽心尽责地保护着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们。
  迷宫蛛产了卵后胃口还那么好,表示它还要继续工作。因为昆虫不像人类,有时候吃东西仅仅是因为嘴馋。它们吃东西就是为了工作。
  可是产完卵后,它这一生中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它还要做什么工作呢?经过我细细地探究后,我才发现它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大约又花了一个月左右的工夫,它继续在巢的墙上添着丝。这墙最初是透明的,现在却变得又厚又不透明了。这就是它之所以还要大吃特吃的原因:为了充实它的丝腺来为它的巢造一垛厚墙。
  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从巢里出来了。但是它们并不离开巢,它们要在这温软舒适的巢里过冬。母蜘蛛继续看护着它们,继续纺着丝线。不过岁月无情,它一天比一天迟钝了。它的食量也渐渐地小起来。有时候我特意放几条蝗虫到它的陷阱里去喂它,它也显得无动于衷,一口也不想吃。虽然这样,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生命,在它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一步不离地守着这巢,每次一听到巢里新生的小蛛在活泼地爬来爬去,它便感到无限的满足和快慰。最后,到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后,便精疲力尽地死去。它已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责任,它无愧于它的孩子,无愧于这个世界。至于以后的事,它便托付给造物主了。到了来年的春天,小蜘蛛们从它们舒适的屋里走出来,然后像蟹蛛那样,靠着它们的飞行工具——游丝,飘散到各地去了。它们的母亲在天之灵,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各自成家立业了,也该欣慰了。
  教师组织探究活动三:崇敬生命。(1)请同学们默读《迷宫蛛》。人们常常以为,只有人世间才有爱,读完这个片段,你还这样认为吗?(2)文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自己先试读,用动情的声音将这感人的一幕演绎出来。(3)从这对迷宫蛛悲壮的母爱抒写中,你读出了法布尔对待昆虫怎样的心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昆虫记》片段的阅读,感受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以上仅仅是几个例子而已,《昆虫记》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期待同学们去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昆虫,在它们的世界里,有许多也具有人类一样伟大的品性,它们或勤劳或聪明或宽容,法布尔以一颗通灵的心,为我开启了一扇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大门。”
  (四)走进书本,指导读书方法   教师过渡:“和老师一起了解了这么多有关《昆虫记》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这整本书了,但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还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
  教师推荐第一种读书方法:“老师根据前面所说的读书的第二重与第三重境界要点,给大家推荐的第一种读书方法是‘做昆虫名片’。请大家读完一种昆虫就为它做一张小小的名片。名片的样式(如表1)老师已经设计好了,等大家读完书后,我们再进行‘最佳昆虫名片’评比。”
  教师推荐第二种读书方法:“老师推荐的第二种方法是前后联系,边读边想边画。这本书里,有的昆虫提到不止一次,这就需要你前后联系着看,才能理解描写的内容,才能区别各种昆虫的不同。”
  教师拓展引导:“如果你在课外阅读中还有其他好方法,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用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去阅读。七年级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阅读课外读物的自主性还不是很强,更没有系统的方法,因此,阅读课归根到底还是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五)感知作者,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读《昆虫记》里法布尔的一段话:“《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投入毕生精力去研究,最终成为了著名昆虫学家。请同学们读读《昆虫记》里法布尔的一段话吧。”
  学生齐读教师出示的一段话:
  正是那些带着昆虫图案的书本激发了我学习的巨大兴趣,也正是它们,我才真正开始了启蒙教育。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父母对我的进步感到吃惊万分,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是在因贫困而退学的日子里,昆虫成了凄惨晦暗日子里的一道阳光,照亮并温暖了我悲伤的心。我的经历正好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希望我这么说了以后,你多少可以明白点什么。
  教师提问:“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引导:“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现在你对这本《昆虫记》一定充满了好奇,那么就请大家课外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美美地去享受读书的乐趣吧。好书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挚友、明灯。老师希望大家多读好书,并能争取达到读书的第三重境界。”
  (六)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学习《昆虫记》的写法,写写你所喜欢的一种昆虫。
  设计意图:“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把阅读与实践、写作结合起来,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反思
  这堂阅读指导课,完全是在学生没有阅读《昆虫记》这本书的情况下上的。所以,笔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上。笔者让学生通过运用看封面、读目录、阅简介、赏片段、感知作者等阅读方法,了解如何读一本书,从而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期待。以下是笔者上这一课的一些体会:
  一是在新课的导入上,利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并结合昆虫图片用最直观的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是通过看封面使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简单的印象。
  三是读目录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是阅简介使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初步印象,对整本书有初步的整体的感知。
  五是在典型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感的交流中完成自己对法布尔人文精神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大自然,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发情感、交流感悟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现学生的情感触动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堂课是在学生没有阅读基础的情况下上的,所以,笔者牵引的痕迹略重一些,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品读赏析的时间略短了一些,这有待改进。
其他文献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温州市鹿城区整合资源,精心部署,以“快乐暑期”为主题,紧抓三项举措致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成年人的快乐暑假生活保驾护航。抓安全,保障学生暑期平安。开展安全教育“三个一”(召开一次大会、举办一次讲座、开展一次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加大家校联系力度,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6万余份,共同维护学生暑期安全。抓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该区教育局要
期刊
为适应高考高招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时间的安排,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探索实施学段制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及前期的工作研讨论证,湖州决定在2015—2016学年先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二年级试行学段制。即在保持原有寒暑假安排不变的前提下,高二年级试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计划安排,2015年10月、2016年4月学考选考结束后各安排三天假期,具体安排如下:
期刊
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到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视察深化课改的情况。在仔细听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汇报后,刘副部长高度评价了学校“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指出“高中的多样化核心是课程的多样化,课程的多样化就是给我们学生选择,所以你们这种探索,你们这种寻找学生适合的课程非常重要”,“如果把这些素养体现在我们的课改里,这样就使得我们各个学校探索课程时候有一个框
期刊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任何特定时间内形成一地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1]在地理学中,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是风光、田野、建筑、厂矿、聚落、道路以及风土人情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美国人苏尔提出的“文化景观”概念,更强调景观的文化性、内涵性。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景
期刊
生计方式和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役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经济生活逐渐融入到农村社会,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改造,一系列的生态改善、科技下乡、社会帮扶等活动,在国家权力政策和社会扶持,以及农民自身的觉悟下,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为研究个案,探究这个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传统土家族村落从几十年前传统落后的
编者按  为了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文成县教育局努力搭建读书平台,先后举办了“暑期读好书”“名作家进校园”“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现择录“暑期读好书”活动的部分导读案例,以飨读者。  一、教学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知识面,提高阅读品位。”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没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一年多考”。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以后,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浙江省于9月19日发布
期刊
一、背景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目标又这样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有的也只是给学生一些
期刊
办学校就是办氛围,做教育就是做文化。浙江省新昌中学在继承传统德育载体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各种德育新载体,营造新昌中学特有的德育“磁场”,使德育直抵学生心坎,全心书写“幸福教育”的精彩!其中,“培菊展菊”是我们坚持多年的一项活动。新昌中学大规模自培菊花已有12年历史。12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举办大型菊花展,作为学校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人数累计超过30万以上。
期刊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消沉等心理问题,且生命意识较为薄弱。笔者所在的嵊州市崇仁中学曾对近2000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同时,我们又设计了20个以情境设置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