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汉阴北枕苍莽秦岭,南依逶迤巴山,中横秀丽凤凰山,碧波荡漾的汉江和蜿蜒流淌的月河分流其间。在这片秀美山川里,世代居住着一个家风纯朴、人文厚重,生生不息、守望相助的沈氏大家族。自明朝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以来,历经559年,沈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沈氏家谱》记载,公元前1042年,在今临泉县置沈国,封文王第十子沈氏始祖聃季载“食邑于沈”。公元前170年前后,沈氏后裔被封南迁,先后移居到寿春(今寿县)、浙江吴兴(湖州)德清、晋陵(现常州一带)。秦汉以后,沈氏迁居全国各地定居至今,代代相传,时间已经走过了3061年。
汉阴沈氏,始于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汉阴沈氏一世祖沈舜望(江西高安石城沈氏第十三世,迁汉阴名沈寿官,字株山)客游汉阴,沈舜望有二子,长子沈从儒、幼子沈从伋。沈舜望,从江西高安石城宦游四川泸州江安县为官,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为官期满回原籍,路经陕南汉阴县时,被当地的山水人文环境所吸引,定居汉阴县在廓里牛溪河。沈舜望(又名沈寿官,字株山),被尊为迁汉阴沈氏始祖。经历五个多世纪,繁衍生息至十九代,总人口约三万人。如今八代同堂,族规传承,家风沿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发展成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大家族。2015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江河萬里行》栏目,播出的“汉水之阴古韵存”节目,重点报道了汉阴沈氏的家族文化和发展史迹。
汉阴沈氏,堂号“吴兴堂”,字辈是:显用,先泰子仲(卿),甫圣以思,万(元)伯望从(根据石城沈氏四修谱整理)。忠朝自贵,孝祖宜兴(1758石城沈氏四修族谱)。世徳永继,兰桂观型,本支衍庆,长发祥荣(1789年汉阴沈氏修谱新续)。勤俭齐家,恭顺敬上;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光前裕后,万代隆昌(1988年汉阴沈氏二次修谱延续)。
汉阴沈氏信物铜牛。沈氏祖语传说:始祖沈株山(原名沈舜望)兄弟三人,即:株山、岐山、明山(实名不详),宦游分别时,把家用铜锅熔铸铜牛三尊,每尊铜牛长20厘米,高14.5厘米,宽9厘米。三兄弟各持一尊留作纪念。沈氏先祖嘱言:“后裔若相会,必要铜牛对”。沈氏株山祖珍藏的铜牛由四川泸州江安县迁到陕西汉阴,伴随家族兴盛发展,铜牛也代代相传,供奉珍藏至今,铜牛成为全族家喻户晓,人人敬奉的传家宝。沈氏岐山、明山二祖及所持铜牛何往?成为汉阴沈氏族史之迷!2016年6月13日,安徽卫视《百家姓》沈姓节目,详实报道了汉阴沈氏传家宝——铜牛。
汉阴沈氏定家训传家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制定了汉阴沈氏家训二十则,依次为:1.祭祀不可不殷;2.侍亲不可不孝;3.天显不可不念;4.身者不可不修;5.持家不可不勤俭;6.尊卑不可不辨;7.择师不可不慎;8.教子不可不严;9.养女不可不训;10择配不可不谨;11.交游不可不审;12.志节贵乎坚贞;13志行不可刻薄;14.邻邻里不可不和;15输粮不可不先;16.穷难不可不周;17.出仕不可不清;18.忍耐不可不讲;19奢华游惰当惩;20.赌博不可不戒。二十则家训,涵括崇祭扫、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俭持家、训儿女、和邻里、慎交友、守纲纪、廉保家、正志行、济穷难、戒赌博等。
汉阴沈氏家训,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向子弟、家人进行进徳修身、待人处世的教育,又传授了家政管理的具体经验方法,使沈氏族人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了可以遵循的内部法纪。就具体的族规家法来看,沈氏家训重视人的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人的独立意志的培养、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这对我们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15年5月16日,汉阴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监委网站向全国推广,是全国第四家陕西第一家被推广的传统优秀家训。
