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得无数有政治抱负的人感慨万分。例如李可染的经典之作《万山红遍》,不管是从艺术构思,以及审美想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去研读品味,都体现了师造化、法自然、得心源等。简单说,生活、思想和传统是一位画家全方面的修养体现。为此,通过艺术整合与表现,浅析以《万山红遍》作品为例,论述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是如何营造出独特的山水画意境美。
关键词:李可染;藝术创作;生活;思想;传统修养
一、艺术创作主体——生活
李可染说“我们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研究生活和认识生活作为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这说明李可染的艺术要从生活与最真实的大自然出发,不怕苦,切莫怀着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要具有朴实的品质。上世纪中叶起,李可染踏遍山川秀河多次长达数月写生,力求在实践中寻找真知。因为这与大自然和生活真正的接触,他认为,艺术家是自然规律的探讨者。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写生,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因为之前在美专的学习生涯接触过一些西画技法,之后的写生与创作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风格。写生让李可染切实认识到,细心观察生活,切身感悟大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创作因素,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具有深刻的美。《万山红遍》就体现了他深入观察生活的能力。画面上红色的层林之间,高低错落的灰瓦白墙的房屋、飞流直下的瀑布、蜿蜒的溪涧,是亮色的部分,与寂静的山林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无不体现着李可染深厚的生活修养。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对李可染绘画作品形成成熟的艺术画风和李可染艺术思想的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二、艺术创作主体——思想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追求,正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此看来思想修养是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
郭若虚曾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己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李可染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曾经说:“持正者胜,容邪者殆。天下学问,为知谦虚、走正道而强毅者得之,机巧人不可得也。”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思想总是正确而进步的。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言,思想导向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在于他的艺术作品传达的时代价值意义。《万山红遍》带有浓重的文化特色,记载着中国特殊时期的精神文化,是一代人的红色记忆。
三、艺术创作主体——传统
在艺术传统和艺术修养方面的学习和继承是优秀艺术家的“必经之路”,一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后面才会有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法的可能。李可染认为艺术创作一定要学会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生活,两本书缺一不可,甚至后面还要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优秀的艺术家都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营养后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画博大精深,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中积累的一套独有的笔墨、构图等章法,无疑这些都是历代画家们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宝贵经验。在对历代名家有所研究深入探寻其绘画技巧并融入自身的思想,这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独特,如果没有传统的修养而奢谈创造,会造成艺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绘画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的写生万里行,影响了中国画界对中国画的新认识,也可以说是革新中国画最有实际意义的一次。他尝试水墨写生,大胆用墨,李可染吸取了林风眠的逆光法和黄宾虹的积墨法,使画面变得更有层次感,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固有的程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万山红遍》而从艺术的角度看,李可染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全景式构图,采用裁剪式的构图方式,在强烈的朱砂红色与醒目的墨色以及留白相互辉映下描绘了宏大的秋景图,令人耳目一新,用笔气韵磅礴,墨势酣畅焕发着一种令人目眩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自然的景色与诗句在中国美学的思考之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结语
李可染的艺术修养,与在对传统的学习的刻苦是分不开的。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构思更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在一些优秀艺术家的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技巧,还要学习的是他们对待艺术创作整个过程思想情感的投入。
关键词:李可染;藝术创作;生活;思想;传统修养
一、艺术创作主体——生活
李可染说“我们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研究生活和认识生活作为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这说明李可染的艺术要从生活与最真实的大自然出发,不怕苦,切莫怀着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要具有朴实的品质。上世纪中叶起,李可染踏遍山川秀河多次长达数月写生,力求在实践中寻找真知。因为这与大自然和生活真正的接触,他认为,艺术家是自然规律的探讨者。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写生,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因为之前在美专的学习生涯接触过一些西画技法,之后的写生与创作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风格。写生让李可染切实认识到,细心观察生活,切身感悟大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创作因素,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具有深刻的美。《万山红遍》就体现了他深入观察生活的能力。画面上红色的层林之间,高低错落的灰瓦白墙的房屋、飞流直下的瀑布、蜿蜒的溪涧,是亮色的部分,与寂静的山林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无不体现着李可染深厚的生活修养。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对李可染绘画作品形成成熟的艺术画风和李可染艺术思想的完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二、艺术创作主体——思想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追求,正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此看来思想修养是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
郭若虚曾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己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李可染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曾经说:“持正者胜,容邪者殆。天下学问,为知谦虚、走正道而强毅者得之,机巧人不可得也。”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思想总是正确而进步的。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言,思想导向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在于他的艺术作品传达的时代价值意义。《万山红遍》带有浓重的文化特色,记载着中国特殊时期的精神文化,是一代人的红色记忆。
三、艺术创作主体——传统
在艺术传统和艺术修养方面的学习和继承是优秀艺术家的“必经之路”,一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后面才会有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法的可能。李可染认为艺术创作一定要学会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生活,两本书缺一不可,甚至后面还要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优秀的艺术家都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营养后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画博大精深,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中积累的一套独有的笔墨、构图等章法,无疑这些都是历代画家们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宝贵经验。在对历代名家有所研究深入探寻其绘画技巧并融入自身的思想,这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独特,如果没有传统的修养而奢谈创造,会造成艺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绘画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的写生万里行,影响了中国画界对中国画的新认识,也可以说是革新中国画最有实际意义的一次。他尝试水墨写生,大胆用墨,李可染吸取了林风眠的逆光法和黄宾虹的积墨法,使画面变得更有层次感,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固有的程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万山红遍》而从艺术的角度看,李可染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全景式构图,采用裁剪式的构图方式,在强烈的朱砂红色与醒目的墨色以及留白相互辉映下描绘了宏大的秋景图,令人耳目一新,用笔气韵磅礴,墨势酣畅焕发着一种令人目眩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自然的景色与诗句在中国美学的思考之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结语
李可染的艺术修养,与在对传统的学习的刻苦是分不开的。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构思更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在一些优秀艺术家的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技巧,还要学习的是他们对待艺术创作整个过程思想情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