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教学更是走向国际。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倡素质教育,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但在大环境之下的中学语文教育问题却是层出不穷,改革与不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本文就中学语文教育现状作一些简单讨论,并提出一些改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现状;改善方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人们对语文学科认知的加强,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语文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大多数人们认为,中学的语文教育会使学生们对于语文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在中国这个说汉语的大环境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中学语文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考分为重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课堂还是注重应试而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为学生需要分数来考学,家长以分数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用成绩来考核教师,因而教师更偏向于教学生们考试考点以及答题的思路。若不考试的考点则草草带过甚至一言不提,也跟学生说不需要掌握,从此处来看,如何能提高现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面对层层重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语文成绩很难像数理化等理科学科提分迅速,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以及慢慢领悟。随着年级增加,课程也逐渐变多。在繁重的课业下,学生难免会渐渐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花相同的时间在语文和其他学科上,很明显的是,其他学科的分数会提高较多,而语文分数则是平平。若是发挥不佳,则有可能退步。因而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也就大不如前,对于语文课,则可听可不听。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说提升缓慢,甚至有倒退的倾向。
很多大学老师认为中学老师应该教授的知识点,却在大学一窍不通,在课堂上只能和同学们相对无言。比如中考高考对于语文词性考点的不涉及,造成很多中学老师对此忽略,很少有老师会把现代汉语词性单独拎出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很大程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于修改语病的熟练。
很多学生语文基础并不扎实,简单的拼音都会出错,更不用说其他方面。无论在口语表达或是作文书写方面,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言不达意,思维混乱,乱用措辞,甚至错别字连连。作为一名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却落到了如此境地,怎不叫语文教育者感到失落与彷徨。
二、 针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改善方法
(一) 加强语文教学基本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针对学生们的基础很薄弱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小学起循循善诱,稳扎稳打,加强语文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填鸭式教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应该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以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确保自己所教的内容可以被学生接受。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必不可少,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东汉学者董遇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三国志·魏书》) 西晋陶渊明又云:“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北宋苏轼也说过:“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苏轼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南宋陆游还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示子遹》) 清朝蘅塘退士有千古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的三条原则。对于今人而言,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时,应加以挖掘、批判、继承与发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变古老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反映来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不仅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借鉴吸取优秀的教育经验,更应该结合现代先进的思想成果,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魅力,让更多的同学愿意听语文课。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有爱岗敬业、尊重和热爱学生的基本素质,要学会善于思考,并细致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三) 结合应试要求,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还是语文能力的形成,又或是个体素质的养成,都必须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慢慢消化才能真正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辅助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结合应试考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解与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自己所到所得记录下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加深对其理解。
三、 结语
知识改变命运,中学语文教育的争议如此之大,无非也是出于它的重要性,但改变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并非一朝一夕,我们都仍需为之努力。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必须尽心尽力、脚踏实地的为中学语文教育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黎利云.中学语文教育要“返璞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2014(1):68-72.
[2] 曾庆梁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61-263.
[3] 李文,陈菊花.中学语文课堂現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16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现状;改善方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人们对语文学科认知的加强,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语文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大多数人们认为,中学的语文教育会使学生们对于语文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在中国这个说汉语的大环境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中学语文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考分为重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课堂还是注重应试而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为学生需要分数来考学,家长以分数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用成绩来考核教师,因而教师更偏向于教学生们考试考点以及答题的思路。若不考试的考点则草草带过甚至一言不提,也跟学生说不需要掌握,从此处来看,如何能提高现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面对层层重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语文成绩很难像数理化等理科学科提分迅速,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以及慢慢领悟。随着年级增加,课程也逐渐变多。在繁重的课业下,学生难免会渐渐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花相同的时间在语文和其他学科上,很明显的是,其他学科的分数会提高较多,而语文分数则是平平。若是发挥不佳,则有可能退步。因而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也就大不如前,对于语文课,则可听可不听。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说提升缓慢,甚至有倒退的倾向。
很多大学老师认为中学老师应该教授的知识点,却在大学一窍不通,在课堂上只能和同学们相对无言。比如中考高考对于语文词性考点的不涉及,造成很多中学老师对此忽略,很少有老师会把现代汉语词性单独拎出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很大程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于修改语病的熟练。
很多学生语文基础并不扎实,简单的拼音都会出错,更不用说其他方面。无论在口语表达或是作文书写方面,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言不达意,思维混乱,乱用措辞,甚至错别字连连。作为一名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却落到了如此境地,怎不叫语文教育者感到失落与彷徨。
二、 针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改善方法
(一) 加强语文教学基本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针对学生们的基础很薄弱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小学起循循善诱,稳扎稳打,加强语文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填鸭式教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应该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以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确保自己所教的内容可以被学生接受。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必不可少,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东汉学者董遇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三国志·魏书》) 西晋陶渊明又云:“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北宋苏轼也说过:“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苏轼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南宋陆游还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示子遹》) 清朝蘅塘退士有千古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的三条原则。对于今人而言,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时,应加以挖掘、批判、继承与发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变古老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反映来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不仅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借鉴吸取优秀的教育经验,更应该结合现代先进的思想成果,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魅力,让更多的同学愿意听语文课。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有爱岗敬业、尊重和热爱学生的基本素质,要学会善于思考,并细致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三) 结合应试要求,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还是语文能力的形成,又或是个体素质的养成,都必须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慢慢消化才能真正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辅助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结合应试考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解与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自己所到所得记录下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加深对其理解。
三、 结语
知识改变命运,中学语文教育的争议如此之大,无非也是出于它的重要性,但改变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并非一朝一夕,我们都仍需为之努力。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必须尽心尽力、脚踏实地的为中学语文教育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黎利云.中学语文教育要“返璞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2014(1):68-72.
[2] 曾庆梁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61-263.
[3] 李文,陈菊花.中学语文课堂現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