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宁乡实践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宁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和“审批服务便民化”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和痛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最好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最爽就近办”的轻松便民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宁乡特色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加快推行“网上办”,让群众办事“最好不见面”
宁乡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率先全省试点建设县(市)级智慧城市,打造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强化基础支撑、数据支撑和应用支撑“三大支撑”。
1、强化基础技术支撑。以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为基础,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搭建了统一、高效、安全的云平台。目前已有效整合了国土、水利、卫计、教育等多个部门机房建设;整合了政府门户网、智慧政务、智慧纪检、城市运营中心平台、公卫数据、12345呼叫平台等19台业务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的资源、安全、运维和管理服务,节约财政支出约1077.14万元,为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了坚实的云基础平台。为构建和筑牢全市统一基础网络,按照国家、省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求和标准,对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市所有市直部门单位、29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实现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全覆盖。同时,以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开展了电子公文、会议通知和覆盖全市29个乡镇(街道)、278个村(社区)的视频会议等常规性业务工作。
2、强化数据共享交换支撑。2017年成立了宁乡市智慧办,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工作,由智慧办牵头,加快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国家、省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相关标准为指引,编制和下发了一系列标准和文件,为宁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标准和可落地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098个政务服务事项梳理,718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完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和电子证照主题数据库的数据编目和建模。
在前期大量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宁乡市在全省首个实现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成功部署和上线运行,完成了43家单位的数据共享交换前置机部署,搭建了统一、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环境;已整合接入了天网(3125路)、教育(9000路)、森林防火(23路)、交警(559路)、公交车(600路)、公路(74路)、学校(395路)、旅游景点(8路)、社会餐饮(39路)共计13823路视频数据及电子证照库5个证照模板、310余件证照等非结构化数据;对接归集了智慧政务、12345热线平台、智慧公路、公卫系统、国土“一张图”等系统实时数据及人口(71027条)、法人(8560条)、房地产(104877条)共计184464条结构化数据。
3、强化应用支撑。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基础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真正打通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开发了“1-5-9”架构的宁乡政务服务系统,涵盖数据中心、市民门户、外网政务服务门户、市民热线门户、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门户、网上中介服务门户、协同办公系统、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快呼快处热线平台、移动政务平台、中介业务系统、电子监察平台、绩效考评管理系统、决策分析平台等15个功能模块;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共汇聚了宁乡市6400余家企业信息和74100余条人员信息,建设了工业项目、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三大并联审批系统,开发了不动产登记《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房屋预告及抵押》《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新建商品房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二手房买卖转移登记》5个套餐服务,清理市场中介169家。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门户。以宁乡智慧城市云平台为基础环境支撑,形成全市所有相關部门的一体化网站集群,发布省市县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收费清单等;以个人服务、法人服务等为主线逐步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服务渠道全口径汇聚;汇聚行政部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为公众提供指南类、办理类、名录类、公告类等各种服务内容,形成全市便民服务“一张图”。建立统一的APP、微信公众号。为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最有服务,宁乡市建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宁乡”网络终端APP,其他事项办理在“智慧宁乡”平台内建立矩阵,成功打造了集便民应用、本地资讯、行政审批、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政务服务载体,构建了10多项应用场景,可随时随地为市民提供实时公交、实时路况、旅游景点、费用缴纳、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以及提前预约、在线审批等400多项审批服务,初步实现了“用一部手机、下载一个APP、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办所有事”,将“网上办”从“网上”延伸到“掌上”。通过使用智慧宁乡APP和微信公众号办理事项的市民近百万人次。如今年春秋两季宁乡中小学开学缴费,只要家长精准关联学生信息,就可以足不出户采取微信支付方式缴纳学费,而教育和物价部门在后台精准联审缴费项目,监督乱收费。
