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你的《沉陷区》系列中,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其中无人机航拍的照片大概占多大比例?能具体谈谈这个案例中,无人机所起的作用吗?
《沉陷区》是一个还在拍摄进行中的项目,开始于2013年,最早只是肖像和局部环境的拍摄。
2015年,因为航拍飞机技术开始成熟,就开始运用起航拍。目前,占整个系列的四分之一。因为选题的形式分类为《全景》《空镜》《肖像》《生活》,其中《全景》的全部视角都是航拍的。
在这个系列中,航拍的视角是无法替代的,它可以非常直观展示矿区面积和生态的失衡。2013年至2015年,我曾去过7个资源枯竭城市,配备无人航拍机后,我又专门重走了一趟,目的就是为了补上空中视角的面画。
无人机现在是你的标配吗?每次出去拍摄任务的时候都会带上,还是要视具体的拍摄任务而定?
这两年,主要就在拍沉陷区,所以,每次出去,都会带上小飞机,可以说是标配吧。但因为我在新浪主要是做图片故事的,所以选题都是事先已经定好的,如果是拍人物的话,我就不带航拍机的。所以,这个还是要看拍什么题材。
如果抛开无人机可以对完成一个报道有所帮助这个原因外,你个人对无人机航拍有兴趣吗?还是因为现在大量的报道摄影师都开始涉足无人机拍摄而被动配置的?
不只是航拍机,我对任何我能学的新技术、新东西,都有兴趣学习和运用的。比如拍沉陷区,不仅是图片和图片的航拍视角,还会运用到视频、录音等。我在十年前,就试着想做航拍了,那时候有用航空燃油为动力的直升机航模,我曾想改装挂相机的。花了2万多元买过一架,那个飞机太难控制了,不练个两年以上,根本不敢挂相机上去。结果以摔了两架航模、损失2万多元告终。
你的无人机是新浪为你配备的还是自己购置的?
目前,新浪图片的部门里有两架公用航拍机。但我的飞机是自己的,因为我在单位还没开始大规模采用航拍时就已经自己在弄这个了。这以后,也就习惯自己花钱升级航拍机了,随着技术的升级,目前,已经是第三架飞机了。现在的航拍机也不贵,1万元就搞定了,这个价格,我自己能承受。
目前的航拍无人机,从操作或者飞行的层面来说,我觉得没什么技术可言,像摄影器材里面的傻瓜机一样,上手就能飞。无非就是上天后,如何选择视角的问题。
目前你使用什么型号的无人机?
目前用的是大疆的“御”系列,选择这个型号是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这款体型最小。我常常要出差,需要方便携带。
现在很多媒体都提倡或者要求摄影师配备无人机,以至于在很多报道摄影故事中,一张或者若干张无人机的全景变成必不可少的了,你觉得这样有必要吗?这种对无人机视角的使用,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套路”?
对摄影师来说,多学一项技能没什么不好,更何况,现在航拍机飞行操控真是太简单了,一上手就会。对于报道来说,多一个视角,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会不会成为套路我不知道,我现在不做那种日常类报道或者时效性特别强的新闻拍摄,所以选题不会有太频繁的变化。但在我的图片故事里,要不要用无人机?我觉得,具体还是要看什么选题。比如,我拍“沉陷区”,肯定会带去;我拍“变性人”,飞机肯定用不上;再比如,一个选题,是以情感类为主题或者主线的,这个也用不上飞机。我目前拍摄的所有的选题里,也只有沉陷区是频繁要用飞机视角的。
随着无人机航拍进入大众时代,如今无人机的航拍照片也越来越泛滥,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你认为应该怎样从中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的工作,是拍图片故事,也就是讲故事为主,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去展现。有的选题一、两个月会完成,有的我會拍很多年,所以航拍对我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拍摄视角而已。航拍对讲故事来说,不存在有什么质的改变。我觉得,“如何讲故事”这本身就是让摄影师走“不一样”的路。
《沉陷区》是一个还在拍摄进行中的项目,开始于2013年,最早只是肖像和局部环境的拍摄。
2015年,因为航拍飞机技术开始成熟,就开始运用起航拍。目前,占整个系列的四分之一。因为选题的形式分类为《全景》《空镜》《肖像》《生活》,其中《全景》的全部视角都是航拍的。
在这个系列中,航拍的视角是无法替代的,它可以非常直观展示矿区面积和生态的失衡。2013年至2015年,我曾去过7个资源枯竭城市,配备无人航拍机后,我又专门重走了一趟,目的就是为了补上空中视角的面画。
无人机现在是你的标配吗?每次出去拍摄任务的时候都会带上,还是要视具体的拍摄任务而定?
这两年,主要就在拍沉陷区,所以,每次出去,都会带上小飞机,可以说是标配吧。但因为我在新浪主要是做图片故事的,所以选题都是事先已经定好的,如果是拍人物的话,我就不带航拍机的。所以,这个还是要看拍什么题材。
如果抛开无人机可以对完成一个报道有所帮助这个原因外,你个人对无人机航拍有兴趣吗?还是因为现在大量的报道摄影师都开始涉足无人机拍摄而被动配置的?
不只是航拍机,我对任何我能学的新技术、新东西,都有兴趣学习和运用的。比如拍沉陷区,不仅是图片和图片的航拍视角,还会运用到视频、录音等。我在十年前,就试着想做航拍了,那时候有用航空燃油为动力的直升机航模,我曾想改装挂相机的。花了2万多元买过一架,那个飞机太难控制了,不练个两年以上,根本不敢挂相机上去。结果以摔了两架航模、损失2万多元告终。
你的无人机是新浪为你配备的还是自己购置的?
目前,新浪图片的部门里有两架公用航拍机。但我的飞机是自己的,因为我在单位还没开始大规模采用航拍时就已经自己在弄这个了。这以后,也就习惯自己花钱升级航拍机了,随着技术的升级,目前,已经是第三架飞机了。现在的航拍机也不贵,1万元就搞定了,这个价格,我自己能承受。
目前的航拍无人机,从操作或者飞行的层面来说,我觉得没什么技术可言,像摄影器材里面的傻瓜机一样,上手就能飞。无非就是上天后,如何选择视角的问题。
目前你使用什么型号的无人机?
目前用的是大疆的“御”系列,选择这个型号是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这款体型最小。我常常要出差,需要方便携带。
现在很多媒体都提倡或者要求摄影师配备无人机,以至于在很多报道摄影故事中,一张或者若干张无人机的全景变成必不可少的了,你觉得这样有必要吗?这种对无人机视角的使用,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套路”?
对摄影师来说,多学一项技能没什么不好,更何况,现在航拍机飞行操控真是太简单了,一上手就会。对于报道来说,多一个视角,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会不会成为套路我不知道,我现在不做那种日常类报道或者时效性特别强的新闻拍摄,所以选题不会有太频繁的变化。但在我的图片故事里,要不要用无人机?我觉得,具体还是要看什么选题。比如,我拍“沉陷区”,肯定会带去;我拍“变性人”,飞机肯定用不上;再比如,一个选题,是以情感类为主题或者主线的,这个也用不上飞机。我目前拍摄的所有的选题里,也只有沉陷区是频繁要用飞机视角的。
随着无人机航拍进入大众时代,如今无人机的航拍照片也越来越泛滥,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你认为应该怎样从中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的工作,是拍图片故事,也就是讲故事为主,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去展现。有的选题一、两个月会完成,有的我會拍很多年,所以航拍对我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拍摄视角而已。航拍对讲故事来说,不存在有什么质的改变。我觉得,“如何讲故事”这本身就是让摄影师走“不一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