据《沈氏家谱》记载,公元前1042年,在今临泉县置沈国,封文王第十子沈氏始祖聃季载“食邑于沈”。公元前170年前后,沈氏后裔被封南迁,先后移居到寿春(今寿县)、浙江吴兴(湖州)德清、晋陵(现常州一带)。秦汉以后,沈氏迁居全国各地定居至今,代代相传,时间已经走过了3061年。
汉阴沈氏,始于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汉阴沈氏一世祖沈舜望(江西高安石城沈氏第十三世,迁汉阴名沈寿官,字株山)客游汉阴,沈舜望有二子,长子沈从儒、幼子沈从伋。沈舜望,从江西高安石城宦游四川泸州江安县为官,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为官期满回原籍,路经陕南汉阴县时,被当地的山水人文环境所吸引,定居汉阴县在廓里牛溪河。沈舜望(又名沈寿官,字株山),被尊为迁汉阴沈氏始祖。经历五个多世纪,繁衍生息至十九代,总人口约三万人。如今八代同堂,族规传承,家风沿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发展成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大家族。2015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江河萬里行》栏目,播出的“汉水之阴古韵存”节目,重点报道了汉阴沈氏的家族文化和发展史迹。
汉阴沈氏,堂号“吴兴堂”,字辈是:显用,先泰子仲(卿),甫圣以思,万(元)伯望从(根据石城沈氏四修谱整理)。忠朝自贵,孝祖宜兴(1758石城沈氏四修族谱)。世徳永继,兰桂观型,本支衍庆,长发祥荣(1789年汉阴沈氏修谱新续)。勤俭齐家,恭顺敬上;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光前裕后,万代隆昌(1988年汉阴沈氏二次修谱延续)。
汉阴沈氏信物铜牛。沈氏祖语传说:始祖沈株山(原名沈舜望)兄弟三人,即:株山、岐山、明山(实名不详),宦游分别时,把家用铜锅熔铸铜牛三尊,每尊铜牛长20厘米,高14.5厘米,宽9厘米。三兄弟各持一尊留作纪念。沈氏先祖嘱言:“后裔若相会,必要铜牛对”。沈氏株山祖珍藏的铜牛由四川泸州江安县迁到陕西汉阴,伴随家族兴盛发展,铜牛也代代相传,供奉珍藏至今,铜牛成为全族家喻户晓,人人敬奉的传家宝。沈氏岐山、明山二祖及所持铜牛何往?成为汉阴沈氏族史之迷!2016年6月13日,安徽卫视《百家姓》沈姓节目,详实报道了汉阴沈氏传家宝——铜牛。
汉阴沈氏定家训传家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制定了汉阴沈氏家训二十则,依次为:1.祭祀不可不殷;2.侍亲不可不孝;3.天显不可不念;4.身者不可不修;5.持家不可不勤俭;6.尊卑不可不辨;7.择师不可不慎;8.教子不可不严;9.养女不可不训;10择配不可不谨;11.交游不可不审;12.志节贵乎坚贞;13志行不可刻薄;14.邻邻里不可不和;15输粮不可不先;16.穷难不可不周;17.出仕不可不清;18.忍耐不可不讲;19奢华游惰当惩;20.赌博不可不戒。二十则家训,涵括崇祭扫、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俭持家、训儿女、和邻里、慎交友、守纲纪、廉保家、正志行、济穷难、戒赌博等。
汉阴沈氏家训,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向子弟、家人进行进徳修身、待人处世的教育,又传授了家政管理的具体经验方法,使沈氏族人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了可以遵循的内部法纪。就具体的族规家法来看,沈氏家训重视人的道德理性能力的提升、人的独立意志的培养、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这对我们今天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15年5月16日,汉阴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监委网站向全国推广,是全国第四家陕西第一家被推广的传统优秀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