网上办事大厅运行以来,已通过网厅审批办结事项70余万件,占市民之家所有办件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真正实现了网上能办、网上真办、网上快办、网上好办。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对接,加速数据整合、归集和共享交换,争取全面实现数据打通、业务协同,2018年底“不见面审批”办理事项要达到30%左右,2019年年底达到50%左右,让更多的数据跑腿,市民不跑或少跑。 二、深入推行“一次办”,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为彻底解决因项目审批部门多、审批环节交叉多、部门内部数据多、部门之间协调难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来回跑”“跑断腿”等问题,宁乡学习借鉴浙江、广州的改革经验,从2015年起全面推行以“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服务职能的科室向市民之家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审批平台集中,审批事项和人员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大一统改革,为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1、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宁乡市民之家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行政效能监察为一体,所有与群众、企业办事相关的38家职能部门、20家便民服务单位全部进驻,设置窗口231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470项主项、1138项子项,真正做到了“进一张门、办所有事”。2017年2月3日市民之家正式运行,一年多共接待办事群众225万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共32万件,接受办理审批事项共193晚间,办结率99.83%。在改革之初,宁乡就深刻认识到,部门不是分权而是授权,窗口不是强权而是强责,大厅不是集中而是集约。在改革进程中,宁乡紧紧把握授权到位这个关键,明确所有进驻事项的最终审批决定权全部授予给进驻单位的窗口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这彻底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前台找工作人员受理,后室找相关领导审”批这种“一事多跑”的现象,解决了以往服务大厅只是“中转站”“收发室”的尴尬境地,真正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
2、全面实施清单管理。梳理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证明材料清单。划定政府部门权力边界,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权利3451项,精简49.2%;公开政府部门服务范围,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目录135项;形成本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2700项,构成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三位一体”政府权责体系。按照“最多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原则,逐步公布“最多跑一次”清单,对进驻市民之家的审批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公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843项,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255项,通过即办即走、网上预审+在线取件、现场办理+快递送达等方式,目前1098项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6.5%。对因为召开评审会、听证会、现场踏勘等法定条件暂时无法实现“最多跑一次”的40项审批事项,经审核后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3、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一次性告知清单、办事指南,实现提交资料准确全面。突出“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大力推进承诺件改即办件,实现群众办事即来即办。按照“谁设定、谁清理、清单之外无证明”和六个“一律取消”的原则,累计清理各类证明材料206项,保留55项。如取消办理民办学校需提供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办理高中招生优惠政策认定时需要提供的少数民族考生证明,先通过个人现有征证照予以证明。再如原来在宁乡参加医保的群众,在外地居住期间,如果生病住院,医院不能联网结算的,必须回宁乡市民之家来报销。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以来,宁乡对类似的证明材料进行了全面深入清理,取消了医院级别和定点医院证明,确保了群众在窗口“只跑一次”办成事。
三、广泛推行“就近办”,让群众办事“最爽就近办”
推动行政审批向园区、乡镇延伸,鼓励支持园区、乡镇线下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承接市本级下放的审批管理权限,线上依托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开展“两级平台、三级应用”。
1、深化“赋权强园、以园兴工”改革,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2017年宁乡市探索出台了““赋权强园、以园兴工”改革实施办法,从下放审批权限、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园区审批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园区审批服务“四个一”。一张赋权清单。按照“以授权为原则,不授权为例外,园区选择性接权”的要求,园区需要什么权,政府就授什么权,现有131项行政审批权力已全部赋权给园区。一个服务阵地。推进园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所有赋权事项、窗口人员全部进驻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确保窗口授权到位,实现“就近办”“一站式办结”,解决企业园区、城区“往返跑”难题。如宁乡经开区将原属9个局室(部门)的120项行政职权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原法定15个工作日办结的企业注册登记,现在只需要1.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一枚审批公章。园区内所有工业项目审批的受理、现场勘察、材料审核等相关工作由园区直接予以把关,各部门凭园区审批专用章实行“见章盖章”,不再进行重复审查、审批,既真正放权到位,又不越法律法规。如宁乡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2014-2016年窗口办结量为4723件,赋权后2017-2018年5月底,受理办结各项业务4723件,受理办件量大幅提升。一套服务机制。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承接市本级下放的各项权限,并与市全程代办中心紧密對接,受理和全程代办企业发展涉及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上半年共全程代办项目197个,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如宁乡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项目同时具有服务、调度、管理、谁审批和手续代办“五员合一”职能,全程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质量,促进了行政审批提速。
