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广泛应用,为风景园林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中间技术理论可以说为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新的道路:它的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它提出的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适中的技术观能够使我们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使人类和自然获得共赢。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间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适用
Intermediate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u Feng-ou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With the high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universal appliacation of si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wer to promote landscape architechture .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Intermediate Techn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y;Harmony;Applicable
1. 引言
自从工业文明开始,科学技术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在人类享受这种科技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于大自然的野蛮掠夺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甚至是对人类自身的安全威胁。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让人不禁产生了很多困惑和不解,到底要如何来应对其所带来的社会、生态、道德问题。
当代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每一个学科都需要认真对待这一课题,在风景园林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技术的革新让原本只能在图纸上表达的设计变成现实,数字科技的应用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模型建构,科技工具的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数据,展示更多绘制未来的蓝图。
2. 中间技术概念及内涵
人们一直对于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在七十年代,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Schumacher)发表的《小的是美好的》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书中,他专门讨论了很多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他提到的中间技术就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观和解决当下问题的新思路。“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ehnology)也称为“适用技术”(AppropriateTeehnology),舒马赫提到“现在我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是一种有机增长,是发展的中等水平,须符合技术的中间水平。”。
舒马赫认为,对发达国家适用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适用,它要求适用于该国或该地区的内外部环境,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在互动中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认为,很难给中间技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以及一些论文中叙述了“中间技术”的基本含义。它是一种介于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效率要高得多;与先进技术相比,要经济得多。
3. 风景园林的发展及技术观
近年来,风景园林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的绿地和公园数量在飞跃式地增长,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愈加深刻。不仅在大空间上扩大了绿地面积,在小尺度上园林的建造业愈发精细,绿色也从地上地下朝立体发展,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绿视率和人居环境水平。风景园林现在的进步就是为以后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风景园林从3000多年发展史上来看,从苑囿逐渐演进成代表性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一直遵循的是技术与环境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准则,发展了像“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自身哲学,对待工程技术上强调的也是一个情境结合。像李诫的《营造法式》和计成的《园冶》,其中可窥探一些特点:统一单位、灵活、传统做法的延续、新做法的补充、装饰与结构的统一以及严格的施工管理都可以看出古代造园技艺之精湛。但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园林始终未有适宜的发展环境,出现了一个很长时期的演进断层导致今日难以满足时代要求的困境。
4. 风景园林的现行问题
重视觉而轻生态是在园林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偏向外表装饰性的园林绿地、讲求“面子工程”、缺乏内涵;另一方面,需要保护的自然空间未能得到整治、日趋恶化的城市环境未能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
其次,风景园林建设中城市趋同性现象非常普遍。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时候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而这些问题需要人文历史的关怀外,更需要现代技术的应用来改变现状。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滥用技术,人工化痕迹过重。比如城市的河湖滨水带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然调节水体,减少河湖对驳岸冲击的湿地或是湿生植物群落,往往被人们自以为“一劳永逸”的人工硬材料铺砌的硬质驳岸或护坡所取代。不仅削弱了岸线对于河湖水冲刷的抗击能力,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循环工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成了舍本求末。技术的应用以人的方便为准,而忽视了自然的需求和调节。
5. 中间技术对于风景园林的指导
中间技术理论的广泛性给予我们以启示,是解决风景园林建设发展的问题的一种思路。让我们认识到了对于风景园林的发展应该做到兼容并蓄,顺势而为。
5.1 强调随时间变化。
中间技术强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一技术一自然”的大关系中,由于人类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具体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作为与人类和自然保持协调发展的中间技术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园林建设不能固步自封,限定在某几种模式中,而不考虑地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最后成了“千城一面”,是极为不可取的。
5.2 强调随空间变化。
其次,中间技术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环境具体条件的差别,使得中间适用技术在风景园林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在生态方面,随着生态“系统观”“平衡观”、的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在能源技术方面,有效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利、潮汐、地热等一些可再生能源的中间适用技术,要求在不同区域上与园林建设相结合,要求有不同形式,.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
5.3 强调适用性。
中间技术很好的提醒我们,在风景园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发挥本国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引进技术必须要有一个再度开发即消化吸收创新的连贯过程,对任何技术都需要因时因地重新进行“剪裁”,将原来的技术,特别是在有关管理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软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整,使之成为本区域的中间适用技术。如果一项技术能与技术环境形成互助,打破不理想的平衡而实现理想的平衡,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那么它就是目前技术环境下所采用的最适用技术。重在观念的更新,而在技术上更要谨慎行事。
6. 结语
其实不管技术的发展到有多先进,我们仍不会改变一个现实就是:人类和自然环境需要和谐共生。曾经,我们运用技术破坏了两者之间相协调的关系;现在,我们经过反思,用技术去补偿、还原、维护,以中间技术理论为指导,最终达成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吴耀兴,康文星.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第24 卷第6 期2008 年6 月.
[2] 吴耀兴,康文星.对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08年9月.
[3] 鲁敏,刘佳.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年10月.
