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窗apDFT的高精度电容器介损角辨识算法

来源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i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质损耗角(dielectric loss angle,DLA)是反映电力电容器质量的重要特征参数,精准地实现DLA辨识为电容器的早期故障诊断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当采样频率存在偏差或电网频率波动时,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对DLA进行辨识会因频谱泄露和栅栏效应而降低测量精度.提高DLA辨识精度的根本途径在于改善采样信号的频谱泄露效应,故采用三角自卷积窗(triangular self-convolution window,TSCW)函数对数据进行全相位预处理,对新形成的数据段分别进行DFT得到全相位DFT(all-phase DFT,apDFT)谱分析结果.进而,利用改进的时移相位差法对谱分析结果进一步校正,再从中提取电压和电流相位差而得到精度更高的DLA辨识算法.由于该算法克服了各次谐波对基波的干扰,因而比传统加窗插值DFT的DLA辨识算法精度更高.仿真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对DLA的准确辨识且受噪声、频率偏移等干扰的影响较小.最后,将算法应用于实际电路的DLA辨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高辨识精度.
其他文献
系统内的无功补偿电容器会改变电网的阻抗特性,从而和有源滤波器的阻抗在某些频率下相匹配,引发谐振,导致系统失稳.论文针对这一问题,以基于级联H桥拓扑的有源滤波器为应用对象,提出了兼顾滤波和无功补偿的协同控制策略,在滤波的同时取代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控制策略为了补偿谐波电流,在旋转坐标系解耦控制中的电流内环引入准比例谐振控制器;为补偿无功,采用PI控制器产生q轴基波电流,叠加在q轴谐波电流上来实现.最后,基于考虑并联电容器的电网阻抗和滤波器阻抗进行了系统稳定性分析,根据阻抗稳定性理
干式空心电抗器运行过程中,由电动力引起的振动现象是其发生匝间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时电动力分布,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5包封电抗器场-路耦合模型,对正常运行以及发生匝间短路故障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磁场、电流以及电动力分布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运行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电动力呈现挤压电抗器的趋势;匝间短路发生时,短路匝内部会流过相位落后其余包封电流90°、幅值极大的短路电流;受短路电流及短路匝附近畸变磁场的影响,短路匝上电动力也会急剧增大,且相位也会发生变化.研究工作全面地揭示了
振动问题是同步调相机组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某换流站2号调相机冷拖及惰转振动监测过程中,励端支撑系统水平方向的振动速度最高达到12.53 mm/s,超过跳机值11.8 mm/s.为确保后续整套启动及涉网试验安全,提出一种傅里叶变换和频响函数测试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旋转机械振动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频图,接着根据时频图结果开展频响函数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转子转速大于2700 r/min时,振动二倍频分量具有明显的信号特征,该分量是由励端支撑系统受迫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接近引起的.最终,通过将应急
运行中并联电抗器故障将会影响系统的电能质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分析其故障成因对维护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某油浸式并联电抗器运行中多次色谱异常问题展开分析,通过三比值法得出3次可能存在的缺陷分别为过热兼放电、低温过热、电弧放电,结合最后1次的返厂拆解,得出导致电抗器色谱异常的原因为铁心片间短路引起涡流损耗增加,产生局部过热烧毁绝缘垫板,最终导致绝缘短路.为提升设备可靠性,分别从设计、投入、运行、检测、检修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同类型设备的隐患治理、运行维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