2、深化“扩权强镇”试点改革,群众办事不出乡镇(村)。2016年,宁乡市灰汤镇被确定为长沙市首批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以灰汤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打造镇村两级的“轻松政务新平台”,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硬件标准化。建设占地750余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设前台窗口15个,后台工位22个,配套公安拍照区、档案室、会议室、信访接待室(12345热线办公室)、文印室、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同时,配备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集约化。推进镇政务中心“实心化”改革,组建镇政务服务中心,将原镇政府各线办的窗口人员全部划归镇政务服务中心归口管理,使其集在服务、审批、监督于一体,彻底改变政务中心只是“部门房东、搞搞卫生”的旧状。窗口集成化。按照“大小综合”原则,全面采取“综合业务窗口”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站服务”。4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灰汤镇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5857人次,接受业务咨询1855人次,受理事项4960件,办结率93.5%,群众满意度95%以上。全面推进“村(社区)小微权力标准化”改革。按照“应进尽进、规范办理、多措并举、全程监管”的要求,将农村低保、农村特困补助、养老保险年检认证等46项“小微权力”延伸至村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制定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清单,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好事。今年以来,灰汤镇18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受理事项1354件,代办336件,2017年12月8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老年证村级办理,至今已累计办理800多件。 3、着力构建市镇村服务便民化体系。围绕“部门审批服务便民化、乡镇政务服务便民化、村社公共服务便民化”,出台《持续推进乡镇政务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分层级、成体系做好便民化制度体系。一是下放便民服务事项。将低保办理、农机补贴、养老保险缴纳、医疗保险等与群众密切相關的42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和延伸至各乡镇,通过“权力下放、窗口前移、全程代理”等途径,实现“就近办”。二是推进乡镇“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在机构限额内统一设置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将乡镇机关各办公室、所属二级单位承担的与群众和生产经营主题服务有关的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以及市直各部门下放和延伸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有条件的乡镇推进市直驻乡镇单位审批服务窗口统一进驻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三是全面应用“智慧政务”系统。对于乡镇难以全部办结的事项,实行“窗口前移、网端推送、网上审批、现场领证”的方式,由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受理,通过政务服务网推送,市直部门网上审核,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领证。如办理农村宅基地房屋首次登记,申请人以前要到宁乡市民之家至少跑三次,现在只要到国土所申请、提交资料,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目前,大成桥镇、花明楼镇、黄材镇、夏铎铺镇、灰汤镇等5个试点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已先后投入运行。全面运行仅10天,5个乡镇共办理群众各类审批服务业务达5458件,其中政务服务网实施的业务581件。
几点思考:
1、完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缺乏数据意识,缺乏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的意识,缺乏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说话的素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政府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彷徨观望,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组建宁乡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数据孤岛”壁垒,解除信息和大数据“休眠”模式,收集、开放、共享信息和数据,使各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从而实现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推进政务服务的不断优化、升级。
2、提升运用信息数据决策能力。宁乡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市民之家、互联网、云平台和其他终端,重要目的是促进科学决策,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提高对信息数据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能力,提高从信息、大数据中找到有关联性、规律性变化的能力,提高从信息、大数据中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的能力,尤为重要。一是要学习大数据技术。虽然不要求决策者完全掌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但要学会基本知识,培育用信息和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二是提升决策能力。提升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挖掘、汇总、整合和分享能力,充分挖掘信息、大数据价值,发挥大信息、大数据威力,精准定位政务服务、公共管理、产业发展情况,并能对未来政务服务、公共管理、产业发展走向进行科学预测,进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改善民生体验,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经济效能,实现政府决策科学、精准、高效。
3、构筑信息资源安全“防火墙”。由于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标准、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信息资源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政府变得聪明、智慧,也给某些机构或者个人以可乘之机,泄露和买卖个人隐私、组织机密甚至国家秘密,给个人、组织、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构筑信息资源安全“防火墙”已刻不容缓。在现有国家省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上,宁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安全立法方面先行先试,严厉打击泄露、买卖客户信息行为,严格规范拥有信息资源的个人、组织或公司行为,建立信息资源监督、报告、处理和赔偿机制,防范安全风险。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宁乡市政府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作风,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让更多的数据为人民群众“跑腿办事”、为企业“贴心服务”,让“最好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最爽就近办”的事项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办。
