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的,这无处不在的美,我们又是在用什么来体会的呢?那就是我们的感觉,感觉让我们能感受到一切美。从小我们就有意识的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为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能从更多的方面来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就是我们美术教师的重任了。那么在美术教育中,要使学生的艺术感觉得以升华,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然而,我作为一名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在实践期间,发现目前的美术教育状况不太理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完全满足新一代美术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将中学生的艺术感觉得以升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人文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凸现其人文性。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在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在产生艺术感觉的情况下,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特别强,能从平凡的、被很多人忽视的事物中发现美,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就要着重对学生的这种感受力进行培养训练。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官训练。 美术最重要的感官是视觉,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其对色彩、造型、结构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听觉、嗅觉、触觉 、味觉等的训练也很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去听、去闻、去摸、去尝,然后把自己感觉到的说出来,最好能画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受力一定会更细腻、更敏锐。
对美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这是美育应该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赏美。欣赏的内容应该广泛,动物美、人体美、建筑美、服饰美、生活美、自然风景美、各类艺术美等等。至于美术这门艺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这就需要培养中学生美术的形式感。美术方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间感、均衡感、节奏感、色彩感、韵律感、透视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变形和比例的把握等等。教师要训练学生这些感觉,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新的美,新的艺术感觉就被创造出来了。
教师还要培养中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学生对某一样事物产生了兴趣,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想 ,耐心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只有对某一事物有了感情,才会对它感兴趣。感情越丰富的人兴趣也就越广泛,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的人,是谈不上自我感觉、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感觉的,这样的人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对音乐也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随他吧!”有的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没有兴趣就不要学。其实消极放任是很危险的,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没有兴趣就更应该培养兴趣。孔子曾说过:“因地治宜,因材施教。”我想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上,也应该在教学中凸现这种人文性。
二、在美术教学中凸现自主性
在美术课中,往往出现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漠然以对的尴尬局面,这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美术课比那些文化课都还要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学,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产生学习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感觉,自主的去感觉,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去怎样感觉。
三、在美术教学中凸现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把学生的自我感觉培养为艺术感觉的一个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的美。让学生将这种艺术感觉带到自己的绘画当中,从而就创作了一幅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演绎各种角色。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
一、在美术教学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人文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凸现其人文性。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在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在产生艺术感觉的情况下,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特别强,能从平凡的、被很多人忽视的事物中发现美,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就要着重对学生的这种感受力进行培养训练。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官训练。 美术最重要的感官是视觉,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其对色彩、造型、结构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听觉、嗅觉、触觉 、味觉等的训练也很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去听、去闻、去摸、去尝,然后把自己感觉到的说出来,最好能画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受力一定会更细腻、更敏锐。
对美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这是美育应该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赏美。欣赏的内容应该广泛,动物美、人体美、建筑美、服饰美、生活美、自然风景美、各类艺术美等等。至于美术这门艺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这就需要培养中学生美术的形式感。美术方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间感、均衡感、节奏感、色彩感、韵律感、透视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变形和比例的把握等等。教师要训练学生这些感觉,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新的美,新的艺术感觉就被创造出来了。
教师还要培养中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学生对某一样事物产生了兴趣,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想 ,耐心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只有对某一事物有了感情,才会对它感兴趣。感情越丰富的人兴趣也就越广泛,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的人,是谈不上自我感觉、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感觉的,这样的人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
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对音乐也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随他吧!”有的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没有兴趣就不要学。其实消极放任是很危险的,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没有兴趣就更应该培养兴趣。孔子曾说过:“因地治宜,因材施教。”我想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上,也应该在教学中凸现这种人文性。
二、在美术教学中凸现自主性
在美术课中,往往出现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漠然以对的尴尬局面,这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美术课比那些文化课都还要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学,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产生学习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感觉,自主的去感觉,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去怎样感觉。
三、在美术教学中凸现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把学生的自我感觉培养为艺术感觉的一个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的美。让学生将这种艺术感觉带到自己的绘画当中,从而就创作了一幅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演绎各种角色。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