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沈氏铜牛和家训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汉阴北枕苍莽秦岭,南依逶迤巴山,中横秀丽凤凰山,碧波荡漾的汉江和蜿蜒流淌的月河分流其间。在这片秀美山川里,世代居住着一个家风纯朴、人文厚重,生生不息、守望相助的沈氏大家族。自明朝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以来,历经559年,沈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沈氏家谱》记载,公元前1042年,在今临泉县置沈国,封文王第十子沈氏始祖聃季载“食邑于沈”。公元前170年前后,沈氏后裔被封南迁,先后移居到寿春(今寿县)、浙江吴兴(湖州)德清、晋陵(现常州一带)。秦汉以后,沈氏迁居全国各地定居至今,代代相传,时间已经走过了3061年。
  汉阴沈氏,始于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汉阴沈氏一世祖沈舜望(江西高安石城沈氏第十三世,迁汉阴名沈寿官,字株山)客游汉阴,沈舜望有二子,长子沈从儒、幼子沈从伋。沈舜望,从江西高安石城宦游四川泸州江安县为官,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为官期满回原籍,路经陕南汉阴县时,被当地的山水人文环境所吸引,定居汉阴县在廓里牛溪河。沈舜望(又名沈寿官,字株山),被尊为迁汉阴沈氏始祖。经历五个多世纪,繁衍生息至十九代,总人口约三万人。如今八代同堂,族规传承,家风沿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发展成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大家族。2015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江河萬里行》栏目,播出的“汉水之阴古韵存”节目,重点报道了汉阴沈氏的家族文化和发展史迹。
  汉阴沈氏,堂号“吴兴堂”,字辈是:显用,先泰子仲(卿),甫圣以思,万(元)伯望从(根据石城沈氏四修谱整理)。忠朝自贵,孝祖宜兴(1758石城沈氏四修族谱)。世徳永继,兰桂观型,本支衍庆,长发祥荣(1789年汉阴沈氏修谱新续)。勤俭齐家,恭顺敬上;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光前裕后,万代隆昌(1988年汉阴沈氏二次修谱延续)。
  汉阴沈氏信物铜牛。沈氏祖语传说:始祖沈株山(原名沈舜望)兄弟三人,即:株山、岐山、明山(实名不详),宦游分别时,把家用铜锅熔铸铜牛三尊,每尊铜牛长20厘米,高14.5厘米,宽9厘米。三兄弟各持一尊留作纪念。沈氏先祖嘱言:“后裔若相会,必要铜牛对”。沈氏株山祖珍藏的铜牛由四川泸州江安县迁到陕西汉阴,伴随家族兴盛发展,铜牛也代代相传,供奉珍藏至今,铜牛成为全族家喻户晓,人人敬奉的传家宝。沈氏岐山、明山二祖及所持铜牛何往?成为汉阴沈氏族史之迷!2016年6月13日,安徽卫视《百家姓》沈姓节目,详实报道了汉阴沈氏传家宝——铜牛。
  汉阴沈氏定家训传家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制定了汉阴沈氏家训二十则,依次为:1.祭祀不可不殷;2.侍亲不可不孝;3.天显不可不念;4.身者不可不修;5.持家不可不勤俭;6.尊卑不可不辨;7.择师不可不慎;8.教子不可不严;9.养女不可不训;10择配不可不谨;11.交游不可不审;12.志节贵乎坚贞;13志行不可刻薄;14.邻邻里不可不和;15输粮不可不先;16.穷难不可不周;17.出仕不可不清;18.忍耐不可不讲;19奢华游惰当惩;20.赌博不可不戒。二十则家训,涵括崇祭扫、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俭持家、训儿女、和邻里、慎交友、守纲纪、廉保家、正志行、济穷难、戒赌博等。
  汉阴沈氏家训,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向子弟、家人进行进徳修身、待人处世的教育,又传授了家政管理的具体经验方法,使沈氏族人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了可以遵循的内部法纪。就具体的族规家法来看,沈氏家训重视人的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人的独立意志的培养、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这对我们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15年5月16日,汉阴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监委网站向全国推广,是全国第四家陕西第一家被推广的传统优秀家训。
其他文献
雪有慈悲之心  应该确切地说  雪,是从中午时分开始下的  不紧不慢,一直在下  先是下在山顶  后来下在山脖  再后来,下在山肩  傍晚时分  就不再,往下下了  李二哥夭折的女儿的新坟  就埋在山腰上  雪,舍不得再下过来  信佛的母亲说,雪有慈悲之心  暮色里的赶羊人  暮色开始四合  原野上,牛羊踩着黄昏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  总共有二十来只吧  瑟瑟寒风中  沿着村尾的小路归家