[4] 麻琳.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
[5] 石雪梅.浅谈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6] 张灿,陈婕.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建设探讨[J].农技服务2009 26(1):94~95.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5-11-485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间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适用
Intermediate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u Feng-ou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With the high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universal appliacation of si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wer to promote landscape architechture .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Intermediate Techn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y;Harmony;Applicable
1. 引言
自从工业文明开始,科学技术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在人类享受这种科技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于大自然的野蛮掠夺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甚至是对人类自身的安全威胁。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让人不禁产生了很多困惑和不解,到底要如何来应对其所带来的社会、生态、道德问题。
当代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每一个学科都需要认真对待这一课题,在风景园林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技术的革新让原本只能在图纸上表达的设计变成现实,数字科技的应用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模型建构,科技工具的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数据,展示更多绘制未来的蓝图。
2. 中间技术概念及内涵
人们一直对于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在七十年代,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Schumacher)发表的《小的是美好的》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书中,他专门讨论了很多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他提到的中间技术就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观和解决当下问题的新思路。“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ehnology)也称为“适用技术”(AppropriateTeehnology),舒马赫提到“现在我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是一种有机增长,是发展的中等水平,须符合技术的中间水平。”。
舒马赫认为,对发达国家适用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适用,它要求适用于该国或该地区的内外部环境,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在互动中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认为,很难给中间技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以及一些论文中叙述了“中间技术”的基本含义。它是一种介于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效率要高得多;与先进技术相比,要经济得多。
3. 风景园林的发展及技术观
近年来,风景园林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的绿地和公园数量在飞跃式地增长,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愈加深刻。不仅在大空间上扩大了绿地面积,在小尺度上园林的建造业愈发精细,绿色也从地上地下朝立体发展,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绿视率和人居环境水平。风景园林现在的进步就是为以后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风景园林从3000多年发展史上来看,从苑囿逐渐演进成代表性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一直遵循的是技术与环境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准则,发展了像“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自身哲学,对待工程技术上强调的也是一个情境结合。像李诫的《营造法式》和计成的《园冶》,其中可窥探一些特点:统一单位、灵活、传统做法的延续、新做法的补充、装饰与结构的统一以及严格的施工管理都可以看出古代造园技艺之精湛。但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园林始终未有适宜的发展环境,出现了一个很长时期的演进断层导致今日难以满足时代要求的困境。
4. 风景园林的现行问题
重视觉而轻生态是在园林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偏向外表装饰性的园林绿地、讲求“面子工程”、缺乏内涵;另一方面,需要保护的自然空间未能得到整治、日趋恶化的城市环境未能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
其次,风景园林建设中城市趋同性现象非常普遍。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时候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而这些问题需要人文历史的关怀外,更需要现代技术的应用来改变现状。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滥用技术,人工化痕迹过重。比如城市的河湖滨水带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然调节水体,减少河湖对驳岸冲击的湿地或是湿生植物群落,往往被人们自以为“一劳永逸”的人工硬材料铺砌的硬质驳岸或护坡所取代。不仅削弱了岸线对于河湖水冲刷的抗击能力,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循环工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成了舍本求末。技术的应用以人的方便为准,而忽视了自然的需求和调节。
5. 中间技术对于风景园林的指导
中间技术理论的广泛性给予我们以启示,是解决风景园林建设发展的问题的一种思路。让我们认识到了对于风景园林的发展应该做到兼容并蓄,顺势而为。
5.1 强调随时间变化。
中间技术强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一技术一自然”的大关系中,由于人类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具体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作为与人类和自然保持协调发展的中间技术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园林建设不能固步自封,限定在某几种模式中,而不考虑地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最后成了“千城一面”,是极为不可取的。
5.2 强调随空间变化。
其次,中间技术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环境具体条件的差别,使得中间适用技术在风景园林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在生态方面,随着生态“系统观”“平衡观”、的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在能源技术方面,有效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利、潮汐、地热等一些可再生能源的中间适用技术,要求在不同区域上与园林建设相结合,要求有不同形式,.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
5.3 强调适用性。
中间技术很好的提醒我们,在风景园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发挥本国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引进技术必须要有一个再度开发即消化吸收创新的连贯过程,对任何技术都需要因时因地重新进行“剪裁”,将原来的技术,特别是在有关管理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软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整,使之成为本区域的中间适用技术。如果一项技术能与技术环境形成互助,打破不理想的平衡而实现理想的平衡,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那么它就是目前技术环境下所采用的最适用技术。重在观念的更新,而在技术上更要谨慎行事。
6. 结语
其实不管技术的发展到有多先进,我们仍不会改变一个现实就是:人类和自然环境需要和谐共生。曾经,我们运用技术破坏了两者之间相协调的关系;现在,我们经过反思,用技术去补偿、还原、维护,以中间技术理论为指导,最终达成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吴耀兴,康文星.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第24 卷第6 期2008 年6 月.
[2] 吴耀兴,康文星.对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08年9月.
[3] 鲁敏,刘佳.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年10月.
[4] 麻琳.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
[5] 石雪梅.浅谈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6] 张灿,陈婕.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建设探讨[J].农技服务2009 26(1):94~95.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5-1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