一、加快推行“网上办”,让群众办事“最好不见面”
宁乡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率先全省试点建设县(市)级智慧城市,打造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强化基础支撑、数据支撑和应用支撑“三大支撑”。
1、强化基础技术支撑。以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为基础,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搭建了统一、高效、安全的云平台。目前已有效整合了国土、水利、卫计、教育等多个部门机房建设;整合了政府门户网、智慧政务、智慧纪检、城市运营中心平台、公卫数据、12345呼叫平台等19台业务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的资源、安全、运维和管理服务,节约财政支出约1077.14万元,为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了坚实的云基础平台。为构建和筑牢全市统一基础网络,按照国家、省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求和标准,对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市所有市直部门单位、29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实现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全覆盖。同时,以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开展了电子公文、会议通知和覆盖全市29个乡镇(街道)、278个村(社区)的视频会议等常规性业务工作。
2、强化数据共享交换支撑。2017年成立了宁乡市智慧办,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工作,由智慧办牵头,加快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国家、省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相关标准为指引,编制和下发了一系列标准和文件,为宁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标准和可落地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098个政务服务事项梳理,718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完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和电子证照主题数据库的数据编目和建模。
在前期大量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宁乡市在全省首个实现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成功部署和上线运行,完成了43家单位的数据共享交换前置机部署,搭建了统一、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环境;已整合接入了天网(3125路)、教育(9000路)、森林防火(23路)、交警(559路)、公交车(600路)、公路(74路)、学校(395路)、旅游景点(8路)、社会餐饮(39路)共计13823路视频数据及电子证照库5个证照模板、310余件证照等非结构化数据;对接归集了智慧政务、12345热线平台、智慧公路、公卫系统、国土“一张图”等系统实时数据及人口(71027条)、法人(8560条)、房地产(104877条)共计184464条结构化数据。
3、强化应用支撑。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基础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真正打通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开发了“1-5-9”架构的宁乡政务服务系统,涵盖数据中心、市民门户、外网政务服务门户、市民热线门户、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门户、网上中介服务门户、协同办公系统、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快呼快处热线平台、移动政务平台、中介业务系统、电子监察平台、绩效考评管理系统、决策分析平台等15个功能模块;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共汇聚了宁乡市6400余家企业信息和74100余条人员信息,建设了工业项目、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三大并联审批系统,开发了不动产登记《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房屋预告及抵押》《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新建商品房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二手房买卖转移登记》5个套餐服务,清理市场中介169家。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门户。以宁乡智慧城市云平台为基础环境支撑,形成全市所有相關部门的一体化网站集群,发布省市县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收费清单等;以个人服务、法人服务等为主线逐步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服务渠道全口径汇聚;汇聚行政部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为公众提供指南类、办理类、名录类、公告类等各种服务内容,形成全市便民服务“一张图”。建立统一的APP、微信公众号。为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最有服务,宁乡市建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宁乡”网络终端APP,其他事项办理在“智慧宁乡”平台内建立矩阵,成功打造了集便民应用、本地资讯、行政审批、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政务服务载体,构建了10多项应用场景,可随时随地为市民提供实时公交、实时路况、旅游景点、费用缴纳、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以及提前预约、在线审批等400多项审批服务,初步实现了“用一部手机、下载一个APP、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办所有事”,将“网上办”从“网上”延伸到“掌上”。通过使用智慧宁乡APP和微信公众号办理事项的市民近百万人次。如今年春秋两季宁乡中小学开学缴费,只要家长精准关联学生信息,就可以足不出户采取微信支付方式缴纳学费,而教育和物价部门在后台精准联审缴费项目,监督乱收费。