期刊
跋涉  不只一次穿行在  自己的影子上  我缝补着自己  针脚稀疏  如伤  库布其沙漠  内心的色彩在  慢慢消融  女性的肤色  吞噬着自己  深陷一场甜蜜的复仇  而忘记  那埋人的时间  义无反顾地向我靠拢  戈壁滩之夜  安抚着天地  年轻的闺房  一束光总会灼伤  痛的感觉弥漫着星海  当命运的天平倒向我  唯有我将我深拥  秋天的手掌  已开始褪皮,万物  无法抗拒孤独的  腐蚀  
期刊
小雏菊  在去田塄坎村的路坎上  有一片斑斓的小雏菊,放肆地开  深冬的西秦岭谷地,我确信  小雏菊是所有野花中开得最晚的一种  它小小的花盘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蜜矿  让几只小野蜂一头扎进去  眼瞅着  不见一只出来  在田塄坎村怅望落日  我不止一次在旷野里怅望过落日  目睹那夕光  一寸寸把阻挡它的群山,削下去  露出稠密的星空。  但这一次,在半高山的田塄坎村  我首次高过了落日  落日先是在
期刊
一  仓皇西去。  甲午年仲夏时节,以车轮的隐喻朝西。以一种并不駁杂却显示了美学意蕴的光环去奔赴一场考量。以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彰显河西之地的风华、坚韧、沧桑或簇新。  张掖或甘州,一面古铜镜的两面,近似暗喻又折射了历史的载体。在回忆里,它呈现它所承载的符号和典籍。  大汉之风,静默吹过。隐匿者张骞将一节节隐匿的风土人情凸显于《史记》或《汉书》的笔记之中,祁连山下,匈奴暴虐,马匹驰骋。时光被打了个扣,
期刊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和动物有关的名称,是立春始,雨水后的第三个节气,本来叫启蛰,但因为要避开汉景帝刘启的讳,所以就叫了惊蛰,但这一“惊”却让这个节气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是谓节气中最有动感、最有画面感、最妙趣横生的节日。  若有清闲,试试在这一繁华都市中找找蛰虫,看看它惊讶、惊奇、惊动、惊叹的表情。  公园是开放的,有点小,能裸露在外的土地并不多,健身园、儿童园是塑胶场地,环湖路是木制的栈道和
期刊
一  小妮子,我看见你在路口,走下一辆红色的小轿车,朝半山腰的围龙屋走来。  时隔二十年,我的小妮子,你再次回到童年生长的村庄,回到这个已经是断壁残垣的围龙屋。  我,你的外婆,让你无法释怀。自小我就最疼爱你,因为我看出你是四个外孙女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今年你满四十周岁了,你是驰骋商海的女强人。我的小妮子,外婆没看错你。  你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你记忆中白墙黑瓦的民居。这个围拢成半个月亮的围
期刊
今年回家上坟和往年不同的是妻因故没有回来。  老家的上坟习俗一直是定在清明节的前三天,这天家族里男女老少在规定的时间几乎同时走向各自的祖坟。我们这血统亲近的一脉也不例外,沐浴着春风,伴着鸟语花香,谈笑风生地走向祖坟。清明节在万木萌发、百花吐艳的时候到来,渲染的是一种欣欣向荣、欢快明朗的氛围,但它特定的历史内涵注定它必将裹挟着厚重的悲凉和伤感。如今年少一代即奉行了缅怀前辈、悼念先人的宗旨,又将这充满
期刊
陕南汉阴地处秦楚蜀接壤之地,它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浩浩汉江、悠悠月河分流其间,山川秀美,地灵人杰,亦是享譽省内外的黄金大县、“中国家训”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和美食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文化名人如子贡、孟浩然、张籍等文化大家都游历过汉阴,南北朝骠骑大将军李迁哲、唐代宗师怀让诞生于此地,相关的历史文献中也多处提及,其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可登古城墙寻旧迹,望文峰塔
期刊
1  鸡鸣五更,父亲骨碌碌地起床了。院子里便传外来,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是磨刀的声音。  娘说几把镰刀都磨成片了,这是要干什么?说父亲犟得狠,自己睡不着闹得全家都别想睡。磨刀声均匀有序地从院子里传来,沙沙沙,沙沙沙的,令人心惊胆战、失魂落魄。那恐怖的声音,从谷雨时节开始响起,到麦收止。镰刀锃亮、锋利,镰刀割倒了麦子,父亲又将割完麦子的镰刀插在墙缝上,待来年继续拿出来磨。娘说是父亲猴急,看到麦子一
期刊
一天  露水装进了表盘  时间,驾驶着汽车率先开工  在升降电梯里  分走了地铁的部分人群  开花的自然之物,首先是白云  树的赖床症持续到中午  才长出灰尘,逛街的猫狗尊卑有序  坐在公园的相亲角休息  清洗暮年的老人,练习广场舞  他没有伸出的手  摸到了槐树花苞,女孩生涩的脸颊  直到孙子撕扯他的回忆  乞丐回到街道,抛售过剩的徒劳  碗里的阴影越来越重  一只小小的蚂蚁,整天都在做一件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