网上办事大厅运行以来,已通过网厅审批办结事项70余万件,占市民之家所有办件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真正实现了网上能办、网上真办、网上快办、网上好办。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对接,加速数据整合、归集和共享交换,争取全面实现数据打通、业务协同,2018年底“不见面审批”办理事项要达到30%左右,2019年年底达到50%左右,让更多的数据跑腿,市民不跑或少跑。 二、深入推行“一次办”,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为彻底解决因项目审批部门多、审批环节交叉多、部门内部数据多、部门之间协调难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来回跑”“跑断腿”等问题,宁乡学习借鉴浙江、广州的改革经验,从2015年起全面推行以“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服务职能的科室向市民之家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审批平台集中,审批事项和人员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大一统改革,为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1、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宁乡市民之家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行政效能监察为一体,所有与群众、企业办事相关的38家职能部门、20家便民服务单位全部进驻,设置窗口231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470项主项、1138项子项,真正做到了“进一张门、办所有事”。2017年2月3日市民之家正式运行,一年多共接待办事群众225万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共32万件,接受办理审批事项共193晚间,办结率99.83%。在改革之初,宁乡就深刻认识到,部门不是分权而是授权,窗口不是强权而是强责,大厅不是集中而是集约。在改革进程中,宁乡紧紧把握授权到位这个关键,明确所有进驻事项的最终审批决定权全部授予给进驻单位的窗口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这彻底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前台找工作人员受理,后室找相关领导审”批这种“一事多跑”的现象,解决了以往服务大厅只是“中转站”“收发室”的尴尬境地,真正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
2、全面实施清单管理。梳理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证明材料清单。划定政府部门权力边界,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权利3451项,精简49.2%;公开政府部门服务范围,公布市本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目录135项;形成本级政府部门责任清单2700项,构成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三位一体”政府权责体系。按照“最多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原则,逐步公布“最多跑一次”清单,对进驻市民之家的审批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公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843项,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255项,通过即办即走、网上预审+在线取件、现场办理+快递送达等方式,目前1098项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6.5%。对因为召开评审会、听证会、现场踏勘等法定条件暂时无法实现“最多跑一次”的40项审批事项,经审核后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3、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一次性告知清单、办事指南,实现提交资料准确全面。突出“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大力推进承诺件改即办件,实现群众办事即来即办。按照“谁设定、谁清理、清单之外无证明”和六个“一律取消”的原则,累计清理各类证明材料206项,保留55项。如取消办理民办学校需提供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办理高中招生优惠政策认定时需要提供的少数民族考生证明,先通过个人现有征证照予以证明。再如原来在宁乡参加医保的群众,在外地居住期间,如果生病住院,医院不能联网结算的,必须回宁乡市民之家来报销。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以来,宁乡对类似的证明材料进行了全面深入清理,取消了医院级别和定点医院证明,确保了群众在窗口“只跑一次”办成事。
三、广泛推行“就近办”,让群众办事“最爽就近办”
推动行政审批向园区、乡镇延伸,鼓励支持园区、乡镇线下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承接市本级下放的审批管理权限,线上依托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开展“两级平台、三级应用”。
1、深化“赋权强园、以园兴工”改革,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2017年宁乡市探索出台了““赋权强园、以园兴工”改革实施办法,从下放审批权限、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园区审批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园区审批服务“四个一”。一张赋权清单。按照“以授权为原则,不授权为例外,园区选择性接权”的要求,园区需要什么权,政府就授什么权,现有131项行政审批权力已全部赋权给园区。一个服务阵地。推进园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所有赋权事项、窗口人员全部进驻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确保窗口授权到位,实现“就近办”“一站式办结”,解决企业园区、城区“往返跑”难题。如宁乡经开区将原属9个局室(部门)的120项行政职权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原法定15个工作日办结的企业注册登记,现在只需要1.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一枚审批公章。园区内所有工业项目审批的受理、现场勘察、材料审核等相关工作由园区直接予以把关,各部门凭园区审批专用章实行“见章盖章”,不再进行重复审查、审批,既真正放权到位,又不越法律法规。如宁乡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2014-2016年窗口办结量为4723件,赋权后2017-2018年5月底,受理办结各项业务4723件,受理办件量大幅提升。一套服务机制。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承接市本级下放的各项权限,并与市全程代办中心紧密對接,受理和全程代办企业发展涉及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上半年共全程代办项目197个,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如宁乡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项目同时具有服务、调度、管理、谁审批和手续代办“五员合一”职能,全程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质量,促进了行政审批提速。
2、深化“扩权强镇”试点改革,群众办事不出乡镇(村)。2016年,宁乡市灰汤镇被确定为长沙市首批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以灰汤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打造镇村两级的“轻松政务新平台”,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硬件标准化。建设占地750余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设前台窗口15个,后台工位22个,配套公安拍照区、档案室、会议室、信访接待室(12345热线办公室)、文印室、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同时,配备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集约化。推进镇政务中心“实心化”改革,组建镇政务服务中心,将原镇政府各线办的窗口人员全部划归镇政务服务中心归口管理,使其集在服务、审批、监督于一体,彻底改变政务中心只是“部门房东、搞搞卫生”的旧状。窗口集成化。按照“大小综合”原则,全面采取“综合业务窗口”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站服务”。4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灰汤镇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5857人次,接受业务咨询1855人次,受理事项4960件,办结率93.5%,群众满意度95%以上。全面推进“村(社区)小微权力标准化”改革。按照“应进尽进、规范办理、多措并举、全程监管”的要求,将农村低保、农村特困补助、养老保险年检认证等46项“小微权力”延伸至村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制定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清单,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好事。今年以来,灰汤镇18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受理事项1354件,代办336件,2017年12月8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老年证村级办理,至今已累计办理800多件。 3、着力构建市镇村服务便民化体系。围绕“部门审批服务便民化、乡镇政务服务便民化、村社公共服务便民化”,出台《持续推进乡镇政务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分层级、成体系做好便民化制度体系。一是下放便民服务事项。将低保办理、农机补贴、养老保险缴纳、医疗保险等与群众密切相關的42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和延伸至各乡镇,通过“权力下放、窗口前移、全程代理”等途径,实现“就近办”。二是推进乡镇“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在机构限额内统一设置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将乡镇机关各办公室、所属二级单位承担的与群众和生产经营主题服务有关的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以及市直各部门下放和延伸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有条件的乡镇推进市直驻乡镇单位审批服务窗口统一进驻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三是全面应用“智慧政务”系统。对于乡镇难以全部办结的事项,实行“窗口前移、网端推送、网上审批、现场领证”的方式,由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受理,通过政务服务网推送,市直部门网上审核,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领证。如办理农村宅基地房屋首次登记,申请人以前要到宁乡市民之家至少跑三次,现在只要到国土所申请、提交资料,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目前,大成桥镇、花明楼镇、黄材镇、夏铎铺镇、灰汤镇等5个试点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已先后投入运行。全面运行仅10天,5个乡镇共办理群众各类审批服务业务达5458件,其中政务服务网实施的业务581件。
几点思考:
1、完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缺乏数据意识,缺乏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的意识,缺乏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说话的素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政府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彷徨观望,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组建宁乡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数据孤岛”壁垒,解除信息和大数据“休眠”模式,收集、开放、共享信息和数据,使各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从而实现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推进政务服务的不断优化、升级。
2、提升运用信息数据决策能力。宁乡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市民之家、互联网、云平台和其他终端,重要目的是促进科学决策,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提高对信息数据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能力,提高从信息、大数据中找到有关联性、规律性变化的能力,提高从信息、大数据中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的能力,尤为重要。一是要学习大数据技术。虽然不要求决策者完全掌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但要学会基本知识,培育用信息和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二是提升决策能力。提升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挖掘、汇总、整合和分享能力,充分挖掘信息、大数据价值,发挥大信息、大数据威力,精准定位政务服务、公共管理、产业发展情况,并能对未来政务服务、公共管理、产业发展走向进行科学预测,进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改善民生体验,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经济效能,实现政府决策科学、精准、高效。
3、构筑信息资源安全“防火墙”。由于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标准、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信息资源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政府变得聪明、智慧,也给某些机构或者个人以可乘之机,泄露和买卖个人隐私、组织机密甚至国家秘密,给个人、组织、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构筑信息资源安全“防火墙”已刻不容缓。在现有国家省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上,宁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安全立法方面先行先试,严厉打击泄露、买卖客户信息行为,严格规范拥有信息资源的个人、组织或公司行为,建立信息资源监督、报告、处理和赔偿机制,防范安全风险。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宁乡市政府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作风,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让更多的数据为人民群众“跑腿办事”、为企业“贴心服务”,让“最好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最爽就近办”的事项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